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5 16:09:23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點绛唇·黃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來積雪平于棧。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對此茫茫,不覺成長歎。何時旦,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譯文及注釋譯文初雪後的五更之夜,黃花城中彌漫着寒光,積雪的峭壁上,棧道顯得平滑了許多。無邊的寒風也阻撓不了我披衣觀景的興緻。面對這茫茫雪色,不覺心中怅然,無限慨歎!什麽時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廣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經起飛開始新的征程。
注釋點绛唇:詞牌名,此調因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阕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黃花城:在今北京懷柔境内。納蘭扈駕東巡,此爲必經之地。一說在五台山附近。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爲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稱。棧(zhàn):棧道。于絕險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平沙雁:廣漠沙原上之大雁。
賞析這首詞描繪了黃花城雪後将曉的景象,與《烷溪沙·姜女廟》等或爲同時之作。詞全用白描,但樸質中饒含韻緻,清奇中極見情味。黃花城奇異的景觀,作者無聊賴的心緒躍然紙上。
詞的上片描寫邊塞地區淩晨的景色。“五夜”二句謂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時,雪已經堆得
得與栅欄相平了。“西風”二句緊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積雪的寒光,使人誤以爲天色已明;“披衣”是由于西風勁吹,寒氣襲人。
下片“對此”二句,又與“看”字關聯。看到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無邊無際,不覺令人百感交集,不住歎息。“何時旦”句用提問表明此時尚未天明,剛才隻是誤以爲天明罷了。最後二句,又是對“何時旦”這一問題的答覆。星光漸淡,大雁開始起飛,離天明也不遠了。“平沙”當然是指“平于棧”的積雪。遣詞造句都有着落,前後互相呼應,行文十分綿密。
通篇隻描寫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詞人用開闊的意象表現内心的情感,将環境的空曠凄涼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環境空間疊加在深沉而複雜的小的情感上,給人呈現一種極具藝術感染力的表現方式。
創作背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康熙帝奉太皇太後巡幸五台山,詞人随從扈駕。途經黃花城,詞人看到黃花城雪後将曉的景象,有感而發,作下此詞。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
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译文及注释译文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黄花城:在今北京怀柔境内。纳兰扈驾东巡,此为必经之地。一说在五台山附近。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栈(zhàn):栈道。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与《烷溪沙·姜女庙》等或为同时之作。词全用白描,但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黄花城奇异的景观,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五夜”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时,雪已经堆得
得与栅栏相平了。“西风”二句紧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积雪的寒光,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披衣”是由于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下片“对此”二句,又与“看”字关联。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无边无际,不觉令人百感交集,不住叹息。“何时旦”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最后二句,又是对“何时旦”这一问题的答覆。星光渐淡,大雁开始起飞,离天明也不远了。“平沙”当然是指“平于栈”的积雪。遣词造句都有着落,前后互相呼应,行文十分绵密。
通篇只描写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康熙帝奉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词人随从扈驾。途经黄花城,词人看到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有感而发,作下此词。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
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