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发布时间:2021-12-20 13:37:54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莺
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風,牽系人情。
拼音解讀
dōng fēng yáng liǔ yù qīng qīng 。yān dàn yǔ chū qíng 。nǎo tā xiāng gé nóng shuì ,liáo luàn yǒu tí yīng
méi yè xì ,wǔ yāo qīng 。xiǔ zhuāng chéng 。yī chūn fāng yì ,sān yuè rú fēng ,qiān xì rén qí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這首詞,上片以景襯情,下片則描繪人物時蘊情會意。全篇借春風楊柳繪寫濃春美景,襯比香閣女子的綽約風姿,曲傳離思别意,景與情諧,物與人合,宛轉含蓄,情緻纏綿。詞中化用金昌緒的《春怨》和王昌齡的《閨怨》詩,但有神無迹,如輕霜溶水,泯融無痕。詩詞都寫到莺聲驚夢生惱,春柳觸發怨情,但詩中閨婦聽莺聲而小庭追打,見柳色而直說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詞裏的香閣女子卻隻是濃睡不起,宿妝不整,娴靜溫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現上有隐顯曲直之别,聲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語言上有質樸明快和清麗優雅之異,意趣、韻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筆“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先繪出一幅如畫春景:東風吹溫送暖,催引生機;楊柳因春風吹拂而萌發春意,雖未青青成陰,卻染得人滿眼春色;柳絲纖細,柳煙疏淡,似有若無,自有一種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後,柳色顯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這兩句将春風、春柳,春雨、春晴,編織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莺”二句,詞意陡生頓挫。面對爛漫春光,不是覽景生歡,而是意趣索寞,“香閣濃睡”,情态異常。着一“惱”字,既是貫下,也暗暗承上。上兩句描繪春景,是爲了襯示香閣女子的怨思,即以樂景而反襯哀情,從而形成鮮明對比,把離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強烈。由于人物内心狀态的異常,觀景亦有異常之感:春色娛人,莺聲悅耳,是常情;而春色惱人,聞莺心煩,則是變态。詞中香閣女子所以對春色視而不見,恹恹無緒,黯黯思睡,聽到莺聲卻生惱恨,實際是因春感懷,睹景傷情。莺聲驚睡,也許還驚破了好夢。下片“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爲人物描寫。眉葉、舞腰,既是詠柳,也是寫人,楊柳枝葉的纖細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詞人生花妙筆的暈染下,相互疊印複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麗,比喻貼切,既寫出柳的風神,也顯出人的韻緻。“宿妝”,隔夜未整的殘妝。詞裏的“宿妝成”,是指香閣濃睡的女子醒來,無心梳洗,懶于修飾。此處雖不明白言情,而從“宿妝”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種難以言傳的幽怨。結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系人情”三句正面點示題旨。“一春芳意”與“三月和風”爲對偶句,同是“牽系人情”的景物。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長的春意,萦拂柳條的春風,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樹間的煙鎖,無不牽系着閨中人的情思。“牽系”二字,切柳絲。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結,中間所及,關涉到柳,聯想古詩詞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爲何。

  全詞着意描寫濃春煙景中,巧妙地将楊柳的絲縷和人物的紛亂心緒牽連绾合,襯寫出香閨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風情。

相關賞析

  這首詞,上片以景襯情,下片則描繪人物時蘊情會意。全篇借春風楊柳繪寫濃春美景,襯比香閣女子的綽約風姿,曲傳離思别意,景與情諧,物與人合,宛轉含蓄,情緻纏綿。詞中化用金昌緒的《春怨》和王昌齡的《閨怨》詩,但有神無迹,如輕霜溶水,泯融無痕。詩詞都寫到莺聲驚夢生惱,春柳觸發怨情,但詩中閨婦聽莺聲而小庭追打,見柳色而直說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詞裏的香閣女子卻隻是濃睡不起,宿妝不整,娴靜溫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現上有隐顯曲直之别,聲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語言上有質樸明快和清麗優雅之異,意趣、韻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筆“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先繪出一幅如畫春景:東風吹溫送暖,催引生機;楊柳因春風吹拂而萌發春意,雖未青青成陰,卻染得人滿眼春色;柳絲纖細,柳煙疏淡,似有若無,自有一種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後,柳色顯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這兩句将春風、春柳,春雨、春晴,編織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莺”二句,詞意陡生頓挫。面對爛漫春光,不是覽景生歡,而是意趣索寞,“香閣濃睡”,情态異常。着一“惱”字,既是貫下,也暗暗承上。上兩句描繪春景,是爲了襯示香閣女子的怨思,即以樂景而反襯哀情,從而形成鮮明對比,把離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強烈。由于人物内心狀态的異常,觀景亦有異常之感:春色娛人,莺聲悅耳,是常情;而春色惱人,聞莺心煩,則是變态。詞中香閣女子所以對春色視而不見,恹恹無緒,黯黯思睡,聽到莺聲卻生惱恨,實際是因春感懷,睹景傷情。莺聲驚睡,也許還驚破了好夢。下片“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爲人物描寫。眉葉、舞腰,既是詠柳,也是寫人,楊柳枝葉的纖細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詞人生花妙筆的暈染下,相互疊印複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麗,比喻貼切,既寫出柳的風神,也顯出人的韻緻。“宿妝”,隔夜未整的殘妝。詞裏的“宿妝成”,是指香閣濃睡的女子醒來,無心梳洗,懶于修飾。此處雖不明白言情,而從“宿妝”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種難以言傳的幽怨。結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系人情”三句正面點示題旨。“一春芳意”與“三月和風”爲對偶句,同是“牽系人情”的景物。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長的春意,萦拂柳條的春風,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樹間的煙鎖,無不牽系着閨中人的情思。“牽系”二字,切柳絲。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結,中間所及,關涉到柳,聯想古詩詞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爲何。

  全詞着意描寫濃春煙景中,巧妙地将楊柳的絲縷和人物的紛亂心緒牽連绾合,襯寫出香閨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風情。

作者介紹

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莺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在真、仁兩朝從秘書省正字到知制诰,禮部、刑部、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谥元獻。平生愛薦舉賢才,範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他一生富貴優遊,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緻深蘊,音律諧适,詞語雅麗,爲當時詞壇耆宿,在北宋文壇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詩、文、詞兼擅。《宋史》本傳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詞作受馮延已的影響較深,與歐陽修并稱「晏歐」。題材比較狹窄,對南唐詞因襲成分較大。由于一生顯貴,詞作主要反映富貴閑适的生活,以及在這種生活環境中産生的感觸和閑愁。《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是其代表作,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爲傳誦之名句。間或流露出曠達的情懷,概括出對人們有啓迪的人生哲理。藝術風格和婉明麗,清新含蓄。所作皆爲小令,善于即景抒情,以鮮明生動的形象,構成形神兼備的意境,寫景重其精神,前人評爲「更自神到」。語言精煉渾成。這是他的詞作内容雖一般卻能萬口流傳的主要原因。在小令的寫作技巧上,晏殊有所發展,且使之日臻純熟。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130多首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原文赏析: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
拼音解读
dōng fēng yáng liǔ yù qīng qīng 。yān dàn yǔ chū qíng 。nǎo tā xiāng gé nóng shuì ,liáo luàn yǒu tí yīng
méi yè xì ,wǔ yāo qīng 。xiǔ zhuāng chéng 。yī chūn fāng yì ,sān yuè rú fēng ,qiān xì rén q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浓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结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古诗词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相关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浓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结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古诗词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作者介绍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在真、仁两朝从秘书省正字到知制诰,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谥元献。平生爱荐举贤才,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诗、文、词兼擅。《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词作受冯延已的影响较深,与欧阳修并称「晏欧」。题材比较狭窄,对南唐词因袭成分较大。由于一生显贵,词作主要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感触和闲愁。《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是其代表作,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传诵之名句。间或流露出旷达的情怀,概括出对人们有启迪的人生哲理。艺术风格和婉明丽,清新含蓄。所作皆为小令,善于即景抒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形神兼备的意境,写景重其精神,前人评为「更自神到」。语言精炼浑成。这是他的词作内容虽一般却能万口流传的主要原因。在小令的写作技巧上,晏殊有所发展,且使之日臻纯熟。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130多首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50147.html

上一篇: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下一篇:苏轼词菩萨蛮柳庭风静人眠昼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