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0 16:38:29
出自宋代李廌的《虞美人·玉闌幹外清江浦》
玉闌幹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闌:欄) 青林枕上關山路,卧想乘鸾處。碧蕪千裏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譯文及注釋譯文獨倚欄杆向遠處望去,清江浦在哪裏呢?大雨迷蒙,連天涯都一片蒼茫。好風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簾。隻見岸上紅花開放,汀洲覆滿綠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斷上漲。想象自己的夢魂進入了關山之路,那遊冶的舊處在哪裏呢?如今隻剩夢影依稀,不堪回首。碧綠的平野延伸至天際,引起離人無盡的歸思。隻有在偶然的美夢中,才能回到長期思念的南方。
注釋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蘇淮陰市北淮河與運河會合處。浦,水濱。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汀草,水邊的野草。青林:喻夢魂。乘鸾:指仙遊。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箫,穆公爲築鳳樓,二人吹箫,鳳凰來集,遂乘而仙去。南州:南方。
鑒賞這首詞,是寫春夏之交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懷人情緒。
上片從近水樓台的玉闌幹寫起。清江煙雨,是闌幹内人物所接觸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個空遠無邊的境界。“好風如扇”比喻新穎,未經人道,春夏之交,往往有這樣的景色。陶淵明詩“春風扇微和”的扇字是動詞,作虛
虛用;這裏的扇是名詞,作實用;同樣給人以風吹柔和的感覺。“雨如簾”的繪景更妙,它不僅曲狀了疏疏細細的雨絲,像後來楊萬裏詩“千峰故隔一簾珠”那樣地落想;而且因爲人在玉闌幹内,從内看外,雨絲就真像挂着的珠簾。“岸花汀草、漲痕添”,也正是從隔簾看到。“微雨止還作”(蘇東坡句),是夏雨季節的特征。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漲痕,所以說是“時見”。“漲痕添”從“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顯示了一種幽美的詞境。這是精細的描繪,跟一般寫壯闊的江漲氣勢采用粗線條勾勒的全不相同。
下片由景入情。見到天涯的雨,很自然地會聯想到離别的人,一種懷人的孤寂感,不免要湧上心頭,于是幻想就進入了枕上關山之路。隻有模糊的夢影可以回憶乘鸾的舊蹤。碧蕪千裏的天涯,自然引起“王孫遊兮不歸”的悠悠之思呢。可是溫馨的會面,在夢裏也不可能經常遇到。“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這麽一結,進一層透示這僅有的一霎歡娛應該珍視,給人的回味是悠然不盡的。
這首詞雖是相思懷人之作,但格調清朗疏淡,沒有一絲纏綿悱恻的凄清,在同類題材中不多見,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詞境。
藝術手法上,這首詞層次分明,對比鮮明;上片寫白天,下片寫晚上;上片寫景,下片抒情
。
作者簡介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陝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爲蘇轼所知,譽之爲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爲“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出自宋代李廌的《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阑:栏)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译文及注释译文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浦,水滨。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汀草,水边的野草。青林:喻梦魂。乘鸾:指仙游。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南州:南方。
鉴赏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之交,往往有这样的景色。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
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这是精细的描绘,跟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采用粗线条勾勒的全不相同。
下片由景入情。见到天涯的雨,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种怀人的孤寂感,不免要涌上心头,于是幻想就进入了枕上关山之路。只有模糊的梦影可以回忆乘鸾的旧踪。碧芜千里的天涯,自然引起“王孙游兮不归”的悠悠之思呢。可是温馨的会面,在梦里也不可能经常遇到。“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这么一结,进一层透示这仅有的一霎欢娱应该珍视,给人的回味是悠然不尽的。
这首词虽是相思怀人之作,但格调清朗疏淡,没有一丝缠绵悱恻的凄清,在同类题材中不多见,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
艺术手法上,这首词层次分明,对比鲜明;上片写白天,下片写晚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
作者简介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