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0 20:38:0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就像蓝鲸忘了海

出自宋代晏殊的《訴衷情·東風楊柳欲青青》

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莺。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風,牽系人情。鑒賞

  這首詞,上片以景襯情,下片則描繪人物時蘊情會意。全篇借春風楊柳繪寫濃春美景,襯比香閣女子的綽約風姿,曲傳離思别意,景與情諧,物與人合,宛轉含蓄,情緻纏綿。詞中化用金昌緒的《春怨》和王昌齡的《閨怨》詩,但有神無迹,如輕霜溶水,泯融無痕。詩詞都寫到莺聲驚夢生惱,春柳觸發怨情,但詩中閨婦聽莺聲而小庭追打,見柳色而直說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詞裏的香閣女子卻隻是濃睡不起,宿妝不整,娴靜溫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現上有隐顯曲直之别,聲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語言上有質樸明快和清麗優雅之異,意趣、韻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筆“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先繪出一幅如畫春景:東風吹溫送暖,催引生機;楊柳因春風吹拂而萌發春意,雖未青青成陰,卻染得人滿眼春色;柳絲纖細,柳煙疏淡,似有若無,自有一種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後,柳色顯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這兩句将春風、春柳,春雨、春晴,編織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惱

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莺”二句,詞意陡生頓挫。面對爛漫春光,不是覽景生歡,而是意趣索寞,“香閣濃睡”,情态異常。着一“惱”字,既是貫下,也暗暗承上。上兩句描繪春景,是爲了襯示香閣女子的怨思,即以樂景而反襯哀情,從而形成鮮明對比,把離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強烈。由于人物内心狀态的異常,觀景亦有異常之感:春色娛人,莺聲悅耳,是常情;而春色惱人,聞莺心煩,則是變态。詞中香閣女子所以對春色視而不見,恹恹無緒,黯黯思睡,聽到莺聲卻生惱恨,實際是因春感懷,睹景傷情。莺聲驚睡,也許還驚破了好夢。下片“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爲人物描寫。眉葉、舞腰,既是詠柳,也是寫人,楊柳枝葉的纖細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詞人生花妙筆的暈染下,相互疊印複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麗,比喻貼切,既寫出柳的風神,也顯出人的韻緻。“宿妝”,隔夜未整的殘妝。詞裏的“宿妝成”,是指香閣濃睡的女子醒來,無心梳洗,懶于修飾。此處雖不明白言情,而從“宿妝”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種難以言傳的幽怨。結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系人情”三句正面點示題旨。“一春芳意”與“三月和風”爲對偶句,同是“牽系人情”的景物。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長的

春意,萦拂柳條的春風,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樹間的煙鎖,無不牽系着閨中人的情思。“牽系”二字,切柳絲。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結,中間所及,關涉到柳,聯想古詩詞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爲何。

  全詞着意描寫濃春煙景中,巧妙地将楊柳的絲縷和人物的紛亂心緒牽連绾合,襯寫出香閨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風情。

作者簡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爲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222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爲“大晏”和“小晏”。

出自宋代晏殊的《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鉴赏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恼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浓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结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长的

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古诗词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222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7820.html

上一篇: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顾瞻周道,中心吊兮。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