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4 00:11:1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青山隐隐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瑞鶴仙·環滁皆山也》

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裏,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 遊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籌觥也。太守醉也。喧嘩衆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問當時、太守爲誰,醉翁是也。

鑒賞

  文章起始,開門見山,這是作文的傳統,一種早有定論之法。常爲文者都習慣守此規矩,精簡筆墨,少說題外之語,以盡快直奔主體。據說,這個常規最初是總結歐陽修文章得來的,與滁州有直接關系。宋代朱熹《朱子語類》139卷,曰:歐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記》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隻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歐陽修講究文字簡潔,不述廢語,不置閑墨,他同宋祁等人合編《新唐書》,曾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舊”而被誇耀。《唐宋八家叢話》曾記述這樣一個故事:歐陽公在翰林時,與同院出遊,有奔馬斃犬于道。公曰:“試書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馬蹄而死之。”公曰:“使子修史,萬卷未已也。”問:“内翰以爲何如?”答:“逸馬殺犬于道。”此事雖屬于文人墨客茶餘飯後之閑叙,但流傳甚廣,其内涵引

引起文學界語言界的關注,經過許多人切磋琢磨,後來演變出六種表達方法:一、有奔馬斃犬于道;二、有犬卧通衢,逸馬蹄而死之;三、逸馬殺犬于道;四、有奔馬踐死一犬;五、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六、有犬死奔馬之下。這雖是個古老而陳舊的故事,卻反映了歐陽修對漢語修辭的重視和嚴謹,直到當代陳望道在著述《修辭學發凡》時,還對此津津樂道。他說:“依我看來,這都出于意思有輕重,文辭有賓主之分,所以各人的意見不能齊一。”

  歐陽修注重修辭,千錘百煉,反複修改自己的作品。《詩人玉屑》卷八記載:新詩改罷自長吟。文字頻改,功夫自出。近世歐公作文,先貼于壁,時加竄定,有終篇不留一字者。《四友齋叢話》卷23又記,歐陽公晚年,竄定平生所爲文,用思甚苦。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當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卻畏後塵笑。”此亦名言。歐陽修這種不滿足現狀,不滿足自己,刻苦用功、精益求精,對讀者對後人負責的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然而,這麽一個嚴以責己,認真爲文的一代宗師,也有認識偏頗、偶爾失誤之時。唐張繼《楓橋夜泊》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佳句廣傳,使古寺名聲遠揚。但歐陽修不以爲然,未加實地考究,就

在《六一詩話》中說:“句則佳矣,其實三更不是打鍾時。”這話說錯了。姑蘇的寺廟在唐代是要敲分夜鍾的,遠在六朝,就有廟宇夜半鳴鍾的記載。可見爲文之人,光講修辭是不夠的。常言功夫在詩外,需要注意的方面還很多。

  即使是修辭,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有說不盡的奧妙。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經過認真推敲,反複打磨,人與自然和諧,情與山水相融,堪稱散文經典,是千古絕唱,使讀者無不爲之傾倒。但是遇到了與蘇轼齊名的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他卻大膽将其縮寫成了一首歌詞,合以聲律,被之管弦,詞牌名爲《瑞鶴仙》: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遊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籌也。太守醉也,喧嘩衆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問太守謂誰?醉翁是也。黃庭堅的這首《瑞鶴仙·醉翁亭記》其骨架是歐陽修的,文學價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記》類比。它的好處是将歐文的400餘字,縮寫改寫不到100字,篇幅僅是原文的1/3,而主題卻概括了進去。散文《醉翁亭記》,連用了21個虛詞“也”字,《瑞鶴仙》亦以“也”字押韻,既保留了《醉翁亭記》的風格,又适

應詞的格律要求,确實是文壇上的異想天開,另一種别開生面。

  歐陽修的刻意創新值得我們學習,黃庭堅不懼權威的敢作敢爲,對我們也是一種啓發。

創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于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而黃庭堅的《瑞鶴仙·環滁皆山也》用獨木橋體,隐括歐陽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記》,同字協韻,唱歎有情,盡得原作之神韻。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甯(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爲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于蘇轼門下,合稱爲“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轼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爲“宋四家”之一。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鉴赏

  文章起始,开门见山,这是作文的传统,一种早有定论之法。常为文者都习惯守此规矩,精简笔墨,少说题外之语,以尽快直奔主体。据说,这个常规最初是总结欧阳修文章得来的,与滁州有直接关系。宋代朱熹《朱子语类》139卷,曰: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欧阳修讲究文字简洁,不述废语,不置闲墨,他同宋祁等人合编《新唐书》,曾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旧”而被夸耀。《唐宋八家丛话》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欧阳公在翰林时,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问:“内翰以为何如?”答:“逸马杀犬于道。”此事虽属于文人墨客茶余饭后之闲叙,但流传甚广,其内涵引

引起文学界语言界的关注,经过许多人切磋琢磨,后来演变出六种表达方法:一、有奔马毙犬于道;二、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三、逸马杀犬于道;四、有奔马践死一犬;五、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六、有犬死奔马之下。这虽是个古老而陈旧的故事,却反映了欧阳修对汉语修辞的重视和严谨,直到当代陈望道在著述《修辞学发凡》时,还对此津津乐道。他说:“依我看来,这都出于意思有轻重,文辞有宾主之分,所以各人的意见不能齐一。”

  欧阳修注重修辞,千锤百炼,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诗人玉屑》卷八记载: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功夫自出。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四友斋丛话》卷23又记,欧阳公晚年,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畏后尘笑。”此亦名言。欧阳修这种不满足现状,不满足自己,刻苦用功、精益求精,对读者对后人负责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然而,这么一个严以责己,认真为文的一代宗师,也有认识偏颇、偶尔失误之时。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佳句广传,使古寺名声远扬。但欧阳修不以为然,未加实地考究,就

在《六一诗话》中说:“句则佳矣,其实三更不是打钟时。”这话说错了。姑苏的寺庙在唐代是要敲分夜钟的,远在六朝,就有庙宇夜半鸣钟的记载。可见为文之人,光讲修辞是不够的。常言功夫在诗外,需要注意的方面还很多

  即使是修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有说不尽的奥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经过认真推敲,反复打磨,人与自然和谐,情与山水相融,堪称散文经典,是千古绝唱,使读者无不为之倾倒。但是遇到了与苏轼齐名的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他却大胆将其缩写成了一首歌词,合以声律,被之管弦,词牌名为《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太守谓谁?醉翁是也。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

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别开生面。

  欧阳修的刻意创新值得我们学习,黄庭坚不惧权威的敢作敢为,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而黄庭坚的《瑞鹤仙·环滁皆山也》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2168.html

上一篇: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乐酒今夕,君子维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