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言,苟亦无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人之为言,苟亦无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2 23:37:3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鲜花只配女汉子

出自先秦的《采苓》

采苓采苓,首陽之巅。人之爲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爲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爲言,苟亦無與。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爲言,胡得焉?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爲言,苟亦無從。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爲言,胡得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攀山越嶺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兒伫立在首陽山頂。無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閑話,不要信啊沒有一句是真情。幹脆抛棄它們吧抛棄它們,切莫信以爲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謠生事的長舌婦們,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攀山越嶺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兒尋到首陽山下來。無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閑話,你不要自亂陣腳參與進來。輕輕拂去它們吧拂去它們,切莫信以爲真真相終大白。那些流言蜚語的制造者們,一無所得枉費心思空挂懷!攀山越嶺采蕪菁啊采蕪菁,那苦人兒轉到首陽山之東。無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閑話,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聽。不要太在意它們吧别在意,千萬别聽雨是雨聽風是風。那些以造謠傳謠爲樂的人,能得到什麽最終兩手空空!

注釋苓(líng):通“蘦”,一種藥草,即大苦。毛傳:“苓,大苦也。”沈括《夢溪筆談》:“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俞樾《群經評議》:“詩人蓋托物以見意,苓

苓之言憐也,苦之言苦也。”一說爲蓮。舊注或謂此苓爲甘草。首陽:山名,在今山西永濟縣南,即雷首山。爲(wěi)言:即“僞言”,謊話。爲,通“僞”。苟亦無信:不要輕信。苟,誠,确實。舍旃(zhān):放棄它吧。舍,放棄;旃,“之焉”的合聲。無然:不要以爲然。然,是。胡:何,什麽。苦:即所謂的苦菜,野生可食。無與:不要理會。與,許可,贊許。葑(fēng):即蕪菁,又叫蔓菁,大頭菜之類的蔬菜。從:聽從。

鑒賞

  這是一首勸誡世人不要聽信讒言的詩歌。此詩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興的表現手法開篇。所謂“興”,依朱熹的解釋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陽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陽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陽之東”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黃藥,又名大苦,葉似地黃。“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蕪菁,亦稱蔓菁,俗稱大頭菜,根塊肥大,可供蔬食。這三種植物,都是《詩經》時代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詩人用這三種習見之物以起興,從而表達自己“人之爲(僞)言”“苟亦無信”、“苟亦無與”、“苟亦無從”的理念。

  此詩三章,先後告誡人們對待謠言

要有三種态度“無信”、“無與”、“無從”。“無信”,是強調僞言内容的虛假;“無與”,是強調僞言蠱惑的不可置理;“無從”,是強調僞言的教唆不可信從。意思是說,首先要認識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參與傳播,第三要不能聽信折磨自己。語意層層遞進,從而強調僞言之僞。接着詩人又用“舍旃舍旃”這個疊句,反複叮咛,進一步申述僞言的全不可靠,要舍棄它們,不要信以爲真,因爲這世道很複雜,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衆口爍金之事不絕如縷。至此,詩人所要申述的“人之爲(僞)言”“無信”、“無與”、“無從”的理念已經闡述得淋漓盡緻,無須再說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無信”、“無與”、“無從”,那麽僞言也就沒有市場,制造僞言的人也無立足之地了。故此詩人在每章的結尾用“人之爲言(僞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詩,表明造謠者徒勞無功。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詩的本意,曆代一般論家都說是諷刺晉獻公的。《毛詩序》稱:“《采苓》,刺晉獻公也。獻公好聽讒焉。”近人吳闿生《詩義會通》進一步申述其旨。吳氏這一推斷,雖無信史可征,但不爲無據,姑錄以備考。

出自先秦的《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译文注释

译文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注释苓(líng):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诗人盖托物以见意,苓

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一说为莲。旧注或谓此苓为甘草。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为(wěi)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舍旃(zhān):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胡:何,什么。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葑(fēng):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从:听从。

鉴赏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此诗三章,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

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因为这世道很复杂,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之事不绝如缕。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本意,历代一般论家都说是讽刺晋献公的。《毛诗序》称:“《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进一步申述其旨。吴氏这一推断,虽无信史可征,但不为无据,姑录以备考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人之为言,苟亦无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5817.html

上一篇: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