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4 18:47:24
出自唐代楊敬之的《贈項斯》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标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譯文及注釋譯文多次讀到你的詩又總是覺得很好,等到看見你的氣度品格更高于詩。我一生也不願意藏匿人家的長處,無論到哪裏見人就會推薦你項斯。
注釋項斯:《唐詩紀事》載:“斯,字子遷,江東人。始,未爲聞人。……谒楊敬之,楊苦愛之,贈詩雲雲。未幾,詩達長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詩》收項斯詩一卷。度:次。标格:風采,指一個人的言語、行動和氣度等幾方面的綜合表現。猶規範,楷模。晉葛洪《抱樸子·重言》:“吾特收遠名于萬代,求知己于将來,豈能競見知于今日,标格于一時乎?”不解:不會。善:優點,這裏指品質、言行、文學方面。
鑒賞楊敬之的詩,《全唐詩》僅存二首,其中這一首極爲後世傳誦,并且因爲衆口争傳,逐漸形成人們常用的“說項”這個典故。
關于項斯,《唐詩紀事》載:“斯,字子遷,江東人。始,未爲聞人。……谒楊敬之,楊苦愛之,贈詩雲雲。未幾,詩達長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詩》收項斯詩一卷,此外也未見有何突出成就,隻是因爲楊敬之的這首詩,他才爲後人所知。
楊敬之在當時是一個有地位的人,而這首詩卻真心實意地推薦了一個“未
未爲聞人”的才識之士。他虛懷若谷,善于發掘人才;得知之後,既“不藏人善”,且又“到處”“逢人”爲之揄揚,完滿地表現出了一種高尚的品德。
首句“幾度見詩詩總好”,是襯墊之筆,也點出作者之知道項斯,是從得見其詩開始的;賞識項斯,又是從覺得其詩之好開始的。次句進一步寫見到了本人以後,驚歎他“标格過于詩”,心中更爲悅服。對項斯标格之好,詩不直寫,卻先提一句“詩好”,然後說“标格過于詩”,則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标格”包括外美與内美,即儀容氣度、才能品德的統一。品評人應重在才德,古今皆然。下文便寫到詩人對于項斯的美好标格,由内心的誠意贊賞發展到行動上的樂意揄揚。
“平生不解藏人善”,這句話很占身分。世間自有見人之善而不以爲善的,也有見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緘口不言,唯恐己名爲其所掩的;詩人于此則都“不解”,即不會那樣做,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見。他不隻“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直以高屋建瓴之勢,震動世間一切持枉道、懷忌心的小人。詩人對于“揚人之善”,隻是怎麽想便怎麽做,不曾絲毫顧慮到因此會被人譏爲“互相标榜”;怎麽做便又怎麽說,也不曾絲毫顧慮到因此會被人譏爲“自我标榜”。其古道熱腸,令人欽敬
。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說出,更見得直率可愛。本來獎掖後進,揄揚人善,一向傳爲美談,詩人自爲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勸導世人之意。
此詩語言樸實無華,所表現的感情高尚美好。正因爲這種難得的、可貴的詩情,它才能廣泛流傳,成爲贈友詩中的上品。
創作背景楊敬之的詩,《全唐詩》僅存二首,其中這一首極爲後世傳誦,并且因爲衆口争傳,逐漸形成人們常用的“逢人說項”這個典故。這是一首詩人之間的贈答詩。
作者簡介楊敬之(約公元八二o年前後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安史之亂中移家吳(今蘇州)。唐代文學家楊淩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末前後在世。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士第,平判入等,遷右衛胄曹參軍。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戶任,累遷屯田、戶部郎中。
出自唐代杨敬之的《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译文及注释译文多次读到你的诗又总是觉得很好,等到看见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我一生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长处,无论到哪里见人就会推荐你项斯。
注释项斯:《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度:次。标格:风采,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犹规范,楷模。晋葛洪《抱朴子·重言》:“吾特收远名于万代,求知己于将来,岂能竞见知于今日,标格于一时乎?”不解:不会。善:优点,这里指品质、言行、文学方面。
鉴赏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形成人们常用的“说项”这个典故。
关于项斯,《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也未见有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
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地推荐了一个“未
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他虚怀若谷,善于发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善”,且又“到处”“逢人”为之揄扬,完满地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
首句“几度见诗诗总好”,是衬垫之笔,也点出作者之知道项斯,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赏识项斯,又是从觉得其诗之好开始的。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以后,惊叹他“标格过于诗”,心中更为悦服。对项斯标格之好,诗不直写,却先提一句“诗好”,然后说“标格过于诗”,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标格”包括外美与内美,即仪容气度、才能品德的统一。品评人应重在才德,古今皆然。下文便写到诗人对于项斯的美好标格,由内心的诚意赞赏发展到行动上的乐意揄扬。
“平生不解藏人善”,这句话很占身分。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缄口不言,唯恐己名为其所掩的;诗人于此则都“不解”,即不会那样做,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见。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直以高屋建瓴之势,震动世间一切持枉道、怀忌心的小人。诗人对于“扬人之善”,只是怎么想便怎么做,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互相标榜”;怎么做便又怎么说,也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自我标榜”。其古道热肠,令人钦敬
。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说出,更见得直率可爱。本来奖掖后进,揄扬人善,一向传为美谈,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劝导世人之意。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正因为这种难得的、可贵的诗情,它才能广泛流传,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
创作背景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形成人们常用的“逢人说项”这个典故。这是一首诗人之间的赠答诗。
作者简介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