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31 09:33:0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挥袂客天涯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緻道留守》

我來吊古,上危樓、赢得閑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隻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筝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将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譯文及注釋

譯文我來憑吊古人的陳迹,登上高樓,卻落得愁悶無窮。當年虎踞龍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處?滿目所見隻是千古興亡的遺蹤。夕陽斜照着迷茫的柳樹,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中,風兒吹拂着高樹,掠過荒涼的丘壟。一隻孤獨的船兒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回想當年那功業顯赫的謝安,晚年被迫在東山閑居,也被悲哀的筝聲引起傷恸。建功揚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兒輩身上,漫長的白日隻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迹的寶鏡已難于尋覓,歲月又将無情地逝去,誰能安慰我的情懷共飲酒一盅?早晨以來江上便狂風怒號,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憂悚。

注釋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雙調一百字,前後阕各四仄韻。賞心亭:位于建康下水門之上,下臨秦淮河,是當時的遊覽名勝,辛棄疾特愛登此亭眺望。史留守緻道:史正志,字緻道,揚

揚州人,高宗時進士,除樞密院編修。宋孝宗乾道三年至六年(1167—1170)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宮留守、沿江水軍制置使。留守,即行宮留守,宋室南渡初,高宗一度駐跸建康,故稱建康爲行宮。吊古:憑吊古迹。危樓:高樓,此代指賞心亭。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鬥爲一斛。虎踞龍蟠:形容建康城地勢之險要,氣勢之峥嵘。興亡:指六朝興亡古迹。偏重于“亡”。隴:田埂,此泛指田野。喬木:高大的樹木。片帆:孤舟。噴霜竹:謂吹笛。噴,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安石:謝安,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家。風流:指謝安豐采照人,英才蓋世。東山歲晚:謂謝安晚年。淚落哀筝曲:晉孝武帝末年,謝安位高遭忌。“兒輩”二句:言謝安将建功立業的機會都交付給兒輩,自己惟以下棋度日。寶鏡難尋:喻知我者難覓。碧雲将暮:言天色将晚,喻歲月消逝,人生易老。杯中綠:杯中酒。波浪翻屋:形容水勢洶湧浩大。

創作背景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棄疾任建康(今江蘇南京)通判,當時他南歸已經七個年頭,而他期望的抗金複國事業,卻毫無進展,而且還遭到朝中議和派的排擠打擊。詞人在一次登健康賞心亭時,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便寫下此作。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

幼安,别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隐江西帶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译文注释

译文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兴亡的遗踪。夕阳斜照着迷茫的柳树,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中,风儿吹拂着高树,掠过荒凉的丘垄。一只孤独的船儿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建功扬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儿辈身上,漫长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赏心亭:位于建康下水门之上,下临秦淮河,是当时的游览名胜,辛弃疾特爱登此亭眺望。史留守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扬

扬州人,高宗时进士,除枢密院编修。宋孝宗乾道三年至六年(1167—1170)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沿江水军制置使。留守,即行宫留守,宋室南渡初,高宗一度驻跸建康,故称建康为行宫。吊古:凭吊古迹。危楼:高楼,此代指赏心亭。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斗为一斛。虎踞龙蟠:形容建康城地势之险要,气势之峥嵘。兴亡:指六朝兴亡古迹。偏重于“亡”。陇:田埂,此泛指田野。乔木:高大的树木。片帆:孤舟。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风流:指谢安丰采照人,英才盖世。东山岁晚:谓谢安晚年。泪落哀筝曲:晋孝武帝末年,谢安位高遭忌。“儿辈”二句:言谢安将建功立业的机会都交付给儿辈,自己惟以下棋度日。宝镜难寻:喻知我者难觅。碧云将暮:言天色将晚,喻岁月消逝,人生易老。杯中绿:杯中酒。波浪翻屋:形容水势汹涌浩大。

创作背景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词人在一次登健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

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7380.html

上一篇: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