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2 15:18:43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瑞鶴仙·賦梅》
雁霜寒透幕。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豔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绡襯著。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粉蝶兒隻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聲畫角。鑒賞有人認爲該詞作于1194年(紹熙五年),全詞從梅花未開寫到将落,使用了烘托手法,總體層次分明。
“霜寒透幕”借用了晚唐詩人韓偓“雲護雁霜籠澹月,雨連莺曉落殘梅”之意----北雁帶來的霜氣來,即使裝有重重簾幕,也抵不住寒威的侵襲,何況兀立在荒山窮谷中的梅樹,從而傳達出凍梅所處的環境。
接着寫“梅方含蕊”時的氣候,霜寒來襲,還沒到堅冰難忍的時期,天上的白雲似乎對冷冷清清的明月,具有同情心而予以遮護,教她保持純潔的心靈,前途是大有可爲的。“溪奁照梳掠”轉進一層:不妨趁着這霜氣還不十分嚴重,對着鏡面般的清泉從容梳掠,作好“一笑嫣然”的準備。
“含香”二句從“梳掠”時的心境,轉到“豔妝”的濃抹,照應上一句“玉肌瘦弱”,暗示内心的凄苦,且力自護持,表現出“與物爲春”的冰玉精神,“龍绡襯着”有《離騷》中“紉秋蘭以爲佩”的芳
芳潔之意。靜候“東風”的到來,便爾“一笑嫣然”,“轉盼”間頓使“萬花羞落”。
下片以“寂寞”兩字點睛,不禁讓人想到當年的“突騎渡江”所爲何事。夢裏家山,何曾回去,即使把我移種園林樓閣間,亦隻有顧影自憐、忍寒增恨而已。
“雪後”二句是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的詩意,暗示“富貴非吾願”、“栖隐亦非所期”的微旨。緊接着“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顯示隐約難達的衷情,正和《摸魚兒》“長門事、準拟佳期又誤”消息相通,表現出自己是不甘寂寞的。
“粉蝶”三句宕開,從“鱗鴻”六字的反面轉進一層,緻慨于狂蜂浪蝶,一味追逐目前的榮華,把大好收複中原的機會全都失掉了。“南枝向暖北枝寒”是句有名的詠梅詩句,這裏借來暗示當時北方的起義軍,傾心南向,時機一失,大事就不複可爲的情境。
結以“冷淡黃昏,數聲畫角”,惋惜貞姿方茂,便爾凋零,畫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傳達出一種悲苦的心境。“冷淡黃昏”四字,是從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七字中截取而來,與發端的“護月雲輕”遙相激射。畫角聲中,再一凝想南來征雁,此情此景正自難堪。
創作背景該詞作于紹熙三年至紹熙五年(1192~1194)閩中任上。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隐江西帶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瑞鹤仙·赋梅》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鉴赏有人认为该词作于1194年(绍熙五年),全词从梅花未开写到将落,使用了烘托手法,总体层次分明。
“霜寒透幕”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之意----北雁带来的霜气来,即使装有重重帘幕,也抵不住寒威的侵袭,何况兀立在荒山穷谷中的梅树,从而传达出冻梅所处的环境。
接着写“梅方含蕊”时的气候,霜寒来袭,还没到坚冰难忍的时期,天上的白云似乎对冷冷清清的明月,具有同情心而予以遮护,教她保持纯洁的心灵,前途是大有可为的。“溪奁照梳掠”转进一层:不妨趁着这霜气还不十分严重,对着镜面般的清泉从容梳掠,作好“一笑嫣然”的准备。
“含香”二句从“梳掠”时的心境,转到“艳妆”的浓抹,照应上一句“玉肌瘦弱”,暗示内心的凄苦,且力自护持,表现出“与物为春”的冰玉精神,“龙绡衬着”有《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的芳
芳洁之意。静候“东风”的到来,便尔“一笑嫣然”,“转盼”间顿使“万花羞落”。
下片以“寂寞”两字点睛,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突骑渡江”所为何事。梦里家山,何曾回去,即使把我移种园林楼阁间,亦只有顾影自怜、忍寒增恨而已。
“雪后”二句是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暗示“富贵非吾愿”、“栖隐亦非所期”的微旨。紧接着“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显示隐约难达的衷情,正和《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消息相通,表现出自己是不甘寂寞的。
“粉蝶”三句宕开,从“鳞鸿”六字的反面转进一层,致慨于狂蜂浪蝶,一味追逐目前的荣华,把大好收复中原的机会全都失掉了。“南枝向暖北枝寒”是句有名的咏梅诗句,这里借来暗示当时北方的起义军,倾心南向,时机一失,大事就不复可为的情境。
结以“冷淡黄昏,数声画角”,惋惜贞姿方茂,便尔凋零,画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传达出一种悲苦的心境。“冷淡黄昏”四字,是从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七字中截取而来,与发端的“护月云轻”遥相激射。画角声中,再一凝想南来征雁,此情此景正自难堪。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绍熙三年至绍熙五年(1192~1194)闽中任上。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