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19:33:5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灯火阑珊一片景

出自宋代張先的《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

外湖蓮子長參差,霁山青處鷗飛。水天溶漾畫桡遲,人影鑒中移。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陰歸。譯文及注釋

譯文外湖長滿了蓮蓬,望去參差錯落,頗有韻緻。天已放晴,雨後青山格外翠綠,在湖山掩映的綠陰深處,有一起起雪白的鷗鳥兒在藍天碧水間飛翔,極其鮮明悅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隻見水天相連,藍天蕩漾于碧波之中,綠水漾入雲天之上,廣袤天際,蔚爲奇觀。遊人爲飽覽湖光山色,聽任畫船在水上緩緩行進。湖水明澈,波平如鏡,遊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鏡中移動,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船上歌女雙雙唱起《桃葉歌》來,輕柔婉轉的歌聲,久久在空間回蕩。歌女所着的杏紅衫子,在青山、綠水、藍天的交相映襯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鮮豔色彩。偏西的陽光照射到遊船上面,歌女們都采了一枝荷葉用來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遊船歸去時,自己還感到分得了一份綠荷扇子帶來的涼意呢。

注釋參差:高低不齊。霁(jì)山:雨後山色。溶漾(róng yàng):水波蕩漾的樣子。畫桡(ráo):船槳,這裏指畫船。遲:緩緩。鑒:鏡子。桃葉:晉王獻之有妾名“桃葉”,善歌。此處借指歌女。淺聲:輕婉歌聲。雙唱:雙雙唱起。深

深色:加深顔色。輕衣:形容極薄的夏裝。障面:遮面。斜晖(huī):偏西的陽光。翠:指綠荷。陰:陰涼。

賞析

  這首詞既寫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寫歌女容貌和性靈之美。全詞融自然美與女性美于一境,寫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間的清歌妙發,表現出湖山和人物純真自然的性靈。

  上片起句開門見山,直寫湖中美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連。當外湖長滿蓮篷的時候,遠遠望去,高低參差,錯落有緻,比起荷花盛開,又是别有一番風味,此時正是遊湖的好時光。下句展開遠景:“霁山青處鷗飛”,是寫天放晴了,雨洗過後的青山,格外的青,而那青山映襯之間,幾點翩飛的白鷗,顯得格外的白。“水天溶漾畫桡遲。”詞人俯仰上下,隻見水涵着天,天連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爲一。遊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隻鑒中緩緩地行。畫桡,指畫船。遲,謂緩行。這樣美好的大自然裏,人有時會忘卻自己,有時卻又以爲自己是江山風月的主人。清瑩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存。“人影鑒中移。”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鏡,人影鏡裏移動。

  下片由寫景轉爲寫人,重點描寫歌女容貌之美和性靈之美。“桃葉淺聲雙唱”與“杏紅深色輕衣”兩句爲對仗,一寫其歌聲,一寫其衫色。桃葉,本是晉代王

獻之妾之名。獻之笃愛桃葉,曾作《桃葉歌》歌之,傳其辭雲:“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朝陳時,江南盛歌之,見《樂府詩集》卷四十五《桃葉歌》題解。詞上句以“桃葉淺聲”寫所唱,此“桃葉”即《桃葉歌》,非指人而言。歌聲輕婉,故曰“淺聲”,女伴同唱,故曰“雙唱”。此句寫船上的一對歌女雙雙唱起了輕柔宛轉的歌聲。“杏紅深色輕衣”則寫青山綠水,上下天光之間,歌女杏紅的衣色,顯得格外深。深,亦是詞人印象之深。詞人寫歌女之印象,不寫其容貌而寫其衣著,正是韻高脫俗的體現。這時正當暑天,故著輕衣。然而,詞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陰歸。”暑天斜晖猶熱,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葉遮面。荷葉雖小,可是當乘船一路歸去時,詞人卻感覺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葉的一份綠陰涼意。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陰之感受,雖爲錯覺,但更美。

  此詞遊湖這一賞心樂事中,表現了自然風光和人物容貌、性靈之美,體現出詞人高雅、清曠的審美意趣,抒寫了詞人對于大自然和生活的無限熱愛。

賞析二

  此詞寫乘船遊湖之美。時間是夏天,地點在江南。江南風景如畫,集天地靈氣,素來是文人争相歌詠的對象。張先《畫堂春》同

樣以江南爲寄情對象,對江南的湖山風光和人物風物予以讴歌和盛贊。

  上片主寫湖山之美。“外湖蓮子長參差”,起句開門見山,直入湖景。詞人站在岸上,觀望湖景,外湖長滿蓮蓬的時候,遠遠望去,高低參差,錯落有緻,比起荷花盛開,那光景又别有一番風味,正是遊湖的好時光。下句展開遠景。“霁山青處鷗飛。”中的“青”字潤色,色彩明晰,光鮮靈動。“水天溶漾畫桡遲。”詞人俯仰上下,上下天光。水涵着天,天連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爲一。于是,任畫船在水中緩緩地行。在這樣美好的大自然裏,人有時忘卻自己,有時卻又以自己爲中心,是江山風月的主人。清瑩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存在。“人影鑒中移。”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鏡,人影在鏡裏移動,好一派光明澄澈的境界。一個“移”字寫出人随船動的情狀,悠然自得于此盡縣。

  上阕詞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下阕轉景入人,天人合一,在這大自然的美景裏添了一抹人氣和人情。寫歌女之美不是描寫其容貌之美,而是描寫其性靈之美。宋詞中女性形象演進成爲詞體文學之優勢意象,中國文化重視女性美,尤重視其内美。如果此時不是這樣,便俗。此句六字再現了兩位歌女雙聲共和,淺吟低訴,輕柔婉轉、曼妙婀娜

。聽其歌,見其人,“杏紅深色輕衣”。“杏紅”色在“水天溶漾”中更顯濃豔,更爲“深”,此“深”字一方面寫歌女衣色彩濃深,另一方面也是歌女身形在詞人心中的影射。“輕衣”輕盈靈動,羽化成仙之境盡在其中。“小荷障面避斜晖”,這一動作顯人物的稚嫩可愛,讓人心生憐惜。“小荷障面”雖未能盡“避斜晖”,卻能帶來絲絲涼意,詞人于此中“分得翠陰歸”。斜晖映日,詞人與歌女未同乘一舟,在歌女“小荷障面”下,詞人其實未必能“分得翠陰”,但是綠蔭翠涼、美人在旁,作者心中愉悅,歸途更感清涼。

  “蓮子參差”、“霁山青處”、“水天溶漾”、“人影鑒中”,這是一派安甯祥和的自然景觀;“桃葉淺聲”、“杏紅深色”、“小荷障面”、“分得翠陰”,又是一派靜谧逍遙的人文景觀。自然與美人并舉,融天地于人情,雜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景遁入眼簾,交相呼應。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純淨。,實在中肯貼切。

創作背景

  詞人張先是江南湖州人,又在江南作過官,晚年歸宿也在江南。這首詞是詞人夏日遊江南湖山所作。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

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轼等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出自宋代张先的《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译文注释

译文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注释参差:高低不齐。霁(jì)山:雨后山色。溶漾(róng yàng):水波荡漾的样子。画桡(ráo):船桨,这里指画船。迟:缓缓。鉴:镜子。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浅声:轻婉歌声。双唱:双双唱起。深

深色:加深颜色。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障面:遮面。斜晖(huī):偏西的阳光。翠:指绿荷。阴:阴凉。

赏析

  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当外湖长满莲篷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是写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只鉴中缓缓地行。画桡,指画船。迟,谓缓行。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会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人影鉴中移。”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

  下片由写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桃叶浅声双唱”与“杏红深色轻衣”两句为对仗,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桃叶,本是晋代王

献之妾之名。献之笃爱桃叶,曾作《桃叶歌》歌之,传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朝陈时,江南盛歌之,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题解。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杏红深色轻衣”则写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显得格外深。深,亦是词人印象之深。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著,正是韵高脱俗的体现。这时正当暑天,故著轻衣。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暑天斜晖犹热,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阴之感受,虽为错觉,但更美

  此词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赏析二

  此词写乘船游湖之美。时间是夏天,地点在江南。江南风景如画,集天地灵气,素来是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张先《画堂春》同

样以江南为寄情对象,对江南的湖山风光和人物风物予以讴歌和盛赞。

  上片主写湖山之美。“外湖莲子长参差”,起句开门见山,直入湖景。词人站在岸上,观望湖景,外湖长满莲蓬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那光景又别有一番风味,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中的“青”字润色,色彩明晰,光鲜灵动。“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上下天光。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于是,任画船在水中缓缓地行。在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自己为中心,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在。“人影鉴中移。”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好一派光明澄澈的境界。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县。

  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下阕转景入人,天人合一,在这大自然的美景里添了一抹人气和人情。写歌女之美不是描写其容貌之美,而是描写其性灵之美。宋词中女性形象演进成为词体文学优势意象,中国文化重视女性美,尤重视其内美。如果此时不是这样,便俗。此句六字再现了两位歌女双声共和,浅吟低诉,轻柔婉转、曼妙婀娜

。听其歌,见其人,“杏红深色轻衣”。“杏红”色在“水天溶漾”中更显浓艳,更为“深”,此“深”字一方面写歌女衣色彩浓深,另一方面也是歌女身形在词人心中的影射。“轻衣”轻盈灵动,羽化成仙之境尽在其中。“小荷障面避斜晖”,这一动作显人物的稚嫩可爱,让人心生怜惜。“小荷障面”虽未能尽“避斜晖”,却能带来丝丝凉意,词人于此中“分得翠阴归”。斜晖映日,词人与歌女未同乘一舟,在歌女“小荷障面”下,词人其实未必能“分得翠阴”,但是绿荫翠凉、美人在旁,作者心中愉悦,归途更感清凉。

  “莲子参差”、“霁山青处”、“水天溶漾”、“人影鉴中”,这是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桃叶浅声”、“杏红深色”、“小荷障面”、“分得翠阴”,又是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景遁入眼帘,交相呼应。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实在中肯贴切。

创作背景

  词人张先是江南湖州人,又在江南作过官,晚年归宿也在江南。这首词是词人夏日游江南湖山所作。

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

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96005.html

上一篇: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