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0 22:56:5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岁月不改

出自唐代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賞析二

  首聯用明快的色調,簡潔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春郊送别圖。這兩句詩不隻是寫景而已,它還交代了送行的時間、環境,渲染了離别時的氛圍。

  颔聯,雲霧缭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隐時現。“九華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綠水環抱的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優美。“清弋江村”,點明送别地點。“雲遮寺”,“柳拂橋”,最能體現地方風物和季節特色,同時透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關切和惜别時的依戀之情。這裏以形象化描繪代替單調冗長的叙述,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兩句一寫山間,一寫水邊,一寫遠,一寫近,靜景中包含着動态,畫面形象而鮮明,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以上四句通過寫景,不露痕迹地介紹了環境,交代了送行的時間和地點,暗示了事件的進程。

  頸聯叙寫行者與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鮮明的樣子。裴坦剛中進士不久,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像鴻雁那樣展翅高飛。所以,盡管在離别的時刻,也仍然樂觀、開朗,

,而詩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與好友離别,臨歧執手,更覺“心搖搖然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史記·蘇秦傳》),一種空虛無着、怅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

  尾聯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歸京”兩重意思一齊绾合,兩人原來是一起從京城到宣州任職的,此時卻不能一同回去了。在這風光明媚的春日裏,詩人隻身回到京城以後,将會感到非常寂寞的。

  後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襯托,抒發惜别之情,更見詩人的藝術匠心。

  全詩寫山水有遠有近,抒情有虛有實,以江南美景反襯人物的滿腹愁情,情韻悠揚,風華流美。

鑒賞

  這首詩在寫景上很成功,從中可以領略到古代詩詞中寫景的種種妙用。

  此詩作于公元839年(開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離任,回京任職。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去,詩人便先爲他送行,并賦此詩相贈。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詩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調,簡潔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春郊送别圖”:一個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陽照耀着大地,積雪大半已消融,解凍的路面布滿泥濘,經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蔥。待發的駿馬興奮地踢着蹄,打着響鼻,又不時仰頭長嘶

,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這兩句詩不隻是寫景而已,它還交代了送行的時間、環境,渲染了離别時的氛圍。

  三、四兩句又展示了兩幅美景:“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一幅是懸想中雲霧缭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隐時現。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國仙城”之稱。山在池州青陽(今屬安徽)西南,爲宣州去舒州的必經之處。“九華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綠水環抱的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優美。“清弋江村”,點明送别地點。“雲遮寺”,“柳拂橋”,最能體現地方風物和季節特色,同時透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關切和惜别時的依戀之情。這裏以形象化描繪代替單調冗長的叙述,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兩句一寫山間,一寫水邊,一寫遠,一寫近,靜景中包含着動态,畫面形象而鮮明,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上四句通過寫景,不露痕迹地介紹了環境,交代了送行的時間和地點,暗示了事件的進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後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襯托,抒發惜别之情,更見詩人的藝術匠心。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叙寫行者與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鮮明的樣子。裴坦剛中進士不久,春風得意,躊躇滿志,

像鴻雁那樣展翅高飛。所以,盡管在離别的時刻,也仍然樂觀、開朗。而杜牧的心情是兩樣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與好友離别,臨歧執手,更覺“心搖搖然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史記·蘇秦傳》),一種空虛無着、怅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

  最後兩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歸京”兩重意思一齊绾合,寫道:“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兩人原來是一起從京城到宣州任職的,此時卻不能一同回去了。在這風光明媚的春日裏,隻身回到京城以後,将會感到非常寂寞的。

  詩的前半部分環境描寫與後半部分詩人惆怅心情構成強烈對比:江南的早春,空氣是那樣清新,陽光是那樣明亮,芳草是那樣鮮美,人(裴坦)是那樣倜傥風流,熱情自信,周圍一切都包孕着生機,充滿了希望;而自己并沒有因此感到高興,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這裏是以江南美景反襯人物的滿腹愁情。花鳥畫中有一種“背襯”的技法,就是在畫絹的背面著上潔白的鉛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發嬌豔動人。這首詩寫景入妙,也正是用的這種“反襯”手法。

創作背景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作于開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離任,回京任職。杜

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去,杜牧便先爲他送行,并賦此詩相贈。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别于杜甫。與李商隐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别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出自唐代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赏析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

,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鉴赏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

,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色彩越发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创作背景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杜

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7153.html

上一篇: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