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9 21:31:48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别杜補阙範侍禦》
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山将落日去,水與晴空宜。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帶挂橫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雲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相失各萬裏,茫然空爾思。賞析這是一首送别詩。詩中首先抒發了自己的觀點,“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一掃悲秋的傳統。接着寫出了秋天的種種景色。最後兩句表達了與杜、範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詩寓情于景,語言自然流暢,層次分明,風格明快。
詩一開頭緊扣題中“秋日”,抒發時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辯》中以“悲哉秋之爲氣也”句開篇,後來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聲,李白卻偏說“我覺秋興逸”,格調高昂,不同凡響。“我覺”“誰雲”都帶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藝術個性;兩名對照鮮明,反襯出詩人的豪情逸緻。一、二句定下基調,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開。
三、四兩句寫别宴的具體時間和場景:傍晚,綿延的群山帶走了落日;堯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萬裏晴空相映成趣。詩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賦予自己的想象,用“将”“與”二字把它們連成一體,即使這些自然景色獲得了個性和活力,爲首句的“秋興逸”
”作注腳,又進一步烘托了詩人歡樂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寫别宴:席上已擺好玉壺美酒,主賓們已止步下馬,有的正在安置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帶挂在橫生的樹枝上,大家開懷暢飲,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歡快的樂曲聲疾風似地飄蕩在堯祠亭的四周,響徹雲霄。詩人的感情同各種富有特征的物件、動作和音響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氣氛一句比一句濃烈,感情一層比一層推進,表現出詩人和友人們異乎尋常的樂觀、曠達,一掃一般送别詩那種常見的哀婉、悲切之情,而顯得熱烈、奔放。
宴席到這時,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時間和景色:時近黃昏,白雲飄向碧海,大雁從晴空飛逝。這兩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與晴空宜”相照應,又隐隐襯托出詩人和友人們臨别之際相依相戀的深厚情宜。宴席從高潮自然過渡到尾聲。最後,全詩以“相失各萬裏,茫然空爾思”作結,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無盡的離情别緒。
李白這首詩,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觀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寫的各種對象之中,語言自然而誇張,層次分明而有節奏。尤其可貴的是,詩的格調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秋日送人之作,宴送的杜補阙、範侍禦均爲李白友人。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
寶五載(746年)秋,當時李白寄居東魯。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
”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时间和景色: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秋日送人之作,宴送的杜补阙、范侍御均为李白友人。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
宝五载(746年)秋,当时李白寄居东鲁。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