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00:30:4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叶落才知秋

出自唐代馬戴的《落日怅望》

孤雲與歸鳥,千裏片時間。念我何留滞,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顔!

譯文及注釋

譯文片片孤雲和那歸林鳥兒,頃刻間已是飛馳千餘裏。想起了我長久離開家園,滞留在異鄉隻能空歎息。斜陽餘輝灑落高大樹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燒。臨水卻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爲害怕容顔已變改。

注釋片:片刻,片字是“時”字的修飾語。念:想。何:多麽。滞:滞留,淹留。微陽:斜陽。微,指日光微弱。喬木:樹千高大、主幹與分枝有明顯區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楊、白桦等樹皆是。驚:因面容改變而吃驚。平昔:平素,往昔。顔:面色,容顔。

鑒賞

  沈德潛評此詩雲:“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雲軒鶴立雞群矣。”(《唐詩别裁》)這裏所說的“意”,是指詩的思想感情,全詩以鄉愁爲主題,曲折地表現了詩人的坎坷不遇,而不顯得衰飒;所謂“格”,主要地是指謀篇布局方面的藝術技巧。這首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說就是:情景分寫。情與景,是抒情詩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許多優秀詩作的重要藝術手段。然而此詩用情景分寫之法,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開頭二句寫詩人在黃昏日落之時,滿懷惆怅地遙望鄉關,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仰

仰視所見的景物:“孤雲與歸鳥,千裏片時間。”晚雲孤飛于天際,歸鳥投宿于林間,憑着它們有形和無形的羽翼,雖有千裏之遠也片時可達。詩以“千裏”與“片時”作強烈比照,寫出雲、鳥的自由無礙和飛行之速;但是,這絕不是純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詩人“怅望”所見,而且這種景物又是觸發詩人情思的契機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辭家久未還。”原來,詩人久客異地,他的鄉關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積在胸中了。因此,颔聯由外界景物的描繪自然地轉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發,不言惆怅而滿紙生愁,不言歸心似箭而實際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寫情之後,頸聯又變換筆墨寫景,景物描寫不但切合詩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遠,層次分明。夕陽從近處的樹梢往下沉落,它的餘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紅,像野火在遠遠的秋山上燃燒,漸漸地隐沒在山的後面。“入”字寫出夕照的逐漸暗淡,也表明了詩人伫望之久,憶念之殷。不僅如此,這種夕陽西下餘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詩人的鄉愁,而且更深一層地觸發了詩人内心深處感時傷逝的情緒。客中久滞,漸老歲華;日暮登臨,益添愁思,徘徊水邊,不敢臨流照影,恐怕照見自己顔貌非複平昔而心驚。其實詩人何嘗不知自己容顔漸老,其所以“臨水不敢照”者,怕一見

一生悲,又增怅悶耳。“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顔!”尾聯充溢着一種惆怅落寞的心緒,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餘音。

  情景分寫确是此詩謀篇布局上的一個特點。這種寫法,對于這首詩來說,有特殊的藝術效果。細細玩味,可以發現此詩是頗見匠心的。全篇是寫“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前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顯示出情緒的發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詩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雲與歸鳥,千裏片時間。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辭家久未還。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顔。”如此前半景後半情,也是通常寫法,但顯得稍平,沒有上述那種層層遞進、曲達其意的好處。而“宿鳥歸飛急”引起歸心似箭,緊接“辭家久未還”雲雲,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裏片時)與遲(久留滞)對比,所以是“起得超脫,接得渾勁”(見《瀛奎律髓》紀批)。如改成前半景後半情格局(如上述),則又失去這層好處。

  煉字潛詞形象傳神,“孤雲”“歸鳥”“微陽”“秋山”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托着作者的傷感之情。“燒”字的使用,是靜中有動;“遠”字又寫出了意境的空闊,增強了對孤寂之

情的表現。

  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指出:“詩有情有景,且以律詩淺言之,四句兩聯,必須情景互換,方不複沓。”他所說的“情景互換”,就是“情景分寫”。當然,這種分寫絕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獨立而又互相映襯,共同構成詩的永不凋敝的美。馬戴這一首望鄉之曲就是這樣,它的樂音越過一千多年的曆史長河遙遙傳來,至今仍然能挑響讀者心中的弦索。

作者簡介

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陽(今江蘇省東海縣)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出自唐代马戴的《落日怅望》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译文注释

译文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烧。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注释片:片刻,片字是“时”字的修饰语。念:想。何:多么。滞:滞留,淹留。微阳:斜阳。微,指日光微弱。乔木:树千高大、主干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树皆是。惊:因面容改变而吃惊。平昔:平素,往昔。颜:面色,容颜。

鉴赏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

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

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

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读者心中的弦索。

作者简介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3325.html

上一篇:羽觞到手判无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