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30 11:48:39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清漏頻移,微雲欲濕,正是金風玉露。兩眉愁聚。待歸踏榆花,那時才訴。隻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人間别離無數,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連理千花,相思一葉,畢竟随風何處。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令夜天孫,笑人愁似許。賞析納蘭性德雖爲康熙皇帝的近侍和權相明珠的長子,但他性情淡泊,把自身的處境和地位看作是難以擺脫的束縛。他和盧氏結婚後,伉俪情深,常以扈從皇帝出巡不能與妻子團聚爲苦,所謂“一生一代一雙人,争教兩處銷魂”(《畫堂春》、《台城路》)正是詩人遠在塞外,又适逢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觸景生情,而對夫妻相思之苦的抒寫。
詞的上片寫天上牛郎織女相會。關于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最早大概見于《荊楚歲時紀》:“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積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缍。天帝怒,遂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後來,人們又進一步敷演爲更富有民間色彩的愛情故事。又因織女善織缍,婦女們便于七夕結彩縷穿七孔針,陳瓜果于庭以乞巧,遂成爲習俗。七夕夜,牛郎織女尚且要團聚,而詞
詞人卻和愛妻天各一方。此時此景,怎能不引起無限的愁思,所以詞人筆下的牛郎織女相思,以及想象中他們相會的情景,都揉合了詩人自身的生活體驗。
詞的下片,由上片牛郎織女的會合而推及到人間。“人間别離無數。”詞人把自身置于天下無數有情人不能團聚者之列,在抒寫離散的悲苦中融入了對現實的揭露和控訴。“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獨守空閨的思婦,哪有在瓜果筵前乞巧的心緒呢,她們凝望碧空,羨慕牛郎織女還有相會之時,而自己的丈夫、自己的戀人,他又在何方?她們不能不發出痛苦的質問:“連理千花,相思一葉,畢竟随風何處?”“連理”,樹枝或樹幹長在一起的兩棵樹,比喻夫婦之愛。“相思一葉”,指唐代書生于祜和宮女韓氏在紅葉上題寫相思詩句,通過禦溝流水傳遞,而後終偕良緣的故事(宋張實《流紅記》)。然而,這傳說中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太少了。“連理千花,相思一葉”,到底都随風飄飛到哪裏去了?在這無數的思婦之中,自然也有詩人的愛妻盧氏在内。所以,詞人緊接着把筆鋒轉向自身。“羁栖良苦”,被王事羁絆、栖寄他鄉實在太苦了。而愛妻呢,“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料想在我未回去的空房裏,夜闌香冷,徹夜不眠的妻子把枕頭都哭濕了。“冷香”,富
貴人家的閨房常用香料熏染。性德《青玉案·宿烏龍江》:“料得香閨香正徹。”指的就是香料的香氣。初睡時濃郁的香氣随着黎明的到來,飄散得很淡薄了,所以說冷香。 “今夜天孫,笑人愁似許!”今夜和牛郎相會的織女,也會讪笑人間這樣多的離愁别緒。“天孫”,織女星的别名。詩人通過想象,反襯出人間夫妻離别之恨尤勝于牛郎和織女。
全詞通過想象,把真摯濃烈的情感凝結于美麗哀婉的神話傳說之中,把自身夫妻相别之恨、相思之苦推及于天下離散的有情人,使詞的意境更爲深遠。語言鮮明生動,無論是描景、寫情、用典、叙事,皆如清水芙蓉,清新自然,毫無雕飾痕迹。
創作背景這首詠七夕的詞大約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七夕”之日。時納蘭任三等侍衛,是第一次扈駕出巡塞外。農曆七月七日,天上牽牛織女相逢,而自己卻與妻子分離,于是詞人爲表達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情而寫下這首詞。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
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令夜天孙,笑人愁似许。赏析纳兰性德虽为康熙皇帝的近侍和权相明珠的长子,但他性情淡泊,把自身的处境和地位看作是难以摆脱的束缚。他和卢氏结婚后,伉俪情深,常以扈从皇帝出巡不能与妻子团聚为苦,所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画堂春》、《台城路》)正是诗人远在塞外,又适逢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触景生情,而对夫妻相思之苦的抒写。
词的上片写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关于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最早大概见于《荆楚岁时纪》:“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积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缍。天帝怒,遂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后来,人们又进一步敷演为更富有民间色彩的爱情故事。又因织女善织缍,妇女们便于七夕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以乞巧,遂成为习俗。七夕夜,牛郎织女尚且要团聚,而词
词人却和爱妻天各一方。此时此景,怎能不引起无限的愁思,所以词人笔下的牛郎织女相思,以及想象中他们相会的情景,都揉合了诗人自身的生活体验。
词的下片,由上片牛郎织女的会合而推及到人间。“人间别离无数。”词人把自身置于天下无数有情人不能团聚者之列,在抒写离散的悲苦中融入了对现实的揭露和控诉。“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独守空闺的思妇,哪有在瓜果筵前乞巧的心绪呢,她们凝望碧空,羡慕牛郎织女还有相会之时,而自己的丈夫、自己的恋人,他又在何方?她们不能不发出痛苦的质问:“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连理”,树枝或树干长在一起的两棵树,比喻夫妇之爱。“相思一叶”,指唐代书生于祜和宫女韩氏在红叶上题写相思诗句,通过御沟流水传递,而后终偕良缘的故事(宋张实《流红记》)。然而,这传说中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太少了。“连理千花,相思一叶”,到底都随风飘飞到哪里去了?在这无数的思妇之中,自然也有诗人的爱妻卢氏在内。所以,词人紧接着把笔锋转向自身。“羁栖良苦”,被王事羁绊、栖寄他乡实在太苦了。而爱妻呢,“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料想在我未回去的空房里,夜阑香冷,彻夜不眠的妻子把枕头都哭湿了。“冷香”,富
贵人家的闺房常用香料熏染。性德《青玉案·宿乌龙江》:“料得香闺香正彻。”指的就是香料的香气。初睡时浓郁的香气随着黎明的到来,飘散得很淡薄了,所以说冷香。 “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今夜和牛郎相会的织女,也会讪笑人间这样多的离愁别绪。“天孙”,织女星的别名。诗人通过想象,反衬出人间夫妻离别之恨尤胜于牛郎和织女。
全词通过想象,把真挚浓烈的情感凝结于美丽哀婉的神话传说之中,把自身夫妻相别之恨、相思之苦推及于天下离散的有情人,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语言鲜明生动,无论是描景、写情、用典、叙事,皆如清水芙蓉,清新自然,毫无雕饰痕迹。
创作背景这首咏七夕的词大约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七夕”之日。时纳兰任三等侍卫,是第一次扈驾出巡塞外。农历七月七日,天上牵牛织女相逢,而自己却与妻子分离,于是词人为表达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情而写下这首词。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
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