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31 23:21:2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一夜落花

出自唐代寒山的《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〇六。寒山詩語言明淺如話,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内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詩風幽冷,别具境界。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風格。

  詩的内容,寫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後見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聯寫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遠,“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次聯寫山中幽靜,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三聯寫山中氣候,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境的冷峻。尾聯結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關心春來秋去。前七句渲染環境的幽冷,後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的表現手法之外,使用疊字是它的特點。通篇句首都用疊字,是不多見的。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疊字最難。《國風·衛風·碩人》連用六叠字,可謂複而不厭,赜而不亂矣。”他提出了用疊字的要求複而不厭,赜而不亂。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變化。“杳杳”具有幽暗的

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曠的空間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的動态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雖同指時間,又有長短的區别。八組疊字,各具情狀。就詞性看,這些疊字有形容詞、副詞、象聲詞、名詞,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對象看,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樣。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字雖重複而不會使人厭煩,繁赜而井然不亂。

  使用疊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對偶排比一樣,能獲得整齊的形式美,增進感情的強度‘山這首詩中的疊字,大都帶有一種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連使用,使詩籠罩着一層濃烈的氣氛。再如,“朝”、“歲”,單個的名詞,本來不帶感情色彩,但一經疊用,出現在上述特定的氣氛中,就顯得時間的無限延長,心情的守一、執着,也就加強了詩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這首詩還由于使用疊字,增強了它的音樂美。借助于音節的複沓,和諧貫串,一氣盤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劃一,把本來分散的山水、風、雪、境、情,組織成一個整體,回環往複,連綿不斷。

創作背景

  寒山是貞觀(一說大曆)時代的詩僧,長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現存三百餘首。此詩爲其中一首。

作者簡介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隐居于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爲隋皇室後裔楊瓒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内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隐于天台山寒岩。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出自唐代寒山的《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国风·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

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创作背景

  寒山是贞观(一说大历)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此诗为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2252.html

上一篇: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