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5 22:18:4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奈良的鹿

出自唐代李白的《金門答蘇秀才》

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折芳愧遙憶,永路當日勖。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獻書入金阙,酌醴奉瓊筵。屢忝白雲唱,恭聞黃竹篇。恩光照拙薄,雲漢希騰遷。銘鼎倘雲遂,扁舟方渺然。我留在金門,君去卧丹壑。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願狎東海鷗,共營西山藥。栖岩君寂滅,處世餘龍蠖。良辰不同賞,永日應閑居。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裏。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注釋注釋(1)張華詩:“朱火青無光。”張協詩:“鑽燧忽改木。”呂向注:“改木,謂改其鑽火之本也。”(2)《楚辭》:“折芳馨兮遺所思。”(3)陸雲詩:“永路隔萬裏。”(4)謝靈運詩:“百川赴巨海。”(5)《三輔黃圖》:《漢宮殿疏》雲: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巨海”二句是正喻對寫句法,言麟閣之廣集才賢,猶巨海之受納百川,甚言其多也。(6)金阙,天子之門阙,猶金門也。(7)謝朓詩:“複酌瓊延醴。”張銑注:“瓊筵,天子宴群臣之席。言瓊者,珍美言之。醴,酒也。”(8)“白雲唱”,即“白雲在天,山陵自出”一

一篇。西王母與穆天子相唱和者。(9)《穆天子傳》: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黃竹,□員閟寒,帝收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萬民,旦夕勿忘。”“我徂黃竹,□員閟寒,帝收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萬民,旦夕無窮。”“有皎者鴼,翩翩其飛。嗟我公侯,□勿則遷,居樂甚寡,不如遷土,禮樂其民。”天子曰:“餘一人則淫,不皇萬民,□登。”乃宿于黃竹。(10)江淹詩:“宵人重恩光。”(11)雲漢,天河也。“雲漢希騰遷”,猶緻身青雲之上意也。(12)《禮記》: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13)楊齊賢曰:扁舟,言功成名遂身退,如範蠡乘扁舟泛五湖也。(14)鮑照詩:“妍容逐丹壑。”(15)《史記》: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神仙居之。(16)《漢書叙傳》: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17)《莊子》:黃帝遊乎赤水之北,遺其玄珠,乃使象罔,象罔得之。李杖《述志賦》:“寄玄珠于罔象。”(18)李善《文選注》:“廖廓,高遠也。”(19)《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鷗鳥,每旦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20)魏文帝詩:“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

。”沈約詩:“若蒙西山藥,頹齡倘能度。”(21)《周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22)《說文》:“篠,小竹也。”謝靈運詩:“綠篠媚清漣。”(23)《廣韻》:“山有穴曰岫。”紅蕖,荷華也。(24)《詩經·國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朱傳》曰:“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韻會》:《說文》:“薇,似藿,菜之微者也。”徐铉曰:“一雲似萍。”陸玑曰:“山菜也,莖葉皆似小豆,蔓生,味如小豆藿,可作羹。”項氏曰:“今之野豌豆苗也,蜀謂之巢菜。”(25)方弘靜曰:“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裏”,言月出石若鏡,風入松若琴也。琦謂“石鏡”、“風琴”,蓋是蘇秀才山中之地名耳。若如方氏所解,恐大家未必有此句法。(26)頹靡,頹壞靡散之義。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注释注释(1)张华诗:“朱火青无光。”张协诗:“钻燧忽改木。”吕向注:“改木,谓改其钻火之本也。”(2)《楚辞》:“折芳馨兮遗所思。”(3)陆云诗:“永路隔万里。”(4)谢灵运诗:“百川赴巨海。”(5)《三辅黄图》:《汉宫殿疏》云: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巨海”二句是正喻对写句法,言麟阁之广集才贤,犹巨海之受纳百川,甚言其多也。(6)金阙,天子之门阙,犹金门也。(7)谢朓诗:“复酌琼延醴。”张铣注:“琼筵,天子宴群臣之席。言琼者,珍美言之。醴,酒也。”(8)“白云唱”,即“白云在天,山陵自出”一

一篇。西王母与穆天子相唱和者。(9)《穆天子传》: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黄竹,□员閟寒,帝收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万民,旦夕勿忘。”“我徂黄竹,□员閟寒,帝收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万民,旦夕无穷。”“有皎者鴼,翩翩其飞。嗟我公侯,□勿则迁,居乐甚寡,不如迁土,礼乐其民。”天子曰:“余一人则淫,不皇万民,□登。”乃宿于黄竹。(10)江淹诗:“宵人重恩光。”(11)云汉,天河也。“云汉希腾迁”,犹致身青云之上意也。(12)《礼记》: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13)杨齐贤曰:扁舟,言功成名遂身退,如范蠡乘扁舟泛五湖也。(14)鲍照诗:“妍容逐丹壑。”(15)《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居之。(16)《汉书叙传》: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17)《庄子》:黄帝游乎赤水之北,遗其玄珠,乃使象罔,象罔得之。李杖《述志赋》:“寄玄珠于罔象。”(18)李善《文选注》:“廖廓,高远也。”(19)《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鸥鸟,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20)魏文帝诗:“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

。”沈约诗:“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21)《周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22)《说文》:“篠,小竹也。”谢灵运诗:“绿篠媚清涟。”(23)《广韵》:“山有穴曰岫。”红蕖,荷华也。(24)《诗经·国风》:“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朱传》曰:“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韵会》:《说文》:“薇,似藿,菜之微者也。”徐铉曰:“一云似萍。”陆玑曰:“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味如小豆藿,可作羹。”项氏曰:“今之野豌豆苗也,蜀谓之巢菜。”(25)方弘静曰:“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言月出石若镜,风入松若琴也。琦谓“石镜”、“风琴”,盖是苏秀才山中之地名耳。若如方氏所解,恐大家未必有此句法。(26)颓靡,颓坏靡散之义。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95956.html

上一篇: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樽前谩咏高唐赋巫峡云深留不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