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3 21:52:1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橙柒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岩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金竈生煙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蹇予羨攀跻,因欲保閑逸。觀奇遍諸嶽,茲嶺不可匹。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賞析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岩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誇張的手法渲染黃鶴山的雄偉氣勢。開頭先寫山的高大:“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極力形容黃鶴山的威勢,隻見整座山峰,淩空而上,直插雲天。接二句又從側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遠看去,朵朵白雲似乎從山的四周升騰而起,一輪紅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波浪般起伏、參差不齊的山巒,一排排淩空橫跨,寬闊無邊;高高聳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顯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詩句,全由首句“東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縱望、側望、環望。整個黃鶴山幾乎全被詩人望遍了。可以看出,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

居住過。“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人去樓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隻剩下仙人當年煉丹的石室了。“金竈生煙埃,玉潭秘清谧”,煉丹的“金竈”,已滿是煙塵和埃垢;注滿玉液之潭,如今已一無所有;整個黃鶴山似乎都被一種清幽寂靜的靜的氣氛所籠罩,一切是那樣的神秘。“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一片荒涼冷寂的畫面展現于讀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叢生;庭園裏,靈芝之類的藥草,已經蒼老枯萎。

  從“頗聞列仙人”至“庭寒老芝術”是第二段,共八句。詩人扣緊有關黃鶴山的傳說,描繪仙人飛升後的荒涼景象。寫法仍從“望”字入筆,但卻已經雜入許多虛無的幻想,濃化了全詩的氣氛。

  從“蹇予羨攀跻”至篇終是第三段。這一段寫由黃鶴山的奇偉和有關仙人的傳說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蹇予羨攀跻,因欲保閑逸”兩句,毫無隐諱地抒寫自己的仰慕與欣羨,詩人很願攀援而上。詩人之所以産生這種感情,原因在于“保閑逸”,亦即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态,過着閑逸的生活。“觀奇遍諸嶽,茲嶺不可匹”兩句,與一、二兩段相呼應,說明,盡管詩人走遍了五嶽名山,但黃鶴山卻是無與倫比、無可匹敵的。

  總體來說,此詩經過實際的比較,詩人終于決定把黃鶴山做爲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從

此永遠結束作客他鄉,寄人籬下的生活:“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這裏的“青松”代指黃鶴山,同時也象征看詩人堅韌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覺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鄉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詩人奔波流浪,懷才不遇的一生。

創作背景

  詩作于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時李白自零陵歸至巴陵、江夏。黃鶴山,即黃鶴礬,又名黃鹄山,在鄂州江夏縣東九裏,今武漢市長江大橋南首蛇山。傳說昔有仙人控黃鶴于此,故得名黃鶴山。詩中描繪了黃鶴山的雄偉氣勢與壯美景色。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黄鹤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赏析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开头先写山的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的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的四周升腾而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波浪般起伏、参差不齐的山峦,一排排凌空横跨,宽阔无边;高高耸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显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诗句,全由首句“东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纵望、侧望、环望。整个黄鹤山几乎全被诗人望遍了。可以看出,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

居住过。“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人去楼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当年炼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炼丹的“金灶”,已满是烟尘和埃垢;注满玉液之潭,如今已一无所有;整个黄鹤山似乎都被一种清幽寂静的静的气氛所笼罩,一切是那样的神秘。“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一片荒凉冷寂的画面展现于读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丛生;庭园里,灵芝之类的药草,已经苍老枯萎

  从“颇闻列仙人”至“庭寒老芝术”是第二段,共八句。诗人扣紧有关黄鹤山的传说,描绘仙人飞升后的荒凉景象。写法仍从“望”字入笔,但却已经杂入许多虚无的幻想,浓化了全诗的气氛。

  从“蹇予羡攀跻”至篇终是第三段。这一段写由黄鹤山的奇伟和有关仙人的传说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两句,毫无隐讳地抒写自己的仰慕与欣羡,诗人很愿攀援而上。诗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原因在于“保闲逸”,亦即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过着闲逸的生活。“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两句,与一、二两段相呼应,说明,尽管诗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黄鹤山却是无与伦比、无可匹敌的。

  总体来说,此诗经过实际的比较,诗人终于决定把黄鹤山做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从

此永远结束作客他乡,寄人篱下的生活:“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这里的“青松”代指黄鹤山,同时也象征看诗人坚韧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觉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乡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诗人奔波流浪,怀才不遇的一生。

创作背景

  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时李白自零陵归至巴陵、江夏。黄鹤山,即黄鹤矾,又名黄鹄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今武汉市长江大桥南首蛇山。传说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故得名黄鹤山。诗中描绘了黄鹤山的雄伟气势与壮美景色。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3646.html

上一篇: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