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解飞花入洞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犹解飞花入洞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8 05:10:2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大手牵小手

出自宋代王安國的《減字木蘭花·春情》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月破黃昏。簾裏馀香馬上聞。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譯文及注釋

譯文美麗的小橋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濕,沾在地上。黃昏過去,月亮升起來了,在馬上還聞到簾裏的餘香。獨個兒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裏,今夜我的夢魂将追到什麽地方?他呵,怎夠不上垂楊那樣多情?垂楊還懂得讓花絮飛入我洞房。

注釋畫橋:飾有花紋、圖案的小橋。落紅:落花。月破黃昏:謂月光穿透黃昏時的霧霭。餘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這裏代指人。徘徊:來回走動。猶解:還能懂得。解,能夠,會。洞房:幽深的居室。

賞析

  以“春情”爲題的詞作,大抵寫閨中女子當春懷人的思緒,王安國這首小令卻是寫一個男子在暮春時節對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見、愛而不得的愁情,内容與賀鑄的《青玉案》相仿。賀作另有寄托,此詞有無别的寓意尚難确定。

  首句點女子居處建築的精緻華美、環境的清靜幽雅。居處如此令人神往,則伊人芳姿倩影之使人傾慕難忘自不待言。這一句借物寫人,是男主人公情感變化的基點。

  次句交代氣候、時令。春盡花殘,惜花人情已不堪,更何況急雨勁風又摧花!“飛不起”三字暗寫雨勢的猛惡,展

展現殘紅“零落成泥碾作塵”的凄涼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紅沾雨般沉重暗淡。這種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第三句寫時間。從黃昏到月出,主人公在一片迷濛的景象裏長時間伫留不去,足見他對女子的癡情。

  第四句依照情感變化的規律采用順延筆法,寫主人公由癡情向迷離恍惚深化的情态,揭示他内心由極度愛慕而升華的思而不見的惆怅之情。“餘香”二字饒有韻味,既含蓄地畫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開蓮”的風緻容顔,又綽約地顯露池中明鏡懸倩影、屋裏衣香勝如花的境界。這一句完滿地收結了上片,又爲下片的狀态抒情蓄勢張本。換頭言近旨遠,寫人物情态,現主人公形象。“徘徊”是癡情的延續,“不語”是惆怅的外露。兩者相輔相成,愈顯得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下片第二句用設問句申足上句,并從反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何處去”不是無處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黃鶴的伊人處。采用反面運筆的方法,用得好時,能深化作品的層次。這裏的反面運筆,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牽夢繞的焦點。然而,夢魂飛近伊人身,隻是主人公的主觀想象和美好企望,現實卻是香歇人去,光沉響絕,隻有自身踯躅路旁,吊影慚魂。歇拍兩句以楊花有幸反襯人物的無緣,正是主人公在這種現

實處境中的自怨自歎。

  以上的簡析,隻是按照詞語的措置順序作出的。其實,如按照主人公感情變化的脈絡去尋求端倪,很難分清事由的前因後果,時間的遲早先後。因爲詞中寫景抒情逞回旋吞吐的态勢,前後句、上下片往往是相輔相成,互爲因果,或相反相成,引發難分。所有這一切,都基于主人公目睹伊人之後由愛慕而興起的思而不見、愛而不得的愁情。

創作背景

  此詞爲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鄉及親人而作。

作者簡介

王安國(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甯進士。北宋臨川(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詩人。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爲“臨川三王”。王安國器識磊落,文思敏捷,曾鞏謂其“于書無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爲尤詳,其文闳富典重,其詩博而深。

出自宋代王安国的《减字木兰花·春情》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译文注释

译文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独个儿默默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注释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落红:落花。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徘徊:来回走动。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洞房:幽深的居室。

赏析

  以“春情”为题的词作,大抵写闺中女子当春怀人的思绪,王安国这首小令却是写一个男子在暮春时节对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内容与贺铸的《青玉案》相仿。贺作另有寄托,此词有无别的寓意尚难确定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居处如此令人神往,则伊人芳姿倩影之使人倾慕难忘自不待言。这一句借物写人,是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点。

  次句交代气候、时令。春尽花残,惜花人情已不堪,更何况急雨劲风又摧花!“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

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第三句写时间。从黄昏到月出,主人公在一片迷濛的景象里长时间伫留不去,足见他对女子的痴情。

  第四句依照情感变化的规律采用顺延笔法,写主人公由痴情向迷离恍惚深化的情态,揭示他内心由极度爱慕而升华的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这一句完满地收结了上片,又为下片的状态抒情蓄势张本。换头言近旨远,写人物情态,现主人公形象。“徘徊”是痴情的延续,“不语”是惆怅的外露。两者相辅相成,愈显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下片第二句用设问句申足上句,并从反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然而,梦魂飞近伊人身,只是主人公的主观想象和美好企望,现实却是香歇人去,光沉响绝,只有自身踯躅路旁,吊影惭魂。歇拍两句以杨花有幸反衬人物的无缘,正是主人公在这种现

实处境中的自怨自叹。

  以上的简析,只是按照词语的措置顺序作出的。其实,如按照主人公感情变化的脉络去寻求端倪,很难分清事由的前因后果,时间的迟早先后。因为词中写景抒情逞回旋吞吐的态势,前后句、上下片往往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或相反相成,引发难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主人公目睹伊人之后由爱慕而兴起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乡及亲人而作。

作者简介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犹解飞花入洞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8278.html

上一篇: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