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1 09:17:53
出自唐代王維的《酌酒與裴迪》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卧且加餐。譯文及注釋譯文斟酒給你請你自慰自寬,人情反複無常就像波瀾。相交到老還要按劍提防,先貴者卻笑我突然彈冠。野草新綠全經細雨滋潤,花枝欲展卻遇春風正寒。世事浮雲過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
注釋裴迪:唐代詩人。字、號均不詳,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好友。自寬:自我寬慰。《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人情:人心。翻覆:謂反覆無常;變化不定。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按劍:以手撫劍,預示擊劍之勢,表示提防。朱門:紅漆大門。指貴族豪富之家。先達:有德行學問的前輩。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經:一作“輕”。花枝:開有花的枝條。世事:世務,世上的事。何足問:不值得一顧。何足,猶言哪裏值得。高卧:安卧;悠閑地躺着。指隐居不仕。加餐:慰勸之辭。謂多進飲食,保重身體。
賞析此詩是王維晚年詩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首句“酌酒與君君自寬”,“君”字重複強調,這是障眼法;骨子裏其實
實是胸中郁積憤懑,需與摯友一起借酒澆化。所謂“寬”者,寬人也即寬己,正是因爲無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瀾”,一曰翻覆,二曰波瀾,足見心中憤激之情。三四句緊承“人情翻覆”,照應止水波瀾的外部刺激,強調矛盾兩端,鋪叙反目成仇,人心無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說了。相知成仇,先達不用,說盡了世态炎涼,當是實有所指。前四句關鍵在“笑”字。彈冠”本爲援手薦引乃同契之義,此處則反用其意,一旦“先達”即笑侮後來彈冠(出仕)者,輕薄排擠,乃至下井落石,此爲淋漓之戟罵。金聖歎以爲“自是千古至今絕妙地獄變相”,誠爲得言。
從内容上說,五六兩句是即景即情,從戶内至室外,爲酌酒時舉目所見,由世态炎涼,人情翻覆展示天地無私,萬物親仁,豁然呈現一新境界。被王靜安先生譽爲“攝春草之魂”的“細雨濕流光”,詩人用以描寫映窗草色;禅宗關于“心動”“物動”的著名偈語,詩人借以描繪照眼花枝,即使單純作“景語”看,也屬上乘。而其蘊涵則在“全經”,“欲動”,由彰顯至深密,從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無所不容;僅觀人間之蠅營狗苟,于義憤之外,恍然頓悟。從章法上說,律詩中間兩聯要求虛實相生,三四句實寫,五六句則應當化實爲
虛,措辭表意不可複犯,方能體現“神韻”“氣象”之妙。從禅學上說,佛家主“虛靜”,尚“自然”,和光同塵;深一層探求,五六句似還參合“有無”“生滅”“變常”之理;即處“靜觀”“達觀”态度,與三四句世俗的“勢利”“涼薄”恰成對照。末兩句“世事浮雲”與“高卧加餐”由禅意而來。“何足問”有不屑一顧的鄙薄之意,所指實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脫俗。前後既錯綜成文,又一氣貫注,構思布局缜密精妙。
亦顯亦隐、半儒半釋的人生經曆與處世态度,給王維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猶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靜觀;但仰望高谷急湍,依舊凜然飛動,怵目驚心。王維全部詩作均可作如是觀,通過《酌酒與裴迪》一詩即可透視此種矛盾心态。
創作背景此詩作于王維隐居辋川時期,大約于《辋川集》寫于同時。王維一生沉浮宦海,安史之亂後,“在辋口,其水舟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在京師;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禅誦爲事。”(《舊唐書·王維傳》)此詩爲王維勸慰裴迪而作。
作者簡介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诘,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轼評價其:
“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禅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诘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出自唐代王维的《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译文及注释译文斟酒给你请你自慰自宽,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澜。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野草新绿全经细雨滋润,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世事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
注释裴迪: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好友。自宽:自我宽慰。《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人情:人心。翻覆: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表示提防。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经:一作“轻”。花枝:开有花的枝条。世事:世务,世上的事。何足问:不值得一顾。何足,犹言哪里值得。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指隐居不仕。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赏析此诗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
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当是实有所指。前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金圣叹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从章法上说,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
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给王维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时期,大约于《辋川集》写于同时。王维一生沉浮宦海,安史之乱后,“在辋口,其水舟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在京师;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王维传》)此诗为王维劝慰裴迪而作。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下一篇:狼狈疾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