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30 11:06:19
出自唐代杜甫的《憶昔二首》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鹹陽。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張後不樂上爲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爲留猛士守未央,緻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來坐禦床,百官跣足随天王。願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纨魯缟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複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周宣中興望我皇,灑淚江漢身衰疾。
譯文及注釋譯文
當年肅宗即位靈武,收複關中,借陰山驕子回纥之兵收複兩京,東胡安慶緒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慶緒于邺城,既降又叛反複無常并複陷東京洛陽早是意料之中的事。肅宗整日誠惶誠恐多方讨好信任關中小人李輔國,寵懼後宮張良娣,緻使綱紀壞而國政亂,以緻今日代宗仍在勞心焦思肅清朝綱。當年我自己官爲拾遺時。在皇帝左右,又拾遺職掌供奉扈從,代宗以廣
廣平王拜天下兵馬元帥,先後收複兩京勢不可擋。代宗聽信宦官程元振讒害,奪郭子儀兵柄,使岐雍一帶兵力單薄,不能防敵于國門之外。緻使吐蕃入侵兩京淪陷,府庫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狽就道,鞋子都來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陝州。何時才能出現傅介子這樣勇猛的人物來湔雪國恥啊,隻要國家能滅寇中興,我個人做不做尚書郎倒沒關系。
想當年開元盛世時,小城市就有萬家人口,農業豐收,糧食儲備充足,儲藏米谷的倉庫也裝的滿滿的。社會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沒有寇盜橫行,路無豺虎,旅途平安,随時可以出門遠行,自然不必選什麽好日子。當時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到處是貿易往來的商賈的車輛,絡繹不絕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業,各得其所。宮中天子奏響祭祀天地的樂曲,一派太平祥和。社會風氣良好,人們互相友善,關系融洽,百馀年間,沒有發生過大的災禍。國家昌盛,政治清明。誰知安史亂後,田園荒蕪,物價昂貴,一絹布匹要賣萬貫錢。洛陽的宮殿被焚燒殆盡,吐蕃也攻陷長安,盤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後收複兩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舊事,怕他們又從安祿山陷兩京說起,惹得彼此傷起心來。小臣我愚鈍無所能,承蒙當初朝廷授檢校工部員外郎官職給我。希望當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複周
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興那樣恢複江山社稷,我在江漢流經的巴蜀地區也會激動涕零的。
注釋先皇巡朔方:指唐肅宗在靈武、鳳翔時期。《晉書·鄭沖傳》:“翼亮先皇。至德元載,肅宗即位于靈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須安兆姓之心,勉順群臣之請。’趙曰:‘朔方乃靈武鄰郡。’”入鹹陽:指至德二年九月收複關中,十月肅宗還京。與漢靈帝末童謠相仿:“侯非侯,王非王,幹乘萬騎上北邙。”陰山驕子:指回纥。《史記·秦本紀》:“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東屬之陰山。”徐廣曰:“陰山在五原北。”《通典》:“陰山,唐安北都護府也。”汗血馬:大宛國有汗血馬。“長驅”句:東胡,指安慶緒。肅宗借兵回纥,收複兩京,安慶緒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說胡走藏。“邺城”句: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慶緒于邺城,複陷東京洛陽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無常,乃意料中事,故雲不足怪。“關中”句:關中小兒,指李輔國。《舊唐書·宦官傳》:“李輔國,閑廄馬家小兒,少爲閹,貌陋,粗知書計,爲仆事高力士。”《通鑒》注:“凡廄牧、五坊、禁苑給使者,皆渭之小兒。”晉泰始謠:“賈裴王,亂紀綱。”“張後”句:《舊唐書·後妃傳》:“張後寵遇專房,與輔國持權禁中,幹
預政事。帝頗不悅,無如之何”。上,指肅宗。至令:一作“至今”。今上:當今皇上,此指代宗。“我昔”句:指詩人杜甫自己爲拾遺時。在皇帝左右,故日近侍。又拾遺職掌供奉扈從,故日叨奉引。叨,忝也,自謙之詞。“出兵”句:指代宗當時以廣平王拜天下兵馬元帥,先後收複兩京。《新唐書》:“代宗爲太子,時從狩靈武,拜天下兵馬元帥。山濤啓事:‘可以整肅朝廷,裁制時政。’陳琳檄文:‘天下不可當。’”“爲留”句:猛士,指郭子儀。寶應元年(762年)代宗聽信宦官程元振讒害,奪郭子儀兵柄,使居留長安。未央,漢宮名,在長安。翻用劉邦《大風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感慨甚深。“緻使”句:岐(qí)雍,唐鳳翔關内地,邊兵入衛,岐雍一帶,兵力單薄,遂不能防敵于國門之外。《舊唐書·吐蕃傳》:“乾元後數年,鳳翔之西,邠州之北,盡爲蕃戎境。”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躍于今陝、甘一帶,猃、岐之間。此處指吐蕃,廣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陝州,長安第二次淪陷,府庫闾舍,焚掠一空。跣足:打赤足。寫逃跑時的狼狽,鞋子都來不及穿。天王:指唐代宗。“願見”句:傅介子,西漢時北地人,曾斬樓蘭王頭,懸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國恥,故願見能
有這種人物。尚書郎:作者自謂。《木蘭行》:“欲與木蘭賞,不用尚書郎。”開元:唐玄宗年號(718—741年)。開元盛世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孫洙曰:“開元間承平日久,四郊無虞,居人滿野,桑麻如織,雞犬之音相聞。時開遠門外西行,亘地萬餘裏,路不拾遺,行者不赍糧,丁壯之人不識兵器。”小邑:小城。藏:居住。萬家室:言戶口繁多。《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載:“是歲,天下縣千五百七十三,戶八百四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萬三千六百九。“稻米”二句:寫全盛時農業豐收,糧食儲備充足。流脂,形容稻米顆粒飽滿滑潤。倉廪:儲藏米谷的倉庫。“九州”二句:寫全盛時社會秩序安定,天下太平。豺虎:比喻寇盜。路無豺虎:旅途平安,出門自然不必選什麽好日子,指随時可出行。《資治通鑒》開元二十八年載:“海内富安,行者雖萬裏不持寸兵。“齊纨”二句:寫全盛時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齊纨魯缟:山東一帶生産的精美絲織品。車班班:商賈的車輛絡繹不絕。班班:形容繁密衆多,言商賈不絕于道。桑:作動詞用,指養蠶織布。不相失:各安其業,各得其所。《通典·食貨七》載:開元十三年,“米鬥至十三文,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
鬥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馔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裏,謂之驿驢。南詣荊、襄,北至太原、範陽,西至蜀川、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适數千裏,不恃寸刃”。聖人:指天子。奏雲門:演奏《雲門》樂曲。雲門,祭祀天地的樂曲。“天下”句:是說社會風氣良好,人們互相友善,關系融洽。膠漆,比喻友情極深,親密無問。百馀年間:指從唐王朝開國(618年)到開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未災變:沒有發生過大的災禍。“叔孫”句:西漢初年,高祖命叔孫通制定禮樂,蕭何制定律令。這是用漢初的盛世比喻開元時代的政治情況。“豈聞”二句:開始由憶昔轉爲說今,寫安史亂後的情況:以前物價不高,生活安定,如今卻是田園荒蕪,物價昂貴。一絹,一匹絹。直,同“值”。“洛陽”句:用東漢末董卓燒洛陽宮殿事喻指兩京破壞之嚴重。廣德元年十月吐蕃陷長安。盤踞了半月,代宗于十二月複還長安,詩作于代宗還京不久之後,所以說“新除”。宗廟:指皇家祖廟。狐兔:指吐蕃。顔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廟。”杜詩本此。“傷心”二句:寫不堪回首的心情。耆舊們都經曆過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不忍問:是因爲怕他們又
從安祿山陷京說起,惹得彼此傷起心來。耆舊:年高望重的人。亂離:指天寶末年安史之亂。小臣:杜甫自謂。魯鈍:粗率,遲鈍。記識:記得,記住。祿秩:俸祿。蒙祿秩:指召補京兆功曹,不赴。周宣:周宣王,厲王之子,即位後,整理亂政,勵精圖治,恢複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興。我皇:指代宗。灑血:極言自己盼望中興之迫切。江漢:指長江和嘉陵江。也指長江、嘉陵江流經的巴蜀地區。因爲嘉陵江上源爲西漢水,故亦稱漢水。
賞析題目雖說是《憶昔》,其實是諷今之作。第一首回憶的是唐肅宗的信任宦官和懼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親的老道;第二首回憶的是唐玄宗是開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複往日繁榮,并不是爲憶昔而憶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傷肅宗之失德。當時肅宗起兵靈武,收複西京長安,率回纥兵讨安慶緒,凡是肅宗認爲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輔國。但寵幸張良娣,對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時間去管了。所以中興之業,是仍處于停滞階段的。“後不樂”,狀其驕傲放縱。“上爲忙”,狀其畏縮恐懼。這分明寫出了懼内意。王洙曰:“撥亂,内平張後之難。補四方,外能經營河北也。”下段八句感傷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爲元帥,出
兵整肅,到了程元振帶兵時,使郭子儀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肅宗再次外逃,一時邊境無法安定下來,所以願能有像傅介子這樣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國恥。“老儒”句,作者自歎不能爲國靖亂而屍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開元盛世。當時國盛民富,盜亂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風淳厚,禮儀等方面也秩序井然,勝于貞觀之治。這裏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極盛轉至衰敗。下段十句悲痛亂離而思盼興複。自開元至作此詩,戰火不斷,民不聊生。“絹萬錢,無複齊纨魯缟矣。田流血,無複室家倉廪矣。東洛燒焚,西京狐兔,道路盡爲豺狼,宮中不奏雲門矣。”(仇兆鳌《杜詩詳注》)亂後景象,是不忍直視的。所以作者在此概歎,中興事業隻能期望于後世之君了。
雖然杜甫是從地主階級的立場和理想來觀察現實,但第二首詩中所描述的人丁興旺、和平環境、豐衣足食,卻也是勞動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對廣大人民是有利的。詩人素來就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精神境界,“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身處亂世、颠沛流離,仍抱憂國憂民之心,“願見北地傅介子,老
儒不用尚書郎。”甘願“灑血江漢”、再圖中興。
創作背景根據《杜臆》:“此是既爲工部郎後,追論往事也。故以《憶昔》爲題,乃廣德二年嚴武幕中作。吐蕃陷京,在去年之冬。”可知這兩首詩作于廣德二年(764年)。廣德二年春,杜甫寄居阆州。杜甫感于今昔變化,借憶昔表示對現實的憂慮和哀歎。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忆昔二首》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译文及注释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
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
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注释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入咸阳:指至德二年九月收复关中,十月肃宗还京。与汉灵帝末童谣相仿:“侯非侯,王非王,干乘万骑上北邙。”阴山骄子:指回纥。《史记·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长驱”句:东胡,指安庆绪。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邺城”句: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关中”句:关中小儿,指李辅国。《旧唐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张后”句:《旧唐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
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上,指肃宗。至令:一作“至今”。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我昔”句:指诗人杜甫自己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故日近侍。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故日叨奉引。叨,忝也,自谦之词。“出兵”句: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新唐书》:“代宗为太子,时从狩灵武,拜天下兵马元帅。山涛启事:‘可以整肃朝廷,裁制时政。’陈琳檄文:‘天下不可当。’”“为留”句: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居留长安。未央,汉宫名,在长安。翻用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感慨甚深。“致使”句:岐(qí)雍,唐凤翔关内地,边兵入卫,岐雍一带,兵力单薄,遂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旧唐书·吐蕃传》:“乾元后数年,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为蕃戎境。”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此处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跣足:打赤足。写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天王:指唐代宗。“愿见”句:傅介子,西汉时北地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国耻,故愿见能
有这种人物。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孙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小邑:小城。藏:居住。万家室:言户口繁多。《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稻米”二句:写全盛时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九州”二句:写全盛时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豺虎:比喻寇盗。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八年载:“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齐纨”二句:写全盛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通典·食货七》载: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
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恃寸刃”。圣人:指天子。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天下”句:是说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问。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18年)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岂闻”二句:开始由忆昔转为说今,写安史乱后的情况:以前物价不高,生活安定,如今却是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一匹绢。直,同“值”。“洛阳”句:用东汉末董卓烧洛阳宫殿事喻指两京破坏之严重。广德元年十月吐蕃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于十二月复还长安,诗作于代宗还京不久之后,所以说“新除”。宗庙:指皇家祖庙。狐兔:指吐蕃。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杜诗本此。“伤心”二句:写不堪回首的心情。耆旧们都经历过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
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耆旧:年高望重的人。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小臣:杜甫自谓。鲁钝:粗率,迟钝。记识:记得,记住。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即位后,整理乱政,励精图治,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我皇:指代宗。洒血: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因为嘉陵江上源为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赏析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肃宗起兵灵武,收复西京长安,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凡是肃宗认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辅国。但宠幸张良娣,对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去管了。所以中兴之业,是仍处于停滞阶段的。“后不乐”,状其骄傲放纵。“上为忙”,状其畏缩恐惧。这分明写出了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
兵整肃,到了程元振带兵时,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肃宗再次外逃,一时边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这样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国耻。“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仇兆鳌《杜诗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
儒不用尚书郎。”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创作背景根据《杜臆》:“此是既为工部郎后,追论往事也。故以《忆昔》为题,乃广德二年严武幕中作。吐蕃陷京,在去年之冬。”可知这两首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广德二年春,杜甫寄居阆州。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