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31 18:21:4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雨碎江南

出自明代高啓的《吊嶽王墓》

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班師诏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宮。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栖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鑒賞

  這首《吊嶽王墓》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說是詩人親臨栖霞嶺嶽飛墓,有感而作。

  首聯“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第一句是寫景,嶽飛慘死于奸佞之手,墓邊的大樹爲其所感,樹枝随風搖曳,紛紛奮然指向南方。這是全詩中唯一寫到詩人所見的嶽飛墓的,盡管隻此一句,卻是極傳神之處。關于樹枝南指,讀者應以審美的目光借助想象去觀照這一非現實卻超越了現實的藝術境界。這一境界是感動人心的,它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愛憎之情。接下去“十年遺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涼之筆。高啓于嶽飛墓前,望着樹枝南指的大樹,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無限悲憤,見于筆端。

  第三、四句“班師诏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官”,從文字上看,意思是說朝廷已經嶽飛下了班師的命令,而韓世忠仍然投書斥軍,表達其恢複之決心。詩人在這裏是以前一句寫投降者的賣國苟安,後一句寫抗敵都始終以恢複爲己任,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可以說這一聯是對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

自藏弓”,這裏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正直敢谏的朱雲,另一個是被誣滅族的英雄韓信。在這一聯中;詩人由嶽飛被害想到朱雲請上方寶劍鏟除佞臣,想到漢高祖忘恩負義誣陷謀殺忠臣。“每憶”兩字,表露了對忠臣被殺的無限遺恨以及對這一事件的關心和哀歎,而“空嗟”兩字,則表達了對殺害嶽飛的高宗的憤慨。這一聯詩人的想象縱橫馳騁,字裏行間流露出對這一曆史事件的悲哀和感傷。

  末聯“栖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詩人在嶽飛墓前回首北望,隻有茫茫白露,不見遠方宋代諸帝王的陵墓。這兩句看上去極白,但卻寫得空靈婉曲,含而不露。既然“回首”又“不見諸陵”,那麽要把不見之物——諸墓陵——寫出來的原因就是詩人于栖霞嶺上憑吊嶽飛墓時,自然聯想到了它——諸陵——這裏像征着宋代王朝。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詩人到此隻是哀悼那時慘死的英傑,而對那個朝代,那個朝代的君王則毫無懷念。這一聯是全詩的詩眼,更加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于嶽飛的懷念之情和對南宋王朝殺害嶽飛的痛恨。詩人伫立于嶽飛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這姜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強了此詩悲哀感傷的色彩。

作者簡介

高啓(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贲被譽爲“吳中四傑”

,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出自明代高启的《吊岳王墓》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鉴赏

  这首《吊岳王墓》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说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

  首联“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第一句是写景,岳飞惨死于奸佞之手,墓边的大树为其所感,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这是全诗中唯一写到诗人所见的岳飞墓的,尽管只此一句,却是极传神之处。关于树枝南指,读者应以审美的目光借助想象去观照这一非现实却超越了现实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是感动人心的,它寄托了诗人强烈的爱憎之情。接下去“十年遗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凉之笔。高启于岳飞墓前,望着树枝南指的大树,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无限悲愤,见于笔端。

  第三、四句“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官”,从文字上看,意思是说朝廷已经岳飞下了班师的命令,而韩世忠仍然投书斥军,表达其恢复之决心。诗人在这里是以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这一联是对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

自藏弓”,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正直敢谏的朱云,另一个是被诬灭族的英雄韩信。在这一联中;诗人由岳飞被害想到朱云请上方宝剑铲除佞臣,想到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每忆”两字,表露了对忠臣被杀的无限遗恨以及对这一事件关心和哀叹,而“空嗟”两字,则表达了对杀害岳飞的高宗的愤慨。这一联诗人的想象纵横驰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悲哀和感伤。

  末联“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诗人在岳飞墓前回首北望,只有茫茫白露,不见远方宋代诸帝王的陵墓。这两句看上去极白,但却写得空灵婉曲,含而不露。既然“回首”又“不见诸陵”,那么要把不见之物——诸墓陵——写出来的原因就是诗人于栖霞岭上凭吊岳飞墓时,自然联想到了它——诸陵——这里像征着宋代王朝。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诗人到此只是哀悼那时惨死的英杰,而对那个朝代,那个朝代的君王则毫无怀念。这一联是全诗的诗眼,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怀念之情和对南宋王朝杀害岳飞的痛恨。诗人伫立于岳飞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这姜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强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

,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9148.html

上一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