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10:51:25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独钓一江月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重别李評事》

莫道秋江離别難,舟船明日是長安。吳姬緩舞留君醉,随意青楓白露寒。賞析

  詩寫得很别緻。對于友人的離去,他送過一次之後,離情别緒更加濃烈,于是就趁着友人還沒起程,又擺下酒宴安排歌舞,與之“重别"。按照常情,這次相别,一定是兩情依依流連不舍, “骊歌愁絕不忍聽"。但是詩人爲了減輕朋友的痛苦,卻搶在前面先說: “莫道秋江離别難,舟船明日是長安。”“秋江離别”,在讀書人心中,似乎早就有許多傷情的沉澱,其“難忍之情”恐怕是公認的。何況目下,又是他和李評事遇到的現實?然而詩人卻不讓說這些,用“莫道”一下子把話題引向他處。說你明日就踏上了上長安的路程,哪裏有什麽難?既然不難,當然也就不要說什麽難了。這話是極巧妙的。友人明日登程,可留的時間很短。詩人抓莊這一點,把離别之快轉換成了走得容易:把不忍分離之“難”的内涵完全抽去了。這樣,“秋江離别"便無“難”可言,且以人們樂意接受的姿态出現在面前。

  “吳姬緩舞留君醉,随意青楓白露寒。"詩人以诙諧的巧言把李評事的思睹引升之後,便開始熱情地勸他開懷暢飲,盡歡至醉了,說出來的都是熱情話,沒有吐出半個愁字。但是不言愁并不等于不存在愁。詩人所以不言,

,正表明他内心藏着深深的愁情,也正是因爲他有愁情,才偏偏讓人“莫道",怕朋友勾起愁緒。而怕朋友愁自己就強壓愁緒這種作法又使人感到了昌齡對朋友的一腔摯情。

  昌齡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詩人。他在莢蓉樓送辛漸,是話别通宵。這次送李評事,是一别再别。同是相别之情,表現方法卻不一樣。《美蓉樓送辛漸二首》,先是“寒雨”、“楚雲”給蒙上一層愁網,然後在感情逆轉中,更顯其光明磊落之心;這首“重别李評事*,則是在歡情的推進裏顯現抑制的别緒。近人劉拜山評論說:“别在明朝,留在今宵,而今宵之緩舞延歌,正爲明朝之遠别,特見纏綿至深。”這“纏編”之情,說穿了,還是首句中“秋江離别難”的那個“難”字。詩人有意壓它,反使它更加明顯。看來詩人是很幢得反作用這個理的。

  詩以逆振開篇,接下第二句正說“不難”.第三句因“不難”故以吳姬緩舞留醉,第四句既醉則忘情而适意。全詩借第一句逆振取勢,語意順流而下,婉曲的表達出對友人依戀之情。

創作背景

  李評事其人無考。但從“評事”二字,知其爲朝中一個負責案獄的司法官。這首《重别李評事》大約是昌齡在江甯(今南京市)任上某個秋天的作品。這從“吳姬”、“秋江”、“白露”等詞語可以看出來。

作者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适、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甯丞。被謗谪龍标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闾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甯”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甯”的說法)。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赏析

  诗写得很别致。对于友人的离去,他送过一次之后,离情别绪更加浓烈,于是就趁着友人还没起程,又摆下酒宴安排歌舞,与之“重别"。按照常情,这次相别,一定是两情依依流连不舍, “骊歌愁绝不忍听"。但是诗人为了减轻朋友的痛苦,却抢在前面先说: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秋江离别”,在读书人心中,似乎早就有许多伤情的沉淀,其“难忍之情”恐怕是公认的。何况目下,又是他和李评事遇到的现实?然而诗人却不让说这些,用“莫道”一下子把话题引向他处。说你明日就踏上了上长安的路程,哪里有什么难?既然不难,当然也就不要说什么难了。这话是极巧妙的。友人明日登程,可留的时间很短。诗人抓庄这一点,把离别之快转换成了走得容易:把不忍分离之“难”的内涵完全抽去了。这样,“秋江离别"便无“难”可言,且以人们乐意接受的姿态出现在面前。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诗人以诙谐的巧言把李评事的思睹引升之后,便开始热情地劝他开怀畅饮,尽欢至醉了,说出来的都是热情话,没有吐出半个愁字。但是不言愁并不等于不存在愁。诗人所以不言,

,正表明他内心藏着深深的愁情,也正是因为他有愁情,才偏偏让人“莫道",怕朋友勾起愁绪。而怕朋友愁自己就强压愁绪这种作法又使人感到了昌龄对朋友的一腔挚情。

  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在荚蓉楼送辛渐,是话别通宵。这次送李评事,是一别再别。同是相别之情,表现方法却不一样。《美蓉楼送辛渐二首》,先是“寒雨”、“楚云”给蒙上一层愁网,然后在感情逆转中,更显其光明磊落之心;这首“重别李评事*,则是在欢情的推进里显现抑制的别绪。近人刘拜山评论说:“别在明朝,留在今宵,而今宵之缓舞延歌,正为明朝之远别,特见缠绵至深。”这“缠编”之情,说穿了,还是首句中“秋江离别难”的那个“难”字。诗人有意压它,反使它更加明显。看来诗人是很幢得反作用这个理的。

  诗以逆振开篇,接下第二句正说“不难”.第三句因“不难”故以吴姬缓舞留醉,第四句既醉则忘情而适意。全诗借第一句逆振取势,语意顺流而下,婉曲的表达出对友人依恋之情。

创作背景

  李评事其人无考。但从“评事”二字,知其为朝中一个负责案狱的司法官。这首《重别李评事》大约是昌龄在江宁(今南京市)任上某个秋天的作品。这从“吴姬”、“秋江”、“白露”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75259.html

上一篇: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