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04:23:3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法西斯

出自兩漢的《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绮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爲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随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爲雙鴻鹄,奮翅起高飛。

譯文及注釋

譯文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樓矗立眼前,堂皇高聳恰似與浮雲齊高。高樓镂著花紋的木條,交錯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翹的閣檐,階梯有層疊三重。樓上飄下了弦歌之聲,這聲音是多麽的讓人悲傷啊!誰能彈此曲,是那悲夫爲齊君戰死,悲恸而"抗聲長哭"竟使杞之都城爲之傾頹的女子.。商聲清切而悲傷,随風飄發多凄涼!這悲弦奏到"中曲",便漸漸舒徐遲蕩回旋.那琴韻和"歎"息聲中,撫琴堕淚的佳人慷慨哀痛的聲息不已。不歎惜铮铮琴聲傾訴聲裏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對那知音人兒的深情呼喚。願我們化作心心相印的鴻鹄,從此結伴高飛,去遨遊那無限廣闊的藍天白雲裏!

注釋疏:镂刻。绮:有花紋的絲織物。這句是說刻镂交錯成雕花格子的窗。 阿(e)閣:四面有曲檐的樓閣。這句是說阿閣建在有三層階梯的高台上。 無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後來許多書都有記載。據說齊國大夫杞梁,出征莒國,戰死在莒國城下。其妻臨屍痛哭,

,一連哭了十個日夜,連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歎》,《琴操》說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說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這兩句是說,樓上誰在彈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樣的人嗎? 清商:樂曲名,聲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現哀怨的情緒。 中曲:樂曲的中段。徘徊:指樂曲旋律回環往複。 慷慨:感慨、悲歎的意思。《說文》:“壯士不得志于心也。” 惜:痛。 知音:識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子期死後,伯牙再不彈琴,因爲再沒有知音的人。這兩句是說,我難過的不隻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沒有人理解。⑨鴻鹄:據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凡鴻鹄連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鵝”。一作“鳴鶴”。此二句以雙鴻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謂願與歌者同心,如雙鹄高飛,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高飛:遠飛。這二句是說願我們像一雙鴻鹄,展翅高飛,自由翺翔。

鑒賞

  慨歎着“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的漢末文人,面對的卻是一個君門深遠、宦官擋道的苦悶時代。是骐骥,總得有識馬的伯樂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鍾子期這樣的知音。壯志萬丈而報國無門,——在茫茫人和事,沒有什麽比這更教人嗟傷的了。

  此詩

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這失意當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傾訴之時,卻幻化成了“高樓”聽曲的凄切一幕。

  從那西北方向,隐隐傳來铮铮的弦歌之音。詩人尋聲而去,蓦然擡頭,便已見有一座“高樓”矗立眼前。這高樓是那樣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間又很眼熟:“交疏結绮窗,阿閣三重階”——刻镂着花紋的木條,交錯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翹的閣檐,階梯有層疊三重,正是詩人所見過的帝宮氣象。但帝宮又不似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樓影,分明聳入了飄忽的“浮雲”之中。

  欣賞指要

  這是一首寫知音難覓的詩。從詩意看,詩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涼的弦歌聲從重門緊鎖的高樓上隐隐傳來,其聲調的悲涼深深地感染了樓下聽歌的人。從那清婉悠揚、感慨哀傷而又一唱三歎的歌聲中,詩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經曆的慘痛和被壓抑的内心痛苦。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誰?莫非是杞梁妻那樣的憂傷女子?可是,最值得憂傷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她個中的傷感,知音難覓可能才是她感傷歎息的真正原因。詩人借高樓上的歌者之悲抒寫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傷知音稀”是一種具有廣泛社會性的苦悶、悲傷和期待。

  作者将

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對于聲音的描寫細膩生動,歌者與聽者遙相呼應,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現出來了。閱讀時,要細細體會詩中那種若隐若現、缥缈空靈的意境。

  詩中的“托”

  人們常把這四句所叙視爲實境,甚至還有指實其爲“高陽王雍之樓”的(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其實是誤解。明人陸時雍指出,《古詩十九首》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大特點,就是“托”:“情動于中,郁勃莫已,而勢又不能自達,故托爲一意、托爲一物、托爲一境以出之”(《古詩鏡》)。此詩即爲詩人假托之“境”,“高樓”雲雲,全從虛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雲”缥缈,呈現出一種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聲就從此樓高處飄下。詩中沒有點明時間,從情理說大約正什夜晚。在萬籁俱寂中,聽那“音響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籠蓋而下的感覺吧。這感覺在詩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誰能爲此曲?無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傳說他爲齊君戰死,妻子悲恸于“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聲長哭”竟使杞之都城爲之傾頹(崔豹《古今注》)。而今,詩人所聽到的高樓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頹杞都之悲,故以之爲喻。全詩至此,方着

一“悲”字,頓使高樓聽曲的虛境,蒙上了一片凄涼的氛圍。

  詩中的“歌者”是誰

  那哀哀弦歌于高處的“歌者”是誰,詩人既在樓下,當然無從得見;對于讀者來說,便始終是一個未揭之謎。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詩中将其比爲“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這女子大約全不知曉,此刻樓下正有一位尋聲而來、伫聽已久的詩人在。她隻是铮铮地彈着,讓不盡的悲哀在琴聲傾瀉:“清商随風發,中曲正徘徊。”“商”聲清切而“多傷”,當其随風飄發之際,聽去該是無限凄涼。這悲弦奏到“中曲”,便漸漸舒徐遲回,大約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灘”、“冰泉冷澀弦凝絕”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彈”,琴歌頓歇,隻聽到聲聲歎息,從高高的樓窗傳出。“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在這陣陣的歎息聲中,正有幾多壓抑難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韻回旋!這四句着力描摹琴聲,全從聽者耳中寫出。但“摹寫聲音,正摹寫其人也”。

創作背景

  南朝蕭統在編選《文選》時,由于這十九首詩歌思想内容和藝術風格都比較接近,在古詩中是一個有獨立意義的作品群,于是将失去樂調與作者姓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詩編在一起,題爲“古詩十九首”。本詩即是其中一首。

出自两汉的《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注释

译文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多么让人悲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注释疏:镂刻。绮:有花纹的丝织物。这句是说刻镂交错成雕花格子的窗。 阿(e)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 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

,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 清商:乐曲名,声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情绪。 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慷慨:感慨、悲叹的意思。《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 惜:痛。 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⑨鸿鹄: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此二句以双鸿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谓愿与歌者同心,如双鹄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鉴赏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

  此诗

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

  欣赏指要

  这是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从诗意看,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凉的弦歌声从重门紧锁的高楼上隐隐传来,其声调的悲凉深深地感染了楼下听歌的人。从那清婉悠扬、感慨哀伤而又一唱三叹的歌声中,诗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经历的惨痛和被压抑的内心痛苦。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谁?莫非是杞梁妻那样的忧伤女子?可是,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作者将

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对于声音的描写细腻生动,歌者与听者遥相呼应,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现出来了。阅读时,要细细体会诗中那种若隐若现、缥缈空灵的意境。

  诗中的“托”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

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诗中的“歌者”是谁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

创作背景

  南朝萧统在编选《文选》时,由于这十九首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比较接近,在古诗中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作品群,于是将失去乐调与作者姓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诗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8869.html

上一篇: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