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5 01:22:49
出自宋代的《念奴嬌·避地溢江書于新亭》
憑高遠望,見家鄉、隻在白雲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潇潇雨。長江萬裏,難将此恨流去。 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爲主。燕子歸來,雕梁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橫空劍氣,要當一洗殘虜。注釋避地溢江,書于新亭:宋甯嘉定十四年,金兵圍蕲州,知州李誠之與司理權通判事趙與等堅守。終因援兵遷延不進,緻使二十五天後城陷。李自殺身亡,家屬皆赴水死。趙隻身逃出,寫了一本《辛巳泣蕲錄》,詳述事實經過,本詞亦見于此書。王瀾因避蕲州失陷之災,而移居溢江(在今江蘇南京市),在新亭(即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上寫了本詞。白雲:元朝人以白雲喻親友。江口: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長江的地方。金沙:即金沙湖,在州東十裏,又名東湖。此代指蕲州。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死後化作鵑鳥,每年春耕時節,子鵑鳥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鵑鳥爲杜鵑。一說因通于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作鵑鳥,後因稱杜鵑爲“杜宇”。鑒賞二上片開頭即直抒思鄉情緒,憑高遠望家鄉,隻見一片白雲茫茫。六朝人已以白雲爲思念親友的比喻。《新唐書?狄仁傑傳》載:“仁
仁傑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近此雲下!’悲泣,伫立久之,候雲移乃行。”這裏暗用此典,表現了強烈的思親思鄉的悲凄之情。接二句又補說:整天想回家鄉,但回不去。語氣表面平淡,内則極爲悲憤,因爲不能回去的原因,是那裏被敵人占領了,白白辜負了杜鵑鳥“不如歸去”的殷勤叫聲。這是無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實則在鳥的“不如歸去”叫聲中,更突出了有家不得歸的悲凄感情。下面調轉筆觸寫眼前:我正在新亭上爲懷念家鄉而悲凄流淚,亭外潇潇雨聲,更增加了悲涼氣氛。這裏暗用新亭對泣的典故,表明不是一般的懷鄉之情,而主要是悲歎國土淪喪。結三句大阖,眼前的長江,盡管有萬裏長,也難以流盡我這家國之恨。語極樸實,情極沉重。比喻形象,可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媲美。
換頭承上,設想蕲州目前的情景,江口依然跟當年一樣,鳥啼花謝,可是地已易主,景是人非了。“江口”,是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長江的地方。這是由于上片結句寫到長江,也是詞人所面對的景色,自然而然引起的聯想。以下六句,追述敵人侵擾帶給蕲州的災難。前後三句各有所側重。“燕子”三句,通過燕子找不到舊巢,寫城市被破壞的情景。不懂人事變
化的燕子,照常飛來,可它們在呢喃低語:怎麽往年築巢的雕梁找不到了?這裏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暗示蕲州被金人燒殺掠奪一空,幾成廢墟。筆觸極淡,感情卻極爲沉痛,且含有對敵人的強烈仇恨。“最苦”三句,則用直接描寫的手法,寫出當時人民被屠殺的悲慘情景。金沙,據清嘉靖《蕲州志》載:“金沙湖,在州東十裏,又名東湖。”這裏指代蕲州。宋代蕲州在這次金兵侵擾前從未遭受過兵火,比較富庶,戶口較多。說“十萬戶盡”、“血流漂杵”,當非誇張,而屬紀實。這是作者親眼目睹的慘狀,控訴了金兵的殘暴。結句表示隻要有淩雲的壯志,一定會殺盡敵人,報仇雪恨;表現了必勝的信念,和對敵人的蔑視,铿锵有力,振起全詞。
詞抒發逃難在外,思念家鄉的情緒,但不同于一般的懷鄉之作,而是如實地反映了一次曆史事件,揭露了敵人的暴行。藝術特點在于邏輯層次和感情層次的統一:由思鄉而歎歸不得,由歸不得而憂國,由憂國而歎土地易主,由易主而至生靈塗炭,由生靈塗炭而至一洗殘虜。構思缜密新穎。
出自宋代的《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注释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宁嘉定十四年,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与司理权通判事赵与等坚守。终因援兵迁延不进,致使二十五天后城陷。李自杀身亡,家属皆赴水死。赵只身逃出,写了一本《辛巳泣蕲录》,详述事实经过,本词亦见于此书。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而移居溢江(在今江苏南京市),在新亭(即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上写了本词。白云:元朝人以白云喻亲友。江口: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长江的地方。金沙:即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此代指蕲州。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鉴赏二上片开头即直抒思乡情绪,凭高远望家乡,只见一片白云茫茫。六朝人已以白云为思念亲友的比喻。《新唐书?狄仁杰传》载:“仁
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这里暗用此典,表现了强烈的思亲思乡的悲凄之情。接二句又补说:整天想回家乡,但回不去。语气表面平淡,内则极为悲愤,因为不能回去的原因,是那里被敌人占领了,白白辜负了杜鹃鸟“不如归去”的殷勤叫声。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实则在鸟的“不如归去”叫声中,更突出了有家不得归的悲凄感情。下面调转笔触写眼前:我正在新亭上为怀念家乡而悲凄流泪,亭外潇潇雨声,更增加了悲凉气氛。这里暗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明不是一般的怀乡之情,而主要是悲叹国土沦丧。结三句大阖,眼前的长江,尽管有万里长,也难以流尽我这家国之恨。语极朴实,情极沉重。比喻形象,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媲美。
换头承上,设想蕲州目前的情景,江口依然跟当年一样,鸟啼花谢,可是地已易主,景是人非了。“江口”,是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长江的地方。这是由于上片结句写到长江,也是词人所面对的景色,自然而然引起的联想。以下六句,追述敌人侵扰带给蕲州的灾难。前后三句各有所侧重。“燕子”三句,通过燕子找不到旧巢,写城市被破坏的情景。不懂人事变
化的燕子,照常飞来,可它们在呢喃低语:怎么往年筑巢的雕梁找不到了?这里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暗示蕲州被金人烧杀掠夺一空,几成废墟。笔触极淡,感情却极为沉痛,且含有对敌人的强烈仇恨。“最苦”三句,则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当时人民被屠杀的悲惨情景。金沙,据清嘉靖《蕲州志》载:“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这里指代蕲州。宋代蕲州在这次金兵侵扰前从未遭受过兵火,比较富庶,户口较多。说“十万户尽”、“血流漂杵”,当非夸张,而属纪实。这是作者亲眼目睹的惨状,控诉了金兵的残暴。结句表示只要有凌云的壮志,一定会杀尽敌人,报仇雪恨;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和对敌人的蔑视,铿锵有力,振起全词。
词抒发逃难在外,思念家乡的情绪,但不同于一般的怀乡之作,而是如实地反映了一次历史事件,揭露了敌人的暴行。艺术特点在于逻辑层次和感情层次的统一:由思乡而叹归不得,由归不得而忧国,由忧国而叹土地易主,由易主而至生灵涂炭,由生灵涂炭而至一洗残虏。构思缜密新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