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8 21:05:4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不能说的秘密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堂上 一作:梁上)老妻畫紙爲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譯文及注釋

譯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裏,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白鷗相親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紙畫一張棋盤,小兒子敲打着針作一隻魚鈎。隻要有老朋友給予一些錢米,我還有什麽奢求呢?

注釋江村:江畔村莊。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稱浣花溪。曲:曲折。抱:懷擁,環繞。長夏:長長的夏日。幽:甯靜,安閑。自去自來:來去自由,無拘無束。相親相近:相互親近。畫紙爲棋局:在紙上畫棋盤。稚子:年幼的兒子。祿米:古代官吏的俸給,這裏指錢米。”但有“句,一說爲”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微賤的身軀,是作者自謙之詞。

“多病所需唯藥物“、“但有故人供祿米“分析

  《江村》一詩的尾聯上句,有兩種版本,對于該兩種版本的優劣,有說法認爲:

  “先看“多病所需唯藥物”句。上面我們已經感知了詩人幽居江村的快樂與閑适隻是表面的,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年老多病之身所需的唯有藥物,能滿

滿足這微薄的希望,微賤之軀夫複何求?而我們體會:亂離之世,命如蝼蟻,藥物又有何用,不過苟延殘喘而已;正是暫得安甯,家人相聚,才想到珍惜生命,也好讓這艱難得來的快樂延續下去,這應該是很樸素很低微很不得已的一種希望。可這希望能否滿足呢?将尾聯下句“微軀此外更何求”連起來讀,就會發現那隻是一種奢望。讀到此,想到此,我們會不會爲老杜的辛苦艱難的生存境況而灑下同情之淚?

  再看“但有故人供祿米”句。它使我們明白前面所描述的和樂安靜的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之上的。而把尾聯兩句連起來讀,其内在情緒與其說是慶幸,不如說是一種無奈,一種辛酸。經過大半輩子的流離轉徙,執著追求,被社會時代之流沖撞激蕩,竟落得生活無着,渺無歸屬。盡管故人嚴武對自己關懷備至,但人生的失敗感不能說不緊緊地壓抑着一個自尊的男人的剛強的心,更何況這樣的投靠還隻是暫時的,不穩定的,一旦失去了“故人供祿米”的條件,生活又将陷入困頓流離之中。因此,對前途隐隐的擔心和無盡的憂傷還時時地折磨着詩人的内心,使他即使在眼前家人團聚的情境下仍有濃重的如夢似幻感。”

  如果僅從優劣來辨析的話,實際上,杜甫在經過中原戰亂以後,終定居于成都草堂

,此時的心境應該是釋然的。在蜀中,上至劍南節度使,下至縣令、刺史,都來拜訪杜甫,使得杜甫該階段的詩充滿了祥和、自然的氣氛,如《江畔獨步尋花》等,其中如《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僅是個例情況。杜詩做中強調個體情感,而末句則所對應表現出的感情應該是回顧過去的颠沛流離的歲月,而感到的對今日的安然的珍惜之情。所以“多病所需唯藥物”和“但有故人供祿米”二句在情感的自然中,顯然“多病所需唯藥物”更好。

  但如果從各版本出現的時間、與上句平仄聲韻的話,則應爲“但有故人供祿米”一句。

評解

  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詩,作者以清淳質樸的筆調,質樸無華的語言,點染出浣花溪畔幽美甯靜的自然風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閑适的情趣,将夏日江村最尋常而又最富于特色的景象,描繪得真切生動,自然可愛,頗具田園詩蕭散恬淡、幽雅渾樸的風韻.宋代蔡夢弼《草堂詩話》評價說:"其所以大過人者,無他,隻是平易.雖曰似俗,其實眼前事爾."

  詩的前半寫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親切、融洽.頸聯寫洋溢着歡樂、生氣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詩人對天倫之樂的欣慰和珍惜.末兩句寫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這是杜甫詩中難得多見的輕松愉快之作.清代黃生《杜詩說》謂之"杜律不難于老健,而

難于輕松.此詩見潇灑流逸之緻".

鑒賞

  作者杜甫在飽經颠沛流離之後,終于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栖身之所。這首詩在一片甯靜的氛圍裏,細膩地描畫了優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寫了閑适溫馨的生活情趣,表現出作者杜甫難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給他帶來的滿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時節的村莊,一條曲曲折折的江水環繞着村子靜靜流淌,水色清澈,有魚兒在水中戲耍、來去無聲,整個村莊的一切都是那麽幽靜。一曲清江,給村落帶來了安甯和清幽,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詩人以“清”稱之,大概是喜愛它悠悠然繞村而流。因此給它一個美稱。“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寫出了它的可愛,同時也照應了“江村”的詩題。開頭兩句,就定下了全詩的氛圍,挈領了全詩的旨意。萬事悠悠,曆經磨難的詩人不再有擔憂和愁煩,且自怡然欣賞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看吧,新建的草堂剛剛落成,就有頑皮的小燕子輕快地飛過來又飛過去,沒有人去理會它們,可是它們自在地玩得那麽開心,真像活潑的小孩子一樣。詩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邊,江上有兩隻白鷗在輕柔地浮遊,它們或前或後,時而交頸而鳴,時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兒——

它們一定是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南朝詩人何遜曾有“可憐雙自鷗,朝夕水上遊”的句子,杜甫曾學習何遜的詩,當他看到這種場景,想必會心有所會、悠然忘機。

  “老妻畫紙爲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詩人懷着愉快的心情緩步向家中走去,看見老伴正坐在門前的樹蔭下,在紙上畫着什麽,走近看時,原來是一個棋局。“叮叮”的聲音傳來,小兒子在埋頭認真地敲着一根針,這個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個魚鈎兒,好去江邊釣魚玩。這樣的場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見到的,可是對于經曆了安史之亂,屢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來說,是他少有的珍貴的福氣,令他心頭爲之一暖。在他“朝扣富兒門,暮随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時候,他何曾想象過這樣溫馨的時刻。這兩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畫面,傳達出一種普遍的親情的溫暖和生活的閑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詩人從眼前和樂安甯的生活場景中發出感歎: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他的俸祿,我這個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麽可求的呢?這兩句看似慶幸、表示滿足的話,仔細讀來,其實不知潛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杜甫能夠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賴友人的幫助,眼前雖有這樣的和樂與安甯,卻

是建立在對别人的依賴之上的。被後人尊爲“詩聖”的偉大詩人,卻要靠着别人的贈與才能活下去,而且還要說自己“更何求”,即沒有别的要求。這語言越是平靜從容,越是讓讀者心感酸楚、爲之落淚。他的志向本是“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然而數十個春秋過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僅隻是一蔬一飯而已。詩人說得這樣閑淡,仿佛他的心頭已經不再有生活的陰霾,再也不願去迎接那些紛擾和喧嚣。

  從作詩的藝術角度來看,這首詩寫法精嚴而又流轉自然;字句精煉、刻畫細微,而又讓人無迹可尋。這是杜甫律詩的老到之處。尾聯上句“但有故人供祿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藥物”,無論從平仄還是詩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夏,詩人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草堂,在飽經戰亂之苦後,生活暫時得到了安甯,妻子兒女同聚一處,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這首詩正作于這期間。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

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注释江村:江畔村庄。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长夏:长长的夏日。幽:宁静,安闲。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相亲相近:相互亲近。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稚子:年幼的儿子。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多病所需唯药物“、“但有故人供禄米“分析

  《江村》一诗的尾联上句,有两种版本对于该两种版本的优劣,有说法认为

  “先看“多病所需唯药物”句。上面我们已经感知了诗人幽居江村的快乐与闲适只是表面的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年老多病之身所需的唯有药物,能满

满足这微薄的希望,微贱之躯夫复何求?而我们体会:乱离之世,命如蝼蚁,药物又有何用,不过苟延残喘而已;正是暂得安宁,家人相聚,才想到珍惜生命,也好让这艰难得来的快乐延续下去,这应该是很朴素很低微很不得已的一种希望。可这希望能否满足呢?将尾联下句“微躯此外更何求”连起来读,就会发现那只是一种奢望。读到此,想到此,我们会不会为老杜的辛苦艰难的生存境况而洒下同情之泪?

  再看“但有故人供禄米”句。它使我们明白前面所描述的和乐安静生活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而把尾联两句连起来读,其内在情绪与其说是庆幸,不如说是一种无奈,一种辛酸。经过大半辈子的流离转徙,执著追求,被社会时代之流冲撞激荡,竟落得生活无着,渺无归属。尽管故人严武对自己关怀备至,但人生的失败感不能说不紧紧地压抑着一个自尊的男人的刚强的心,更何况这样的投靠还只是暂时的,不稳定的,一旦失去了“故人供禄米”的条件生活又将陷入困顿流离之中。因此,对前途隐隐的担心和无尽的忧伤还时时地折磨着诗人的内心,使他即使在眼前家人团聚的情境下仍有浓重的如梦似幻感。”

  如果仅从优劣来辨析的话,实际上,杜甫在经过中原战乱以后,终定居于成都草堂

,此时的心境应该释然的。在蜀中,上至剑南节度使,下至县令、刺史,都来拜访杜甫,使得杜甫该阶段的诗充满了祥和、自然的气氛,如《江畔独步寻花》等,其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仅是个例情况。杜诗做中强调个体情感,而末句则所对应表现出的感情应该是回顾过去的颠沛流离的岁月,而感到的对今日的安然的珍惜之情。所以“多病所需唯药物”和“但有故人供禄米”二句在情感的自然中,显然“多病所需唯药物”更好。

  但如果从各版本出现的时间、与上句平仄声韵的话,则应为“但有故人供禄米”一句。

评解

  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无华的语言,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日江村最寻常而又最富于特色的景象,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宋代蔡梦弼《草堂诗话》评价说:"其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

  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

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鉴赏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因此给它一个美称。“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

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在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

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从作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这是杜甫律诗的老到之处。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

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5859.html

上一篇: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