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9 18:02:44
出自宋代吳文英的《醉蓬萊·夷則商七夕和方南山》
望碧天書斷,寶枕香留,淚痕盈袖。誰識秋娘,比行雲纖瘦。象尺熏爐,翠針金縷,記倚床同繡。月亸瓊梳,冰銷粉汗,南花熏透。 盡是當時,少年清夢,臂約痕深,帕绡紅皺。憑鵲傳音,恨語多輕漏。潤玉留情,沈郎無奈,向柳陰期候。數曲催闌,雙鋪深掩,風镮鳴獸。鑒賞《醉蓬萊》,《詞譜》:《樂章集》注林鍾商,始于柳永慶老人星現。雲:“永爲屯田員外郎,爲太史奏老人星見,仁宗命詞臣爲樂章,柳方冀進用,即作《醉蓬萊》詞奏呈。”又名《雪月交光》、《冰玉風月》。雙調,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下片十二句,上下片各四仄韻。此詞上片第一、五、八句,下片第六、九句,均作上一下四句法。
“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吳文英詞集中尚有七首“七夕”詞:《六麽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訴衷情·七夕》、《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惜秋華·七夕》、《鳳栖梧·甲辰七夕》,可以互相參閱。
“望碧天”三句,憶舊日“秋娘”。“望碧天書斷”,原無“望”字,爲平入空格,拟補一“怅”字。此言擡頭望青天,不見鴻雁傳信到;低頭嗅床中,卧枕尚
尚遺伊人香,襟袖猶沾伊淚痕。雖離别而仍相思也。“誰識”兩句是說:有哪一位還認識那像行雲流水般纖細的“秋娘”呢?“象尺”六句,一“記”字透出此全系回憶。此言記得曾與“秋娘”兩個人倚偎在床前,商量如何進行刺繡。繡架旁的幾上用象牙制的直尺壓着繡樣,房中的熏爐内香氣氤氲;繡架上還放着金針與彩色絲線,用以等待乞巧。這些都是從前一個七夕之夜的情景。記得天上的月牙兒像似一把晶瑩的玉梳斜挂在空中,涼爽的秋夜收斂了她身上的香汗,南園中飄過來的花香也彌漫在繡房中。上片全是憶舊。
“盡是”四句,承上而轉。此處是說:過去那些年輕時代美好的回憶,現在隻有到清秋夢中去尋覓了。但是伊人确實在你的臂上殘留有因親熱而咬下的齒痕;在兩人定情的絲帕上還保留着她的胭脂吻痕。“憑鵲”兩句是說:你想囑托喜鵲傳遞自己的相思情,可是又怕它叽叽喳喳的多嘴多舌,将隻供你我倆知道的秘密輕易地洩露出去。“潤玉”六句,申訴男女相思意。此言“秋娘”,曾經送給他一塊暖玉作爲定情物,而他也因爲相思無奈,曾去柳蔭下等候過她的倩影,冀希她能應約而至。所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即指此。但是約而不至,所以他隻好隔牆清歌數曲,催促她現身,但是最終
還是不見伊人,惟見緊閉的大門上銜環的鋪首被秋風吹出嗡嗡的哀鳴聲。此極言曲終人不見之哀傷。又“雙鋪”“環鳴”,即鋪首,指裝在門上用來銜環的動物頭形。據《漢書·哀帝記》:“孝文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下片憶少年事,記相思情。
全詞描寫的一位多情男子,可以是詞人自身,也可以是友人方南山,又可以是另一個多情種子。究竟是誰,隻好由讀者自己猜測。
作者簡介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甯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隐”。而後世品評卻甚有争論。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醉蓬莱·夷则商七夕和方南山》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象尺熏炉,翠针金缕,记倚床同绣。月亸琼梳,冰销粉汗,南花熏透。 尽是当时,少年清梦,臂约痕深,帕绡红皱。凭鹊传音,恨语多轻漏。润玉留情,沈郎无奈,向柳阴期候。数曲催阑,双铺深掩,风镮鸣兽。鉴赏《醉蓬莱》,《词谱》:《乐章集》注林钟商,始于柳永庆老人星现。云:“永为屯田员外郎,为太史奏老人星见,仁宗命词臣为乐章,柳方冀进用,即作《醉蓬莱》词奏呈。”又名《雪月交光》、《冰玉风月》。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下片十二句,上下片各四仄韵。此词上片第一、五、八句,下片第六、九句,均作上一下四句法。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吴文英词集中尚有七首“七夕”词:《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诉衷情·七夕》、《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惜秋华·七夕》、《凤栖梧·甲辰七夕》,可以互相参阅。
“望碧天”三句,忆旧日“秋娘”。“望碧天书断”,原无“望”字,为平入空格,拟补一“怅”字。此言抬头望青天,不见鸿雁传信到;低头嗅床中,卧枕尚
尚遗伊人香,襟袖犹沾伊泪痕。虽离别而仍相思也。“谁识”两句是说:有哪一位还认识那像行云流水般纤细的“秋娘”呢?“象尺”六句,一“记”字透出此全系回忆。此言记得曾与“秋娘”两个人倚偎在床前,商量如何进行刺绣。绣架旁的几上用象牙制的直尺压着绣样,房中的熏炉内香气氤氲;绣架上还放着金针与彩色丝线,用以等待乞巧。这些都是从前一个七夕之夜的情景。记得天上的月牙儿像似一把晶莹的玉梳斜挂在空中,凉爽的秋夜收敛了她身上的香汗,南园中飘过来的花香也弥漫在绣房中。上片全是忆旧。
“尽是”四句,承上而转。此处是说:过去那些年轻时代美好的回忆,现在只有到清秋梦中去寻觅了。但是伊人确实在你的臂上残留有因亲热而咬下的齿痕;在两人定情的丝帕上还保留着她的胭脂吻痕。“凭鹊”两句是说:你想嘱托喜鹊传递自己的相思情,可是又怕它叽叽喳喳的多嘴多舌,将只供你我俩知道的秘密轻易地泄露出去。“润玉”六句,申诉男女相思意。此言“秋娘”,曾经送给他一块暖玉作为定情物,而他也因为相思无奈,曾去柳荫下等候过她的倩影,冀希她能应约而至。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即指此。但是约而不至,所以他只好隔墙清歌数曲,催促她现身,但是最终
还是不见伊人,惟见紧闭的大门上衔环的铺首被秋风吹出嗡嗡的哀鸣声。此极言曲终人不见之哀伤。又“双铺”“环鸣”,即铺首,指装在门上用来衔环的动物头形。据《汉书·哀帝记》:“孝文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下片忆少年事,记相思情。
全词描写的一位多情男子,可以是词人自身,也可以是友人方南山,又可以是另一个多情种子。究竟是谁,只好由读者自己猜测。
作者简介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