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4 23:51:58
出自唐代韋莊的《菩薩蠻·紅樓别夜堪惆怅》
紅樓别夜堪惆怅,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莺語。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譯文及注釋譯文 當時紅樓離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燈隐約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蘇帳。殘月将落,天剛破曉時,“我”就要出門遠行,美人含着淚珠爲“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的樣子。臨别時爲我彈奏一曲如泣如訴的樂章,那琵琶杆撥上裝飾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華貴;那琵琶弦上彈奏着嬌軟的莺語,婉轉動人。那凄恻的音樂分明是在勸“我”早些兒回家,碧紗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釋紅樓:紅色的樓,泛指華美的樓房。此指官貴人家女子的閨一說猶青樓,妓女所居。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香燈: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點。流蘇帳:用彩色羽毛或絲線等制成的穗狀垂飾物。常飾幹車馬、帳帳等物上。此指飾有流蘇的帷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此句是當黎明之時将要出門離去女子留着眼淚與之辭别。琵琶:初創批把。見《釋名釋樂器》。此類樂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漢代傳人我國。後經改造,團體修頸,有四弦、十二柱。俗稱“秦漢子”。南北朝時又有曲項琵琶
琶傳八我國。四弦腹呈半梨形頸上有四柱,橫抱懷中用撥子彈奏即現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來經不斷改進柱垃逐漸增多改橫抱爲豎抱,廢撥子改用手指彈奏,觀今民間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稱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後者能彈奏所有半音技法豐富成爲重要的民族樂器。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黃金和翠玉制成的飾物。弦上黃莺語:此句是指琵琶之聲猶如黃莺的啼叫。綠窗:綠色紗窗。指貧女的閨室。與紅樓相對,紅樓爲富家女子閨室。據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記載。
鑒賞韋莊生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時代。他一生飽經亂離漂泊之苦。黃巢攻破長安,他逃往南方,到處流浪。直到59歲,才結束了這漂泊流離的生活。
這首《菩薩蠻》詞,就是寫作者浪迹江南一帶時思鄉懷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詞的上片,寫離别之夜,愛人和淚送行的動人情景。
“紅樓别夜堪惆怅,香燈半卷流蘇帳。”這兩句寫分别時的情景。回憶在朱門紅樓那天告别之夜,燈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蘇的帳子的情景,真叫人難過極了。“流蘇”,是用五彩毛羽或絲綢作成的須帶或垂飾,稱流蘇。“半卷流蘇帳”,指人還未入睡。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次二句寫情深似海,難舍難分,一直到殘月将落時
,愛人帶着淚水,才送我離開家門,分手告别的。
詞的下片,寫客地思歸,由聽到琵琶樂聲想到所愛之人正倚窗遠望,等候自己歸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莺語。”這兩句寫作者在他鄉聽歌女彈琵琶,弦上彈出黃莺般的音樂聲。“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這裏用以代指歌女,“黃莺語”指琵琶彈的樂聲就象清脆婉轉的黃莺啼般的歌聲,極寫琵琶聲調的婉轉。
“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這兩句寫詞人由“黃莺語”聯想起愛人臨别時叮咛自己早日歸家,想到花容月貌的愛人此時正倚窗遠望,盼望歸去。
據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又作:
紅樓别夜堪惆怅。香燈半掩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莺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鑒賞此詞描寫是一段豔情牛活的回憶,是一幅夜闌泣别的畫圖。
詞的上片,寫離别之夜,愛人和淚送行的動人情景。主要運用賦法。叙說離别之景,抒發離别之苦
“紅樓别夜堪惆怅,香燈半卷流蘇帳。”小小的紅樓,散發出清香的燈光,流蘇帳半卷着,這裏充滿了溫馨的氣氛。然而這樣美好的情景又是那般地讓人感傷悲苦,因爲這亦是一個離别的夜晚,明日就山嶽相隔,天各一方了,此情此景令人不堪。“流蘇”,是用五彩
毛羽或絲綢作成的須帶或垂飾,稱流蘇。“半卷流蘇帳”,指人還未入睡。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次二句寫情深似海,難舍難分,一直到殘月将落時,愛人帶着淚水,才送我離開家門,分手告别的。良宵苦短,殘天曉,和淚辭别。
詞的下片,寫客地思歸,由聽到琵琶樂聲想到所愛之人正倚窗遠望,等候自己歸去。運用比喻,有含蓄不盡,餘味曲包的藝術效果,給人以想像的廣闊空間。
下片“琵琶金翠羽,弦上黃莺語”用形象的比喻寫“美人”臨别時一支如泣如訴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黃金翠羽裝飾起來的,彈起來如莺聲嬌軟,婉轉動人。整個曲子凝成一句話“勸我早歸家”,叮咛之語,溫柔纏綿,弦上之樂與辭别之語兩兩相應,而今回首往事,曆曆在目,思歸之心,更加迫切。末一句民“綠窗人似花”作結,更添一層相思。綠窗之前苦苦等待的人兒像花一樣的美麗,也像花一樣的容易凋零。寫詞人由“黃莺語”聯想起愛人臨别時叮咛自己早日歸家,想到花容月貌的愛人此時正倚窗遠望,盼望歸去。這一切都時時警醒着在外漂泊的遊子,早作歸家之計,不然等到春歸花落,美人遲暮之時他就隻有深深的遺憾了。
韋莊詞大體上用語淡雅,而這首詞在遣詞造句上卻頗爲華美,“紅樓”、“香燈”、
“流蘇帳”、“美人”、“金翠羽”、“黃莺語”、“綠窗”等語詞的連綴,将小小情事,寫得楚楚動人,讀來令人心移目眩。
創作背景《菩薩蠻·紅樓别夜堪惆怅》創作于韋莊浪迹江南一帶時,思鄉懷念妻子的惆怅心情。韋莊生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時代。他一生飽經亂離漂泊之苦。黃巢攻破長安,他逃往南方,到處流浪。直到59歲,才結束了這漂泊流離的生活。
作者簡介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译文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干车马、帐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琵琶:初创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人我国。后经改造,团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
琶传八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垃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观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乐器。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弦上黄莺语:此句是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鉴赏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象清脆婉转的黄莺啼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又作: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鉴赏此词描写是一段艳情牛活的回忆,是一幅夜阑泣别的画图。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主要运用赋法。叙说离别之景,抒发离别之苦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小小的红楼,散发出清香的灯光,流苏帐半卷着,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然而这样美好的情景又是那般地让人感伤悲苦,因为这亦是一个离别的夜晚,明日就山岳相隔,天各一方了,此情此景令人不堪。“流苏”,是用五彩
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良宵苦短,残天晓,和泪辞别。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运用比喻,有含蓄不尽,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想像的广阔空间。
下片“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用形象的比喻写“美人”临别时一支如泣如诉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黄金翠羽装饰起来的,弹起来如莺声娇软,婉转动人。整个曲子凝成一句话“劝我早归家”,叮咛之语,温柔缠绵,弦上之乐与辞别之语两两相应,而今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思归之心,更加迫切。末一句民“绿窗人似花”作结,更添一层相思。绿窗之前苦苦等待的人儿像花一样的美丽,也像花一样的容易凋零。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这一切都时时警醒着在外漂泊的游子,早作归家之计,不然等到春归花落,美人迟暮之时他就只有深深的遗憾了。
韦庄词大体上用语淡雅,而这首词在遣词造句上却颇为华美,“红楼”、“香灯”、
“流苏帐”、“美人”、“金翠羽”、“黄莺语”、“绿窗”等语词的连缀,将小小情事,写得楚楚动人,读来令人心移目眩。
创作背景《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