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2 00:31:08
出自先秦的《頍弁》
有頍者弁,實維伊何?爾酒既旨,爾肴既嘉。豈伊異人?兄弟匪他。
茑與女蘿,施于松柏。未見君子,憂心奕奕;既見君子,庶幾說怿。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爾酒既旨,爾肴既時。豈伊異人?兄弟具來。
茑與女蘿,施于松上。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見君子,庶幾有臧。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既旨,爾肴既阜。豈伊異人?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
鑒賞此詩以赴宴者的口氣寫成,不僅描寫了宴席的豐盛,也寫出了貴族間彼此依附的關系,在表面熱鬧的氣氛中,籠罩着一種悲觀失望、及時行樂的情緒。這正是西周末年國家政治和奴隸主貴族走向衰亡的表現。
全詩三章,每章開端都寫貴族們一個個戴着華貴的圓頂皮帽赴宴。一、二章中的“實維伊何”、“實維何期”,用了設問句,提人警醒,渲染了宴會前的盛況和氣氛,而且表現了赴宴者精心打扮、興高采烈的心情。第三章改用“實維在首”,寫出貴族打扮起來後自我欣賞、顧影陶醉的情态。接下來,寫宴會的豐盛:“爾酒既旨,爾肴既嘉”、“爾酒既旨,爾肴既時”、“爾酒既旨,爾肴既阜”,三章中隻各變了一個字,反覆陳述美酒佳肴的醇香、豐盛。然後是赴宴者對同主人親密關
關系的陳述,對主人的贊揚、奉承、讨好:來的都是兄弟、甥舅,根本沒有外人;主人是松柏一樣的高樹大枝,而自已隻是攀附其上的蔓生植物;沒有見到主人時心裏是如何的憂愁不安,見到主人後心裏是如何的歡欣異常。有人說,第二章結末的“庶幾有臧”還包含有希望得到厚賜之意,那麽貴族們的庸俗厚顔更表露了出來。前文所謂“未見君子,憂心弈弈;既見君子,庶幾說怿”,其真實含義,很值得回味。第三章“如彼雨雪,先集維霰”後,不再是前兩章内容的重複。他們由今日的歡聚,想到了日後的結局。他們覺得人生如霰似雪,不知何時就會消亡。在暫時的歡樂中,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黯淡低落的情緒。表現出一種及時行樂、消極頹廢的心态,充滿悲觀喪氣的音調。從這首詩來看,由于社會的動亂,他們雖然飲酒作樂,但仍感到自己命運的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正表露出所謂末世之音。
有學者認爲這首詩與《雅》詩中的某些揭露貴族腐朽和社會弊端的諷谕詩并不是一回事。所謂諷谕詩,乃是有政治遠見和正義感的貴族文人,對社會問題所作的有意揭露,是感時抒憤之作。而這首詩卻是一首沉湎于享樂生活的宴飲作樂之歌。所以,朱熹所謂“燕兄弟親戚之詩”,是此詩作者之本義;而《詩序》的諷刺之說,
則是讀者所感受領悟到的詩義。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詩的形象所蘊含的意義,确乎大于作詩者的主觀思想。這首詩在藝術技巧上也有一定的特點。如詩的開頭,三章皆用問答句來表達。三章中間爲了強調與主人關系的密切,采用了反問句式。從而使詩歌在表現上較爲靈活,加深了讀者的印象。另外,詩中還用了女蘿攀緣松柏、人生短暫如雪如霰等比喻,增加了形象性。
創作背景此詩當作于周幽王統治時期。《毛詩序》以爲這首詩是“諸公刺幽王也”,朱熹《詩集傳》以爲這是“燕兄弟親戚之詩”。從字面看,此詩寫一個貴族請他的兄弟、姻親來宴飲作樂,赴宴者作了這首詩,表示對這位貴族的攀附。
出自先秦的《頍弁》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岂伊异人?兄弟具来。
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鉴赏此诗以赴宴者的口气写成,不仅描写了宴席的丰盛,也写出了贵族间彼此依附的关系,在表面热闹的气氛中,笼罩着一种悲观失望、及时行乐的情绪。这正是西周末年国家政治和奴隶主贵族走向衰亡的表现。
全诗三章,每章开端都写贵族们一个个戴着华贵的圆顶皮帽赴宴。一、二章中的“实维伊何”、“实维何期”,用了设问句,提人警醒,渲染了宴会前的盛况和气氛,而且表现了赴宴者精心打扮、兴高采烈的心情。第三章改用“实维在首”,写出贵族打扮起来后自我欣赏、顾影陶醉的情态。接下来,写宴会的丰盛:“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尔酒既旨,尔肴既阜”,三章中只各变了一个字,反覆陈述美酒佳肴的醇香、丰盛。然后是赴宴者对同主人亲密关
关系的陈述,对主人的赞扬、奉承、讨好:来的都是兄弟、甥舅,根本没有外人;主人是松柏一样的高树大枝,而自已只是攀附其上的蔓生植物;没有见到主人时心里是如何的忧愁不安,见到主人后心里是如何的欢欣异常。有人说,第二章结末的“庶几有臧”还包含有希望得到厚赐之意,那么贵族们的庸俗厚颜更表露了出来。前文所谓“未见君子,忧心弈弈;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其真实含义,很值得回味。第三章“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后,不再是前两章内容的重复。他们由今日的欢聚,想到了日后的结局。他们觉得人生如霰似雪,不知何时就会消亡。在暂时的欢乐中,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黯淡低落的情绪。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消极颓废的心态,充满悲观丧气的音调。从这首诗来看,由于社会的动乱,他们虽然饮酒作乐,但仍感到自己命运的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正表露出所谓末世之音。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与《雅》诗中的某些揭露贵族腐朽和社会弊端的讽谕诗并不是一回事。所谓讽谕诗,乃是有政治远见和正义感的贵族文人,对社会问题所作的有意揭露,是感时抒愤之作。而这首诗却是一首沉湎于享乐生活的宴饮作乐之歌。所以,朱熹所谓“燕兄弟亲戚之诗”,是此诗作者之本义;而《诗序》的讽刺之说,
则是读者所感受领悟到的诗义。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诗的形象所蕴含的意义,确乎大于作诗者的主观思想。这首诗在艺术技巧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如诗的开头,三章皆用问答句来表达。三章中间为了强调与主人关系的密切,采用了反问句式。从而使诗歌在表现上较为灵活,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另外,诗中还用了女萝攀缘松柏、人生短暂如雪如霰等比喻,增加了形象性。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周幽王统治时期。《毛诗序》以为这首诗是“诸公刺幽王也”,朱熹《诗集传》以为这是“燕兄弟亲戚之诗”。从字面看,此诗写一个贵族请他的兄弟、姻亲来宴饮作乐,赴宴者作了这首诗,表示对这位贵族的攀附。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