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相存,诱我远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15:28:4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余妓

出自唐代李白的《來日大難》

來日一身,攜糧負薪。道長食盡,苦口焦唇。今日醉飽,樂過千春。仙人相存,誘我遠學。海淩三山,陸憩五嶽。乘龍天飛,目瞻兩角。授以神藥,金丹滿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東海,強銜一木。道重天地,軒師廣成。蟬翼九五,以求長生。下士大笑,如蒼蠅聲。譯文及注釋

譯文人生來世維艱,一身攜帶着吃的,燒的,忍辱負重。但因道長路遠,飲食易盡,常搞得口幹唇焦,狼狽不堪。今日若能醉飽,便覺得其樂融融,千春難得。有仙人對我十分關心,勸誘我遠遊學仙。可淩海飛達三山勝境,可栖身五嶽寶地。乘着飛龍淩天而翔,在龍背上眼看着飛龍的兩支龍角。并還授我以滿把的金丹神藥,吃了便可長生久視。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猶如蟪蛄,生命苦短。雖思欲東填滄海,以效精衛銜木,但又有何補益?還是大道重于天地。至如軒轅黃帝,猶師事廣成。視九五之尊輕如蟬翼,舍棄天下,以求長生。雖爲下愚之士所讪笑,猶視如蒼蠅之聲,聞而不顧。

注釋來日大難:即古《善哉行》,摘首句以名篇,列于《樂府詩集》卷三十六《相和歌辭·瑟調曲》。來日:即往日,昔日。王琦注:來日,謂已來之日,猶往日也。謂人生苦艱也。道長(cháng):道路長遠。千春:千年。形容歲月長

長久。相存:相與慰間。三山:傳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乘龍”二句:用黃帝鼎湖乘龍升仙事。乘龍,有乘時而動之意。《易·乾》:“時乘六龍以禦天,”神藥:一作“仙藥”。“蟪(huì)蛄(gū)”二句:蟪蛄即寒蟬,生命短暫。《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司馬彪注:“蟪蛄,寒蟬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思填”二句:用《山海經》炎帝少女遊東海溺而不返,化爲精衛鳥銜木石以填東海事。《山海經·北經》:“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木石,以湮于東海。”軒:軒轅,即古代傳說中的黃帝。廣成:即廣成子,古仙人,傳說黃帝曾向他問道。蟬翼:喻其輕也。九五:九五之尊,謂皇帝之位。《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句謂視帝王之尊,較如蟬冀。下士:指下等人,下愚之人,即小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聞道而勤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而大笑之。”蒼蠅聲:指高力士輩的讒毀。《詩經·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賞析

  “來日一身,攜糧負薪。道長食盡,苦口焦唇。”《善哉行》古辭

首二句雲:“來日大難,口燥唇幹,”初看李白詩似也是套語;其實不然。“攜糧負薪”,即《贈崔司戶文昆季》所雲“惟昔不自媒,擔西入秦。攀龍九天上,忝列歲星匠”的“擔”。李白把被召入京一事看得很重,他在《南陵别兒童入京》不無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是,到了長安,待诏翰林,弄臣般的地位,高力士輩的忌恨,同列的謗傷,種種嚴酷的現實使他從“願爲輔弼”的幻夢中清醒過來,雖然隻有三年時間,但他卻覺得太漫長了,“彷徨庭阙下,歎息光陰逝”(《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此詩“苦口焦唇”反映了詩人當時彷徨、怅惘和困窘之态。最後,他是非離開朝廷不可了。

  但是,謗傷和挫折并沒能磨損詩人的銳氣,也沒能改變詩人豪邁傲岸的性格。他說:“北阙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憶舊遊寄谯郡元參軍》);又說:“浮雲蔽日去不返,總爲秋風摧紫蘭。角巾東出商山道,采秀行歌詠芝草”(《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他的朋友任華描繪詩人離開長安的情形道:“有敕放君卻歸隐淪處,高歌大笑出關去”(《雜言寄李白》)。根據這些載述,可推測“今日醉飽,樂過千金”寫的是辭阙爲放臣時的達觀之狀。“仙人相存”至“金丹滿握”八句,表面上寫

從仙人求長生術,實則用遊仙的形式表現對人間污濁世界的輕蔑和不滿。和人間社會相比,神仙世界沒有傾軋,沒有謗傷,自由自在。詩中寫道,馬上有仙人前來存問,勸誘他遠學。他随着仙人,一下淩海而至仙界三山,一下騰空而至名山五嶽,何其超然、悠然。不僅如此,他還乘龍飛天,目瞻四野,受神藥,握金丹。在太白集中,很有些關于求仙訪道的作品,著名的《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結尾幾句寫道:“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看起來詩人是真信神仙,太信神仙了。其實又不盡然。他說過,服菖蒲以爲可以延年的漢武帝“終歸茂陵田”(《蒿山采昌蒲者》),并沒有長年。他還對神仙和神仙世界有過懷疑:“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其三);“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長歌行》)。因此,這首詩對神仙世界的頌揚,真正目的未必在于求仙長年,而在于借那個世界來否定污濁的人間世界。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東海,強銜一木。”這幾句,聯系上文,說今蒙恩而授之神藥,使得長生,其德甚深,無時不思報答,但卻有如精衛銜木石填海,德深而無以盡報。聯系賜金放還,則還有更深的意思。上文說

過,長安三年,備受排擠,詩人感到時間漫長難忍,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被召入京,畢竟是一生中難忘的一段曆史,不能在那段時間及有生之年報主恩,又不能無愧。在封建社會中,士子們經濟策、濟世志的實現,往往與報主阙相聯系,李白雖然比較清楚地看出社會現實的黑暗,但對國君仍抱有較大希望,他認爲自己之所以不能深報主恩,乃是“浮雲蔽日”所緻。“道重天地,軒師廣成。蟬翼九五,以求長生。”求仙的最高境界是求道,隻有求道才能視萬乘如敝屣,才能真正做到養生長生。“道”,是老莊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既指超越時空、感知難于用語言表達的一種實體,又是萬物之源,所以李白說“道重天地”。“軒師廣成”的“軒”指軒轅黃帝。“道”如此重要,就連黃帝都得師事廣成子(《莊子·在宥篇》中一個“達于至道”的人物,一說即老子)以求道。《莊子·在宥篇》說,黃帝問如何治天下,廣成子不答;黃帝問如何養生長生,廣成子告訴他:清靜無爲,不把統治天下當成一回事。此詩“蟬翼九五,以求長生”,就是黃帝聽了廣成子開導後所作的反映。據《易》,“九五”爲天子之位。黃帝得道,便視天子之位如蟬翼之輕,隻以求長生爲念。黃帝尚且如此,一個凡夫俗子更不必把世事看得

過重,有勅放歸,于是便“高歌大笑出關去。”“下士大笑,如蒼蠅聲,”李白十分痛恨那幫撥弄是非的小人,在他的詩中不止一次對他們進行痛斥,同時也表示絕不同他們同流合污;自己之所以被國君疏遠,就是這些小人作祟的緣故:“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本是疏散人,屢贻褊促诮”(《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早懷經濟策,特受龍顔顧。白玉栖青蠅,君臣忽行路”(《贈溧陽宋少府陟》);“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書情贈蔡舍人雄》)。離開長安後,他還寫道:“一談一笑失顔色,蒼蠅貝錦喧謗聲”(《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白璧何辜,青蠅屢前”(《雪讒詩贈友人》)。詩人受謗而離開長安,雖然大笑而去,但是随着其“扶搖直上九萬裏”(《上李邕》)幻夢的破滅,内心則有一種難于言狀的苦澀。

  此詩從字面看,内容和樂府古辭似無大區别,細玩辭意,從“攜糧負薪”到求仙訪道,直至蔑視小人,都不無詩人傲岸不羁的形象在。海淩陸憩,乘龍握丹,軒師廣成,寫得曠放飄逸,彪炳陸離,神采飛揚;中間又插入蒙恩深愧,結以下士青蠅,寫仙界則始終不離人間,抑郁頓挫,跌宕有勢。全詩雖然寄興深微,辭旨恍惚,但其文理脈絡、主旨大略亦不是不可尋繹。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仕途失意後,欲辭京遠遊之時。陳沆的《詩比興箋》指出,此爲長安三年(742—744)初辭朝廷時作,在“誠思效銜木之誠,報山海之德”的同時,又對高力士之流表示極大的輕蔑。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来日大难》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神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译文注释

译文人生来世维艰,一身携带着吃的,烧的,忍辱负重。但因道长路远,饮食易尽,常搞得口干唇焦,狼狈不堪。今日若能醉饱,便觉得其乐融融,千春难得。有仙人对我十分关心,劝诱我远游学仙。可凌海飞达三山胜境,可栖身五岳宝地。乘着飞龙凌天而翔,在龙背上眼看着飞龙的两支龙角。并还授我以满把的金丹神药,吃了便可长生久视。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犹如蟪蛄,生命苦短。虽思欲东填沧海,以效精卫衔木,但又有何补益?还是大道重于天地。至如轩辕黄帝,犹师事广成。视九五之尊轻如蝉翼,舍弃天下,以求长生。虽为下愚之士所讪笑,犹视如苍蝇之声,闻而不顾。

注释来日大难:即古《善哉行》,摘首句以名篇,列于《乐府诗集》卷三十六《相和歌辞·瑟调曲》。来日:即往日,昔日。王琦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谓人生苦艰也。道长(cháng):道路长远。千春:千年。形容岁月长

长久。相存:相与慰间。三山:传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乘龙”二句:用黄帝鼎湖乘龙升仙事。乘龙,有乘时而动之意。《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神药:一作“仙药”。“蟪(huì)蛄(gū)”二句:蟪蛄即寒蝉,生命短暂。《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司马彪注:“蟪蛄,寒蝉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思填”二句:用《山海经》炎帝少女游东海溺而不返,化为精卫鸟衔木石以填东海事。《山海经·北经》:“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湮于东海。”轩:轩辕,即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广成:即广成子,古仙人,传说黄帝曾向他问道。蝉翼:喻其轻也。九五:九五之尊,谓皇帝之位。《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句谓视帝王之尊,较如蝉冀。下士:指下等人,下愚之人,即小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苍蝇声:指高力士辈的谗毁。《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赏析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善哉行》古辞

首二句云:“来日大难,口燥唇干,”初看李白诗似也是套语;其实不然。“携粮负薪”,即《赠崔司户文昆季》所云“惟昔不自媒,担西入秦。攀龙九天上,忝列岁星匠”的“担”。李白把被召入京一事看得很重,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不无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到了长安,待诏翰林,弄臣般的地位,高力士辈的忌恨,同列的谤伤,种种严酷的现实使他从“愿为辅弼”的幻梦中清醒过来虽然只有三年时间,但他却觉得太漫长了,“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此诗“苦口焦唇”反映了诗人当时彷徨、怅惘和困窘之态。最后,他是非离开朝廷不可了。

  但是,谤伤和挫折并没能磨损诗人的锐气,也没能改变诗人豪迈傲岸的性格。他说:“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又说:“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他的朋友任华描绘诗人离开长安的情形道:“有敕放君却归隐沦处,高歌大笑出关去”(《杂言寄李白》)。根据这些载述,可推测“今日醉饱,乐过千金”写的是辞阙为放臣时的达观之状。“仙人相存”至“金丹满握”八句,表面上写

从仙人求长生术,实则用游仙的形式表现对人间污浊世界的轻蔑和不满。和人间社会相比,神仙世界没有倾轧,没有谤伤,自由自在。诗中写道,马上有仙人前来存问,劝诱他远学。他随着仙人,一下凌海而至仙界三山,一下腾空而至名山五岳,何其超然、悠然。不仅如此,他还乘龙飞天,目瞻四野,受神药,握金丹。在太白集中,很有些关于求仙访道的作品,著名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结尾几句写道:“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看起来诗人是真信神仙,太信神仙了。其实又不尽然。他说过,服菖蒲以为可以延年的汉武帝“终归茂陵田”(《蒿山采昌蒲者》),并没有长年。他还对神仙和神仙世界有过怀疑:“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其三);“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长歌行》)。因此,这首诗对神仙世界的颂扬,真正目的未必在于求仙长年,而在于借那个世界来否定污浊的人间世界。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这几句,联系上文,说今蒙恩而授之神药,使得长生,其德甚深,无时不思报答,但却有如精卫衔木石填海,德深而无以尽报。联系赐金放还,则还有更深的意思。上文说

过,长安三年,备受排挤,诗人感到时间漫长难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被召入京,毕竟是一生中难忘的一段历史,不能在那段时间及有生之年报主恩,又不能无愧。在封建社会中,士子们经济策、济世志的实现,往往与报主阙相联系,李白虽然比较清楚地看出社会现实的黑暗,但对国君仍抱有较大希望,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能深报主恩,乃是“浮云蔽日”所致。“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求仙的最高境界是求道,只有求道才能视万乘如敝屣,才能真正做到养生长生。“道”,是老庄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指超越时空、感知难于用语言表达的一种实体,又是万物之源,所以李白说“道重天地”。“轩师广成”的“轩”指轩辕黄帝。“道”如此重要,就连黄帝都得师事广成子(《庄子·在宥篇》中一个“达于至道”的人物,一说即老子)以求道。《庄子·在宥篇》说,黄帝问如何治天下,广成子不答;黄帝问如何养生长生,广成子告诉他:清静无为,不把统治天下当成一回事。此诗“蝉翼九五,以求长生”,就是黄帝听了广成子开导后所作的反映。据《易》,“九五”为天子之位。黄帝得道,便视天子之位如蝉翼之轻,只以求长生为念。黄帝尚且如此,一个凡夫俗子更不必把世事看得

过重,有勅放归,于是便“高歌大笑出关去。”“下士大笑,如苍蝇声,”李白十分痛恨那帮拨弄是非的小人,在他的诗中不止一次对他们进行痛斥,同时也表示绝不同他们同流合污;自己之所以被国君疏远,就是这些小人作祟的缘故:“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赠溧阳宋少府陟》);“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离开长安后,他还写道:“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白璧何辜,青蝇屡前”(《雪谗诗赠友人》)。诗人受谤而离开长安,虽然大笑而去,但是随着其“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幻梦的破灭,内心则有一种难于言状的苦涩

  此诗从字面看,内容和乐府古辞似无大区别,细玩辞意,从“携粮负薪”到求仙访道,直至蔑视小人,都不无诗人傲岸不羁的形象在。海凌陆憩,乘龙握丹,轩师广成,写得旷放飘逸,彪炳陆离,神采飞扬;中间又插入蒙恩深愧,结以下士青蝇,写仙界则始终不离人间,抑郁顿挫,跌宕有势。全诗虽然寄兴深微,辞旨恍惚,但其文理脉络、主旨大略亦不是不可寻绎。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仕途失意后,欲辞京远游之时。陈沆的《诗比兴笺》指出,此为长安三年(742—744)初辞朝廷时作,在“诚思效衔木之诚,报山海之德”的同时,又对高力士之流表示极大的轻蔑。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仙人相存,诱我远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96376.html

上一篇: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