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19:46:3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风急风也清

出自元代詹玉的《齊天樂·送童甕天兵後歸杭》

相逢喚醒京華夢,吳塵暗斑吟發。倚擔評花,認旗沽酒,曆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風情,逋梅月色。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當時何限俊侶,甚花天月地,人被雲隔。卻載蒼煙,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記得。再折柳穿魚,賞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說。賞析

  此詞開篇寫“相逢”,相逢應該有很多話可說,很多事可憶,然而是“喚醒京華夢”。在戰後的京華夢,當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京華夢醒,“吳塵暗斑吟發”。這兩句,飽含詞人的滄桑之慨。以下作具體抒寫。“倚擔”三句,寫了三件令人難以忘懷的趣事:一是“倚擔評花”。宋代的風俗是人皆不戴花,而挑擔賣花者亦衆。當時倚靠花擔,品評着各色鮮花,一種風流趣事。二是“認旗沽酒”。遊興既高,自當有美酒助興,覓酒家暢飲,十分風流灑脫。三是“行歌奇迹”。一邊遊賞,一邊吟詩,江山處處留足迹,也是風流閑雅。“曆曆”表明一切遊樂情事都曆曆如昨。接着由杭州景色轉寫西湖勝景。“吹香弄碧”句先總寫。作者不直接寫花草樹木,而先寫其色彩與香味,便已畫出一幅花團成陣,綠樹成行的絢麗春景圖,吹、弄二字表意準确而形象,和煦的春風吹來陣陣香氣在人們面前展

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坡柳”典出自蘇東坡。蘇轼曾兩度出任杭州地方長官,寫出了古今傳誦的吟詠西湖的名作,并曾于西湖築堤名爲“蘇堤”。“夾道雜植花柳,中爲六橋九亭”說的就是蘇堤景色。“坡柳”依依,寫蘇堤風光旖旎,承上“弄碧”。林逋長住于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寫出了脍炙人口的詠梅名篇。“逋梅”之典蓋由其傳出。詞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畫的西湖風光更富于濃郁的詩意,在柳樹、梅花和月色中,都融進了詩人的精神與風度。“畫鼓”二句由岸上轉寫水面。春遊時人頭簇動,畫楫船坊,栉次鱗比,箫鼓動地。“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正是對這種盛況的藝術概括。

  上片寫杭州和西湖景色,下片筆鋒轉向人事。

  “當時”二字點明故事爲回憶,表明一種時态。此後雖然江南之地,依舊景物宜人,但時局已換,友人一個個風流雲散。“花天月地,人被雲隔”兩句以一“甚”字領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卻載”二字由“當時”寫到眼前:在國破家亡之際,隻得過一種蒼煙爲伴、鷗鹭爲友的隐居生活。以“卻”字表明生活境遇的轉折,“更”字則是推進一層。欣逢故人,舉懷暢飲,追懷往事,然而轉眼之間又要在長江邊上分手了,留戀之情引發悲

傷之感。以“又别”二字點題,并慨歎這次相聚何其短暫。“今回”三句,推想别後之事。詞人推想“坡柳風情,逋梅月色”的西湖勝景,在戰後應還會依舊。在此一别,詞人希望友人不要忘記去“折柳穿魚、賞梅摧雪”。“如此”二句看似平淡,卻含有無限悲涼,蘊含着一種興亡之感和家國之恨。

  這是一首内涵十分豐富的送别詞,決非一般離情所能概括得了的。詞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國之思、興亡之歎熔鑄于一爐,渾然一體。

創作背景

  詞題中的“兵後”,即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将伯顔攻占臨安之後。此時,詞人的朋友童甕天返回杭州。詞人作了這首詞送别。

作者簡介

詹玉(生卒年不詳)字可大,號天遊,古郢(今湖北)人。至元間曆除翰林應奉、集賢學士,爲桑哥黨羽。桑歌敗,爲崔劾罷(見《元史。崔傳》)。著有《天遊詞》一卷。主要作品有《齊天樂·送童甕天兵後歸杭》《漢宮春》《桂枝香》《多麗》《三姝媚》《渡江雲》等。

出自元代詹玉的《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赏析

  此词开篇写“相逢”,相逢应该很多话可说,很多事可忆然而是“唤醒京华梦”。在战后的京华梦,当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沧桑之慨。以下作具体抒写。“倚担”三句,写了三件令人难以忘怀的趣事:一是“倚担评花”。宋代的风俗是人皆不戴花,而挑担卖花者亦众。当时倚靠花担,品评着各色鲜花,一种风流趣事。二是“认旗沽酒”。游兴既高,自当有美酒助兴,觅酒家畅饮,十分风流洒脱。三是“行歌奇迹”。一边游赏,一边吟诗,江山处处留足迹,也是风流闲雅。“历历”表明一切游乐情事都历历如昨。接着由杭州景色转写西湖胜景。“吹香弄碧”句先总写。作者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香味,便已画出一幅花团成阵,绿树成行的绚丽春景图,吹、弄二字表意准确而形象,和煦的春风吹来阵阵香气在人们面前展

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坡柳”典出自苏东坡苏轼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长官,写出了古今传诵的吟咏西湖的名作,并曾于西湖筑堤名为“苏堤”。“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九亭”说的就是苏堤景色。“坡柳”依依,写苏堤风光旖旎,承上“弄碧”。林逋长住于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咏梅名篇。“逋梅”之典盖由其传出。词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画的西湖风光更富于浓郁的诗意,在柳树、梅花和月色中,都融进了诗人的精神与风度。“画鼓”二句由岸上转写水面。春游时人头簇动,画楫船坊,栉次鳞比,箫鼓动地。“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艺术概括。

  上片写杭州和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二字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此后虽然江南之地,依旧景物宜人,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两句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却载”二字由“当时”写到眼前: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以“却”字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字则是推进一层。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

伤之感。以“又别”二字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今回”三句,推想别后之事。词人推想“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的西湖胜景,在战后应还会依旧。在此一别,词人希望友人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摧雪”。“如此”二句看似平淡,却含有无限悲凉,蕴含着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这是一首内涵十分丰富的送别词,决非一般离情所能概括得了的。词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炉,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词题中的“兵后”,即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将伯颜攻占临安之后。此时,词人的朋友童瓮天返回杭州。词人作了这首词送别。

作者简介

詹玉(生卒年不详)字可大,号天游,古郢(今湖北)人。至元间历除翰林应奉、集贤学士,为桑哥党羽。桑歌败,为崔劾罢(见《元史。崔传》)。著有《天游词》一卷。主要作品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汉宫春》《桂枝香》《多丽》《三姝媚》《渡江云》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2349.html

上一篇: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