发布时间:2019-09-15 22:07:22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賀新郎·三山雨中遊西湖》
三山雨中遊西湖有懷趙丞相經始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卧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待細把江山圖畫。千頃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馬。中有句,浩難寫。詩人例入西湖社。記風流重來手種,綠陰成也。陌上遊人誇故國,十裏水晶台榭。更複道橫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問當年魚鳥無存者。堂上燕,又長夏。譯文及注釋譯文微風吹動着茂盛的莊稼,掀起了一道道翠綠的波浪,像海水一般地吞食了大片平原的土地。趙丞相以挽天河的力量,馴服了河水,乖乖的在卧龍山下流過;河水晶瑩見底,像一面平平的鏡子,有誰來照照影子呢?西湖真是美麗,煙雨濛籠的時候,給人以幽雅适意的感覺;清朗的天氣,更給人以心曠神怡的享受。西湖你好像當年西施未嫁的妙齡女郎,那麽叫人心醉神迷。可惜,在此以前這個地方卻荒蕪的不成樣子,隻有等待着趙丞相把這片江山仔細地圖謀描繪。在水光裏有千頃那麽大的石頭,像長江裏瞿塘峽裏的滟滪堆,它輕快的像的一匹快馬,又像一葉扁舟順流而下,奔向南湖而去。整治西湖的種種責難,實在難以言明。詩人們按照條例加入了西湖詩社。要記住,我們能以在這個景色迷人的西湖享受着飲酒賦詩,歌舞遊樂
樂的風流韻事,是因爲趙丞相整治西湖的功勞,而且又重來親手栽種柳杉樹,這些樹都已經長成翠綠的濃陰了。在田陌上行走的客人們,誇說着閩中國的故事:在這周圍十幾裏的西湖的水面上,王延鈞修建了水晶宮和樓台水榭,從宮中到西湖,在空中架設了複道,國王、後妃和宮女們整夜的來往不休。宮女們在水晶宮裏歌唱着王後陳金鳳譜制的《樂遊曲》。所有這些繁華盛況,已經成爲過去了。問問當年的魚鳥有沒有生存下來的?沒有了。現在,隻有燕子在堂上壘窠築巢生兒育女,過着漫長的夜天。
注釋三山:福州城内有越王山、九仙山、烏石山,故郡有三山之名。翠浪吞平野:水稻長勢茂盛,一片翠綠,覆蓋了原野,微風吹來,前伏後起,像波浪一樣。天河:即銀河。卧龍山:《淳熙三山志》:“卧龍山在北關外。舊記雲:‘陳寶應(?)時,此山有巨石,無故自移。’有得愛亭、箋經台。”西施未嫁:這裏是形容西湖像西施沒有出嫁時的美。西湖社:詩人們組織的詩社。據吳自牧《夢梁錄》卷十九“社會”條:“文士有西湖詩社,此乃行都缙紳之士,及四方流寓儒人寄興适情,賦詠脍炙人口,流傳四方,非其他社集之比。”故國:五代時王審知受梁封爲閩王,所據地即福州。後其子鏻更建國稱帝,爲其時十國之一
。水晶台榭:《十國春秋》:“閩王延鈞于城西築水晶宮,與其後陳金鳳采蓮湖中,後制《樂遊曲》,宮女倚聲歌之。”複道橫空:《閩都記》:“西湖周圍十數裏,王延鈞築室其上,號水晶宮。時攜後庭遊宴,不出莊陌,乃由子城複道跨羅城而下,不數十步至其所。”粉黛:本爲女子的化妝品,這裏代指美女。
賞析詞的上片寫雨中遊西湖所見。起首寫西湖概貌。碧波連天,翠浪翻騰,氣吞平野,雖然用字不多,卻寫得極有氣勢。二三句寫雨中遊。杜甫《洗兵馬》說:“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此處用其前句,言雨從天降猶如有人力挽天河之水使之落入西湖,在卧龍山下形成一片明鏡,而遊人的影子則從“鏡”中倒映出來。作者不說來遊西湖,而說不知何人在卧龍山下照影,既點出了出遊地點,又不粘皮帶骨,可以說是空靈慰藉。以上三句,一句寫湖,一句寫雨,一句寫遊,“三山雨中遊西湖”之意已全部寫出,下邊則圍繞這一中心,渲染鋪叙。“煙雨”三句化用蘇轼詠杭州西湖詩意吟詠福州西湖之美。蘇轼《飲湖上初晴後雨》詩說:“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此處化用蘇詩,言遊福州西湖在煙雨迷茫中最相宜,因爲那空濛如畫的景色會給遊人以飄
然欲仙的感受;然而晴天來遊則更好,因爲那會使你心情開朗,看得更真切,顯得更美。但是,西湖的美又是樸素的,約略是西施未嫁,待字閨中,需要加以打扮,也就是說要使西湖更美,還需要加以開發,還有待于“細把江山圖畫”,從而引出以下四句詞來。其中前兩句寫福州西湖中的孤山,言其像瞿塘峽之滟滪堆,偃卧在千頃湖光之中,扁舟過此,極爲兇險。據《淳熙三山志》說,趙汝愚帥福建,曾上書請疏浚西湖舊迹,匆匆興役,議者以費多利少爲疑,作者以“中有句,浩難寫”,說明是是非非,一時也說不清楚,對懷疑疏浚西湖的議論表示了謹慎的異議。這樣寫,既照應了“有懷丞相經始”的詞題,又豐富了“待細把、江山圖畫。”的具體含義,表明他要繼趙汝愚之後,把西湖建設的更美麗的意向,内涵深厚。
詞的下片寫雨中遊湖所感。起句以福州西湖文人社集比作杭州文士的西湖詩社,用“例入”二字表示西湖詩社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從而寫出西湖同文人的密切關系。趙汝愚兩次知福州,所以二三句化用杜牧《歎花》詩意,言當他“重來”福州時,上次親手種植的樹木,如今已綠樹成蔭,再次表達他對丞相“經始”功業的肯定與贊許。“陌上”三句寫昔日福州西湖的繁華。言遠在五代時期,閩王
王審知在此立國,在西湖中修建了“十裏水晶台榭”,架起複道,“時攜後庭遊宴,不出莊陌,乃由子城複道跨羅城而下,不數十步至其所。”作者借陌上遊人之口誇之,暗示出他對福州西湖舊日繁華的傾慕之意。結尾四句寫其今昔變遷。其中前兩句寫福州西湖的今昔對比。“堂上燕,又長夏。”二句,承上句“魚鳥”做進一步發揮,言隻有堂上的燕子,在長夏時節,又重來此,不知它是否還能尋到昔日的故居。總之是說,今日的福州西湖,皆今非昔比。
創作背景這首詞寫于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辛棄疾時年五十三歲,在福建提點刑獄任上。
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隐江西帶湖。
译文微风吹动着茂盛的庄稼,掀起了一道道翠绿的波浪,像海水一般地吞食了大片平原的土地。赵丞相以挽天河的力量,驯服了河水,乖乖的在卧龙山下流过;河水晶莹见底,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有谁来照照影子呢?西湖真是美丽,烟雨濛笼的时候,给人以幽雅适意的感觉;清朗的天气,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西湖你好像当年西施未嫁的妙龄女郎,那么叫人心醉神迷。可惜,在此以前这个地方却荒芜的不成样子,只有等待着赵丞相把这片江山仔细地图谋描绘。在水光里有千顷那么大的石头,像长江里瞿塘峡里的滟滪堆,它轻快的像的一匹快马,又像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奔向南湖而去。整治西湖的种种责难,实在难以言明。诗人们按照条例加入了西湖诗社。要记住,我们能以在这个景色迷人的西湖享受着饮酒赋诗,歌舞游乐
乐的风流韵事,是因为赵丞相整治西湖的功劳,而且又重来亲手栽种柳杉树,这些树都已经长成翠绿的浓阴了。在田陌上行走的客人们,夸说着闽中国的故事:在这周围十几里的西湖的水面上,王延钧修建了水晶宫和楼台水榭,从宫中到西湖,在空中架设了复道,国王、后妃和宫女们整夜的来往不休。宫女们在水晶宫里歌唱着王后陈金凤谱制的《乐游曲》。所有这些繁华盛况,已经成为过去了。问问当年的鱼鸟有没有生存下来的?没有了。现在,只有燕子在堂上垒窠筑巢生儿育女,过着漫长的夜天。
注释三山:福州城内有越王山、九仙山、乌石山,故郡有三山之名。翠浪吞平野:水稻长势茂盛,一片翠绿,覆盖了原野,微风吹来,前伏后起,像波浪一样。天河:即银河。卧龙山:《淳熙三山志》:“卧龙山在北关外。旧记云:‘陈宝应(?)时,此山有巨石,无故自移。’有得爱亭、笺经台。”西施未嫁:这里是形容西湖像西施没有出嫁时的美。西湖社:诗人们组织的诗社。据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社会”条:“文士有西湖诗社,此乃行都缙绅之士,及四方流寓儒人寄兴适情,赋咏脍炙人口,流传四方,非其他社集之比。”故国:五代时王审知受梁封为闽王,所据地即福州。后其子鏻更建国称帝,为其时十国之一
。水晶台榭:《十国春秋》:“闽王延钧于城西筑水晶宫,与其后陈金凤采莲湖中,后制《乐游曲》,宫女倚声歌之。”复道横空:《闽都记》:“西湖周围十数里,王延钧筑室其上,号水晶宫。时携后庭游宴,不出庄陌,乃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不数十步至其所。”粉黛:本为女子的化妆品,这里代指美女。
赏析词的上片写雨中游西湖所见。起首写西湖概貌。碧波连天,翠浪翻腾,气吞平野,虽然用字不多,却写得极有气势。二三句写雨中游。杜甫《洗兵马》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此处用其前句,言雨从天降犹如有人力挽天河之水使之落入西湖,在卧龙山下形成一片明镜,而游人的影子则从“镜”中倒映出来。作者不说来游西湖,而说不知何人在卧龙山下照影,既点出了出游地点,又不粘皮带骨,可以说是空灵慰藉。以上三句,一句写湖,一句写雨,一句写游,“三山雨中游西湖”之意已全部写出,下边则围绕这一中心,渲染铺叙。“烟雨”三句化用苏轼咏杭州西湖诗意吟咏福州西湖之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此处化用苏诗,言游福州西湖在烟雨迷茫中最相宜,因为那空濛如画的景色会给游人以飘
然欲仙的感受;然而晴天来游则更好,因为那会使你心情开朗,看得更真切,显得更美。但是,西湖的美又是朴素的,约略是西施未嫁,待字闺中,需要加以打扮,也就是说要使西湖更美,还需要加以开发,还有待于“细把江山图画”,从而引出以下四句词来。其中前两句写福州西湖中的孤山,言其像瞿塘峡之滟滪堆,偃卧在千顷湖光之中,扁舟过此,极为凶险。据《淳熙三山志》说,赵汝愚帅福建,曾上书请疏浚西湖旧迹,匆匆兴役,议者以费多利少为疑,作者以“中有句,浩难写”,说明是是非非,一时也说不清楚,对怀疑疏浚西湖的议论表示了谨慎的异议。这样写,既照应了“有怀丞相经始”的词题,又丰富了“待细把、江山图画。”的具体含义,表明他要继赵汝愚之后,把西湖建设的更美丽的意向,内涵深厚。
词的下片写雨中游湖所感。起句以福州西湖文人社集比作杭州文士的西湖诗社,用“例入”二字表示西湖诗社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而写出西湖同文人的密切关系。赵汝愚两次知福州,所以二三句化用杜牧《叹花》诗意,言当他“重来”福州时,上次亲手种植的树木,如今已绿树成荫,再次表达他对丞相“经始”功业的肯定与赞许。“陌上”三句写昔日福州西湖的繁华。言远在五代时期,闽王
王审知在此立国,在西湖中修建了“十里水晶台榭”,架起复道,“时携后庭游宴,不出庄陌,乃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不数十步至其所。”作者借陌上游人之口夸之,暗示出他对福州西湖旧日繁华的倾慕之意。结尾四句写其今昔变迁。其中前两句写福州西湖的今昔对比。“堂上燕,又长夏。”二句,承上句“鱼鸟”做进一步发挥,言只有堂上的燕子,在长夏时节,又重来此,不知它是否还能寻到昔日的故居。总之是说,今日的福州西湖,皆今非昔比。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辛弃疾时年五十三岁,在福建提点刑狱任上。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中有句,浩难写。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