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16:48:05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风吹过下雨天

出自宋代秦觀的《滿庭芳·碧水驚秋》

碧水驚秋,黃雲凝暮,敗葉零亂空階。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增怅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問籬邊黃菊,知爲誰開。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譯文及注釋

譯文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驚,黃雲在暮色中凝聚,台階上到處是零亂破敗的落葉。室内悄無人聲,月光斜斜地照進來,照着他獨自徘徊。又一個重陽節臨近了,到處是催人的砧杵聲。西窗下,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宦海的風波,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變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無事生非,誰又能說得清楚。問問籬邊的黃菊,不知是爲誰而開?不要随便說什麽愁總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實,酒還沒有醒,愁就已經先回來了。憑欄沉思了很久,月亮漸漸西沉,蒼苔上已生出點點白露。

注釋洞房:深邃的内室。砧杵(zhēn chǔ):古代搗衣工具。砧爲搗衣石,杆爲搗衣棒。南朝宋謝惠連《搗衣》詩:“擱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子夜四時歌·秋歌》:“佳人理寒服,萬結砧杵勞。”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詩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疑是

是故人來,唐代詩人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詩:“開門複動竹,疑是故人來。”問籬邊二句:思念故鄉。語本晉陶淵明《飲酒》詩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杜甫《秋興八首》:“叢菊兩開他日淚,扁舟一系故園心。”殢酒(tì):病酒,爲酒所困。此爲以酒澆愁之意。作者《夢揚州》詞雲:“滞酒困花,十載因誰淹留。”金波二句:金波,月光。《漢書·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

賞析

  此詞融情入景,以景語始,以景語終,在層層鋪叙、描寫中表達了傷離懷舊的心緒。明董其冒《評注便讀草堂詩馀》謂此詞:“因觀景物而思故人,傷往事且詞調灑落,托意高遠,佳制也。”開頭三句:“碧水驚秋,黃雲凝暮,敗葉零亂空階。”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氣襲人,不覺驚歎時序變遷之速;又有幾片黃雲在逐漸凝聚,掩沒了微弱的陽光,大地呈現出蒼茫的暮色,台階上堆積着零亂的黃葉。濃重的衰飒氣氛,烘托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心境。“驚”、“凝”二字集中地表現出詞人對一片蕭瑟景象的主觀感受,加重了所寫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黃雲”一句,語本于李義山詩“秋風動地黃雲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顯得沉着有力。“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人靜”,而

詞人不靜,他心思潮湧,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這幾句不是泛泛地點明時序,而蘊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飄泊異鄉,秋天日暮聽到砧杵聲時,很自然地會起故園之思,而對于接連遭受政治排斥的詞人來說,當這種聲音清晰地傳入他的耳鼓時,他心中湧起無限的悲涼:時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時能休!“又是”二字尤極委婉之緻;“催”字,寫盡哀痛之切。“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在寫景中透露出懷人的情思,是全詞的主旨所在。這幾句是從唐人李益詩句“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化出,易“動”爲“搖”,寫出了竹影扶疏的風神,同時也反映出對故人的情意。

  “傷懷!增怅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幾句緊承上片結句,婉轉地表達出在遭貶谪以後的生活曆程和傷離懷舊的情緒。宋哲宗紹聖初年,章惇等人執政,以蘇轼等爲核心的所謂“元祐黨人”,橫遭貶斥。險惡的政治風浪,沖散了的友好親朋,這中間是沒有什麽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複,世态炎涼,在貶谪中不會有什麽新歡,即使有,也會很快失去;生平故舊,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對于往事還能想些什麽呢?隻有怅惘而已。“新

歡易失,往事難猜”兩語濃縮了詞人的千愁萬恨,低回欲絕,不失婉約詞風。

  菊花,是秋天的花,它的盛開,表明了時序已到了深秋。“問籬邊黃菊,知爲誰開?”忽然向花發問,此問雖奇,但亦有本依,唐人《惜花》詩說:“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尊前把一杯。盡日問花花不語,爲誰零落爲誰開?”大概是最早的開了問花之風。秦少遊的老師蘇東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詩裏說:“今歲東風巧剪裁,含情隻待使君來。對花無信花應恨,直恐明年便不開。”足見在詩人眼中花是有感情的,它可以專爲某人而開。東坡又在《述古聞之明日即至坐上複用前韻同賦》詩裏說:“太守問花花有語,爲君零落爲君開。”不僅問了花,而且花還作了回答。秦少遊把問春花改爲問秋菊,不止是爲了表明時令,和下邊幾句聯系來看,它還有更深刻的意義。“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經苦難的詞人的肺腑之言,中間蘊蓄着詞人的無限辛酸。這幾句和上邊兩句初看似乎沒有什麽聯系,實際上是緊密相連。從詞人的發問語氣裏可以判斷出他已無心賞花,無心把盞,因爲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這樣,把黃花與酒以及解愁與否聯系起來,感情跌宕,噴湧而出,步步進逼,最後

說出一句最深摯、最動情的話:酒敵不過愁。這樣的回腸蕩氣的詞境,在婉約詞人中很少能夠達到。

  歇拍三句“憑欄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以景語作結,回旋不盡,産生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詞上片懷舊,以景語開篇,下片傷離,以景語結情,景語情語,麗雅工緻,情韻兼勝;層層鋪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轉,凄切動人。從此詞可以看出:少遊詞以“情韻兼勝”而爲世人傳誦。他的“情韻兼勝”的藝術風格是在景物描寫中展現的。少遊的詞作,寫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善于融情入景,既顯豁,又含蓄,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這首《滿庭芳》,即鮮明地體現了秦詞的藝術特色。

鑒賞

  全詞上片懷舊,以景語開篇。

  “碧水驚秋,黃雲凝暮,敗葉零亂空階”,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氣襲人,不覺驚歎時序變遷之速;又有幾片黃雲逐漸凝聚,掩沒了微弱的陽光,大地呈現出蒼茫的暮色,台階上堆積着零亂的黃葉。濃重的衰飒氣氛,烘托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心境。“驚”、“凝”二字集中地表現出詞人對一片蕭瑟景象的主觀感受,加重了所寫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黃雲”一句。語本于李義山詩“秋風動地黃雲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顯得沉着有力。

  “洞房

人靜,斜月照徘徊”,“人靜”,而詞人不靜,他心思潮湧,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這幾句不是泛泛地點明時序,而蘊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飄泊異鄉,秋天日暮聽到砧杵聲時,很自然地會起故園之思,而對于接連遭受政治排斥的詞人來說,當這種聲音清晰地傳人他的耳鼓時,他心中湧起無限的悲涼:時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時能休!“又是”二字尤極委婉之至;“催”字,寫盡哀痛之切。

  “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寫景中透露出懷人的情思,是全詞的主旨所在。這幾句是從唐人李益詩句“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化出,易“動”爲“搖”,寫出了竹影扶疏的神韻,同時也反映出對故人的情意。

  下片傷離,以景語結情,景語情語,麗雅工緻,情韻兼勝;層層鋪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轉,凄切動人。

  “傷懷!增怅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幾句緊承上片結句,婉轉地表達出遭貶谪以後的生活曆程和傷離懷舊的情緒。宋哲宗紹聖初年,以蘇轼等爲核詞心的所謂“元事占黨人”橫遭貶斥。險惡的政治風浪,沖散了好友親朋,這中間是沒有二什麽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複,世态炎涼,貶谪中不會有什麽

新歡,即使有,也會很快失去;生平故舊,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對于往事還能想些什麽呢?隻嚣有怅惘而已。

  “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兩語濃縮了詞人的千愁萬恨,低回欲絕,不失婉言約詞風。

  “問籬邊黃菊,知爲誰開?”提到菊花,表明了時序已到了深秋。

  “謾道愁須碲酒,今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經苦難的詞人的肺腑之言,中間蘊蓄着詞人的無限辛酸。集這幾句和上邊兩句初看似乎沒有什麽聯系,實際上緊密相連。從詞人的發問語氣裏可以判斷出他已無心賞花,無心把盞,因爲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這樣,把黃花與酒以及解愁與否聯系起來,感情跌宕,噴湧而出,步步進逼,最後說出一句最深摯、最動情的話:酒敵不過愁。

  “憑欄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以景語作結,回旋不盡,産生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少遊的詞作,寫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善于融情人景,既顯豁,又含耩蓄,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

創作背景

  秦觀爲官時期因政治上傾向于舊黨,被目爲元祐黨人,紹聖後貶谪。此詞一說爲他被流放因思戀故國所作,另一說爲他晚年谪居後而做。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别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

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遊祠,麗水的秦少遊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台。

出自宋代秦观的《满庭芳·碧水惊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译文及注释

译文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注释洞房:深邃的内室。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疑是

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金波二句:金波,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赏析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明董其冒《评注便读草堂诗馀》谓此词:“因观景物而思故人,伤往事且词调洒落,托意高远,佳制也。”开头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

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致;“催”字,写尽哀痛之切。“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章惇等人执政,以苏轼等为核心的所谓“元祐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的友好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在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已。“新

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约词风。

  菊花,是秋天的花,它的盛开,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忽然向花发问,此问虽奇,但亦有本依,唐人《惜花》诗说:“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尊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大概是最早的开了问花之风。秦少游的老师苏东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诗里说:“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足见在诗人眼中花是有感情的,它可以专为某人而开。东坡又在《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诗里说:“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不仅问了花,而且花还作了回答。秦少游把问春花改为问秋菊,不止是为了表明时令,和下边几句联系来看,它还有深刻的意义。“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是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

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这样的回肠荡气的词境,在婉约词人中很少能够达到。

  歇拍三句“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从此词可以看出:少游词以“情韵兼胜”而为世人传诵。他的“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描写中展现的。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入景,既显豁,又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满庭芳》,即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鉴赏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

  “洞房

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人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神韵,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以苏轼等为核词心的所谓“元事占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好友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二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贬谪中不会有什么

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嚣有怅惘而已。

  “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言约词风。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提到菊花,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

  “谩道愁须碲酒,今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集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人景,既显豁,又含耩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秦观为官时期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此词一说为他被流放因思恋故国所作,另一说为他晚年谪居后而做。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

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76480.html

上一篇:口衔云锦书,与我忽飞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