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7 14:00:2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一朝风月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浪淘沙·簾外五更風》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钗斜撥火,寶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譯文及注釋

譯文五更時分一陣凄風從簾外吹進來,把我從夢中驚醒過來。要想重新登上畫樓卻不知道該與誰一道?記得當年無聊的用玉钗撥弄香火,如今寶篆香已經燃燒殆盡。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騰騰煙霧缭繞,看不到山的本來面目。看着一江春水向東流去,人卻在半醒半醉之間。羅襦襟前還留着國破夫亡的的淚水,撫去這些把它們交付給遠飛的大雁。

注釋《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稱作《浪淘沙令》,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畫樓:華麗的樓閣。撥火:因爲篆香燃過後成香灰,必須撥除香灰避免斷了火路。寶篆(zhuàn):即篆香,一種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樣的香。黃庭堅《畫堂春》:“寶篆煙消龍鳳,畫屏雲鎖潇湘。”紫金峰:即鍾山,在今南京中山門外。雨潤煙濃:是指水蒸汽騰騰,霧氣濃郁。羅襟:意指羅襦的前襟。彈:揮灑。征鴻:即大雁。

賞析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發端兩句,看似平淡,實最沉痛。“吹夢無蹤,”有兩種含義:一是說

說正在做着好夢。夢中相見,互訴衷腸,兩情縫蜷,分外親昵。孰料五更時分一陣凄風突然襲來,把好夢吹散,緻使夢中情事,似有似無,‘若隐若現,依稀恍惚,了無蹤影。一是說在漫漫長夜中,二更、三更、四更都悄悄地過去了,直到五更天将亮時,凄風透過簾幕吹進室内,一股寒氣直撲過來,人被攪擾驚醒,整整一夜,壓根兒沒有進入夢境。

  醒來之後,隻覺形單影隽,枕冷襲寒,空蕩蕩一無所有。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正如小晏所說:“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阮郎歸》)所以如此,乃緣“簾外五更風”在作怪。“五更風”最會捉弄人,秦少遊就曾被它捉弄過。《如夢令》雲:“孤館悄無人,夢斷月堤歸路。無緒,無緒,簾外五更風雨。”小别輕分,秦七尚感了無意緒,那死生異路,幽明永隔,除夢裏有時相見,别無他法,然而“和夢也,新來不做。”則詞人凄苦之情,又該怎樣。這兩句,實是一種不勝惋惜而又無限憎恨極其沉痛的呼喚。此中情意,在下面幾句中,表達得更爲深刻。

  詞人醒後,擡眼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畫樓”打入腦際的,便是“重上”。因爲在封建時代,妝樓與閨閣,是貴婦人主要活動場所。諸如登樓遠眺,憑欄共語,飲酒賦詩,挑燈研讀,都是在這個狹小的天

地裏。而這些閨帷韻事,唱随之樂,如今一去不複返了。所以一提及“畫樓”,不期然而然的會發出“與誰同”的感慨。“與誰同”這一問,既說明詞人正處于載獨無依的境況中,同時還傾吐了重上時必是孤單單地無人相伴。個中滋味,與另詞《禦街行》“吹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所表達的情懷相一緻。同樣問得深沉,悲切,任何人讀了,也會爲之一掬同情之淚。

  “記得玉钗斜撥火”二句,很明顯是從“畫樓”而憶及的閨中韻事之一。人的常情,越是在孤寂與痛苦之中,人們越是會常常憶起過去印象最深、極饒情趣的瑣事,希望從飽含幸福與辛酸的回憶中,得到一點安慰。如前所述,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在金兵入侵前,朝夕相處,研究學問,日以繼夜,樂此不疲。“玉钗斜撥火”這節的描寫,正是對那時美好生活的追憶。“斜撥火”這一動作看閨帷中溫卑的意趣,把人物形象活畫了出來,使讀者仿佛看到詞人正手執玉钗,輕輕地撥弄着篆香上的灰燼。連她那興緻勃勃、心情歡快的神情和心靈手巧、娴熟利落的舉止,都能體察得出。對當事人來說,這印象實在太深了,時刻不忘,恍如昨事。“記得”二字就表達了這種情意。而人們也能想象到:他們夫婦倆當年點着篆香,相對而坐,望着升起的煙柱,嗅着散

發的芳香,冥思遐想,意會神謀,安定閑适,怡然自得的歡樂情景。“瑞腦香消魂夢斷,”那一切的一切都象燃着的“寶篆”一樣煙消香散,如同被吹散的夢一樣,無影無蹤,莫可追尋了。“寶篆成空,”份量極重,決不是小别輕分時“香冷金貌”、“瑞腦香消”所能比拟,簡直可以說“萬事皆空。”

  過片“回首紫金峰”句,上承“畫樓重上”而來。“回首”一句,自是載獨無依,東西漂泊。歡樂也好,悲傷也好,都在詞人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每一思及,總想從這裏找回什麽,以慰愁懷,然而眼前所見,卻是“雨潤煙濃”水氣雲騰,煙霧彌俊,籠翠峰巒,擋住視野,看不到中原大好河山和可愛的故鄉,那親人“千裏孤墳”上已拱的墓木就更不用說了。’于是悲從中來,愁思起伏,恰如紫金峰前大江洶湧,滾滾東流,不可遏止。“一江春浪醉醒中,”所蘊蓄的愁思,.不僅有己身孤苦伶仃之痛,更多的是國家危難局勢飄搖之悲。這險惡的現實和不幸的遭遇,好似一場醒猶未醒的惡夢,噬齧着詩人破碎的心靈。頓使她陷于如醉如癡、迷離恍惚的狀态中。此七字蘊義最富,極爲含蓄,是全詞的警句。陳廷焯說:“情詞凄絕,多少血淚,”

  “回首紫金峰,”故鄉邀遠,往事如煙,詞人不禁清然淚下。“留得羅襟

前日淚,彈與征鴻,這句措辭有力,悲中帶憤。“留得”一詞,與上文“記得”“回首”一氣貫通,使全詞結構更加顯得缜密。“前日淚”是指國破、夫亡、家散等不幸所積累抛下的痛苦之淚。故鄉遠隔,親人永别,千言萬語,向誰訴說,她隻得把滿腔悲痛與憤慨所凝成的血淚,從濕透了的羅襟上擰了下來,對着征鴻用力彈去。“彈與征鴻”,化用鴻雁傳書事,可與朱希真“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相見歡》)同樣設想新奇。但就悼亡而言,則以借用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贈兄秀才入軍》)句意,較爲貼切。意思是說望着天際的歸鴻,“倚樓無語理瑤琴,”通過琴聲訴說凄苦情懷,寄托哀思,柳永所謂“無侈恨一,相思意,盡分付征鴻”(《雪梅香》)、賀鑄“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鄉目送歸鴻”(《六州歌頭》),所有詞均如此都是這樣。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别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

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译文注释

译文五更时分一阵凄风从帘外吹进来,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要想重新登上画楼却不知道该与谁一道?记得当年无聊的用玉钗拨弄香火,如今宝篆香已经燃烧殆尽。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看不到山的本来面目。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人却在半醒半醉之间。罗襦襟前还留着国破夫亡的的泪水,抚去这些把它们交付给远飞的大雁。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称作《浪淘沙令》,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画楼:华丽的楼阁。拨火:因为篆香燃过后成香灰,必须拨除香灰避免断了火路。宝篆(zhuàn):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样的香。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紫金峰:即钟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雨润烟浓:是指水蒸汽腾腾,雾气浓郁。罗襟:意指罗襦的前襟。弹:挥洒。征鸿:即大雁。

赏析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发端两句,看似平淡,实最沉痛。“吹梦无踪,”有两种含义:一是说

说正在做着好梦。梦中相见,互诉衷肠,两情缝蜷,分外亲昵。孰料五更时分一阵凄风突然袭来,把好梦吹散,致使梦中情事,似有似无,‘若隐若现,依稀恍惚,了无踪影。一是说在漫漫长夜中,二更、三更、四更都悄悄地过去了,直到五更天将亮时,凄风透过帘幕吹进室内,一股寒气直扑过来,人被搅扰惊醒,整整一夜,压根儿没有进入梦境

  醒来之后,只觉形单影隽,枕冷袭寒,空荡荡一无所有。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正如小晏所说:“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阮郎归》)所以如此,乃缘“帘外五更风”在作怪。“五更风”最会捉弄人,秦少游就曾被它捉弄过。《如梦令》云:“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小别轻分,秦七尚感了无意绪,那死生异路,幽明永隔,除梦里有时相见,别无他法,然而“和梦也,新来不做。”则词人凄苦之情,又该怎样。这两句,实是一种不胜惋惜而又无限憎恨极其沉痛的呼唤。此中情意,在下面几句中,表达得更为深刻

  词人醒后,抬眼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画楼”打入脑际的,便是“重上”。因为在封建时代,妆楼与闺阁,是贵妇人主要活动场所。诸如登楼远眺,凭栏共语,饮酒赋诗,挑灯研读,都是在这个狭小的

地里。而这些闺帷韵事,唱随之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一提及“画楼”,不期然而然的会发出“与谁同”的感慨。“与谁同”这一问,既说明词人正处于载独无依的境况中,同时还倾吐了重上时必是孤单单地无人相伴。个中滋味,与另词《御街行》“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所表达的情怀相一致。同样问得深沉,悲切,任何人读了,也会为之一掬同情之泪。

  “记得玉钗斜拨火”二句,很明显是从“画楼”而忆及的闺中韵事之一。人的常情,越是在孤寂与痛苦之中,人们越是会常常忆起过去印象最深、极饶情趣的琐事,希望从饱含幸福与辛酸的回忆中,得到一点安慰。如前所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在金兵入侵前,朝夕相处,研究学问,日以继夜,乐此不疲。“玉钗斜拨火”这节的描写,正是对那时美好生活的追忆。“斜拨火”这一动作看闺帷中温卑的意趣,把人物形象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到词人正手执玉钗,轻轻地拨弄着篆香上的灰烬。连她那兴致勃勃、心情欢快的神情和心灵手巧、娴熟利落的举止,都能体察得出。对当事人来说,这印象实在太深了,时刻不忘,恍如昨事。“记得”二字就表达了这种情意。而人们也能想象到:他们夫妇俩当年点着篆香,相对而坐,望着升起的烟柱,嗅着散

发的芳香,冥思遐想,意会神谋,安定闲适,怡然自得的欢乐情景。“瑞脑香消魂梦断,”那一切的一切都象燃着的“宝篆”一样烟消香散,如同被吹散的梦一样,无影无踪,莫可追寻了。“宝篆成空,”份量极重,决不是小别轻分时“香冷金貌”、“瑞脑香消”所能比拟,简直可以说“万事皆空。”

  过片“回首紫金峰”句,上承“画楼重上”而来。“回首”一句,自是载独无依,东西漂泊。欢乐也好,悲伤也好,都在词人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每一思及,总想从这里找回什么,以慰愁怀,然而眼前所见,却是“雨润烟浓”水气云腾,烟雾弥俊,笼翠峰峦,挡住视野,看不到中原大好河山和可爱的故乡,那亲人“千里孤坟”上已拱的墓木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悲从中来,愁思起伏,恰如紫金峰前大江汹涌,滚滚东流,不可遏止。“一江春浪醉醒中,”所蕴蓄的愁思,.不仅有己身孤苦伶仃之痛,更多的国家危难局势飘摇之悲。这险恶的现实和不幸的遭遇,好似一场醒犹未醒的恶梦,噬啮着诗人破碎的心灵。顿使她陷于如醉如痴、迷离恍惚的状态中。此七字蕴义最富,极为含蓄,是全词的警句。陈廷焯说:“情词凄绝,多少血泪,”

  “回首紫金峰,”故乡邀远,往事如烟,词人不禁清然泪下。“留得罗襟

前日泪,弹与征鸿,这句措辞有力,悲中带愤。“留得”一词,与上文“记得”“回首”一气贯通,使全词结构更加显得缜密。“前日泪”是指国破、夫亡、家散等不幸所积累抛下的痛苦之泪。故乡远隔,亲人永别,千言万语,向谁诉说,她只得把满腔悲痛与愤慨所凝成的血泪,从湿透了的罗襟上拧了下来,对着征鸿用力弹去。“弹与征鸿”,化用鸿雁传书事,可与朱希真“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同样设想新奇。但就悼亡而言,则以借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兄秀才入军》)句意,较为贴切。意思是说望着天际的归鸿,“倚楼无语理瑶琴,”通过琴声诉说凄苦情怀,寄托哀思,柳永所谓“无侈恨一,相思意,尽分付征鸿”(《雪梅香》)、贺铸“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乡目送归鸿”(《六州歌头》),所有词均如此都是这样。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

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90822.html

上一篇: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