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1 18:35:45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纣王偏宠妲己妖

出自唐代李賀的《高軒過》

韓員外愈皇甫侍禦湜見過因而命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辔搖玲珑。馬蹄隐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譯文及注釋

譯文兩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蔥的官服,金環壓着馬辔頭搖晃玲珑。馬蹄聲陣陣馬車聲響隆隆,下馬進門來器宇軒昂氣勢如虹。原來一個是洛陽城的大才子,一個是名門天下的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的才氣在他們胸中,天地精華他們都能融會貫通。殿前吟詩作賦聲音響徹雲空,筆能補造化之缺上天都沒用。我這個客居他鄉的粗眉書客,誰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風。我就像垂翅的鳥兒附上大鴻雁,他日不羞慚小蛇變成大龍。

注釋高軒:高大華貴的車軒。過:拜訪。高軒過,就是高車相訪的意思。員外、侍禦:此二詞疑爲後人編集所加,長吉原詩無此二詞。華裾:官服。織翠:翠(綠)色官服,韓愈時任國子博士分司東都洛陽,當着此色官服。青如蔥:青色官服,皇甫湜時任陸渾尉,當着此色官服。玲:一作“冬”。隐耳:聲音盛多而盈耳。一作“隐隐”。氣如虹:典出《昭明文選》卷三十四《七上·七啓八首》。雲

雲是:一本無此二字。巨公:有巨大成就的人。一本無“巨”字。二十八宿:東“蒼龍”、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稱。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氣。筆補造化:以詩文彌補造化的不足。龐眉書客:作者自稱。龐眉,眉毛黑白雜色,形容老貌。華風:猶光風。天日清明時的和風。冥鴻:空中鴻雁。蛇作龍:喻鹹魚翻身,仕途轉起。

賞析

  一般說,寫應酬詩要受到各種限制,詩人的才情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一部《全唐詩》,這類作品所占比例不小,然而可以稱得上傑作的卻少得可憐。李賀此詩寫來身手不凡,素來受人稱道。

  全詩共分三段,前六句爲第一段,寫二人聯騎造訪。第一句指二人所穿的官服,唐代制度,六品、七品官服綠,八品、九品官服青。第二句指坐騎裝飾的華貴。接着寫車輪聲、馬蹄聲由遠而近,隆隆盈耳,韓愈、皇甫湜入門下馬,神态慷慨軒昂。李賀從屋裏迎了出來,原來是兩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東京才子”,“文章巨公”,指皇甫湜、韓愈。這段實寫作者眼中所見,耳中所聞,人物神情俨然可辨,繪聲繪色地形容出詩題所規定的内容。

  中間四句爲第二段,着重贊頌二人的學識和文名。韓愈及韓門弟子是中唐文壇上的一支生力軍,

他們在藝術上有一顯著特點,就是務求奇險。李賀有意仿效韓體,以雄健的筆力,磅礴的氣勢,概括韓派詩文宏闊雄奇的藝術境界。四句詩說了他們學識的豐富,思想的奇偉,文名的威大,工力的精深。不說滿腹經論,偏說胸中羅列滿天星鬥;不說光焰萬丈,偏說天之精氣充塞其中;不說聲名卓著,偏說聲摩空;不說彩筆生花,偏說天無功。詩人張開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精鹜八極,心遊萬仞”。竭力調動神話世界中瑰奇景物來彌補現實世界的貧乏與不足。從這一點上說,李賀此詩與韓愈《調張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錢锺書認爲“筆補造化天無功”一語,“不特長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術之大原,藝事之極本,亦一言道著矣。”這裏牽涉到一個深刻的美學命題,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爲,藝術中造境之美,是自然景物所沒有的,所謂“天無功”而有待于“補”(詳見《談藝錄》十五),從中可以領會到李賀詩歌創作力避平庸凡近的創作心理。這四句詩對韓愈及韓派詩文作出了一個極高的評價。

  最後四句爲第三段,寫自己的處境與抱負。這四句詩有一個共同點,即處處寫自己的窮愁失意,如“感秋蓬”、“死草”、“垂翅”,又處處暗示自己不甘沒落,向往騰達發迹之日,如“生華風”、“附冥鴻”、“作龍

”。其中很大一個願望是懇請二位名公對自己的困頓援之以手,加以提攜,因此,有意識地以自然事物的轉折變化,“死草生華風”、“垂翅附冥鴻”、“蛇作龍”,來表達自己迫切希望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求。《唐摭言》卷六說:“韓文公、皇甫湜,貞元中名價籍甚,亦一代之龍門也。”意思說韓愈、皇甫湜具有很高的名望,隻要是被他們二人接待和援引的人,也就如同“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李白《與韓荊州書》)。原來,唐代文人想要取得功名,在科舉考試中獲捷,必須遍詣名公貴人,得到他們的薦引,然後才有成功的可能。韓愈、皇甫湜既有名人的頭銜,爲人又很熱心,二人不待李賀詣見,主動上門看訪,李賀在深受感動之後,向他們提出懇求,也就成爲本詩一個重要的内容了。

  就應酬詩而言,此詩在章句、措辭安排上是十分得體的。全詩十四句,前十句以韓愈、皇甫湜的來訪爲表現内容,體現了對客人的敬重。第二段四句詩承五、六兩句“東京才子,文章巨公”加以生發,對來客作出很高又很得當的贊頌。最後四句以“龐眉書客”過渡,眉目十分清楚。在向客人表達自己的願望時,語辭誠懇,不失身份。詩歌的另一特點,就是句法、音調、氣勢與朝愈詩歌很相象,比喻奇特,想象豐富,尤其“筆補造

化天無功”一句,議論精辟,千古不易,曾使後人爲之擊節歎賞(見《苕溪漁隐叢話》引王直方語)。

  這首詩雖然是一氣呵成的,但經過精心的構思,感情豐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應酬詩,韓愈、皇甫湜二人聞知李賀詩名,特來一會,并要他即景賦詩。就眼前情景當場賦詩,因而排除了宿構的可能,可見二人是有意考考李賀的真詩才。據研究資料表明,此事發生在元和四年(809),韓愈任都官員外郎,皇甫湜任侍禦史,而李賀還隻是個初出茅廬的青年。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隐稱爲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出自唐代李贺的《高轩过》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译文注释

译文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

注释高轩:高大华贵的车轩。过:拜访。高轩过,就是高车相访的意思。员外、侍御:此二词疑为后人编集所加,长吉原诗无此二词。华裾:官服。织翠:翠(绿)色官服,韩愈时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洛阳,当着此色官服。青如葱:青色官服,皇甫湜时任陆浑尉,当着此色官服。玲:一作“冬”。隐耳:声音盛多而盈耳。一作“隐隐”。气如虹:典出《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七上·七启八首》。云

云是:一本无此二字。巨公:有巨大成就的人。一本无“巨”字。二十八宿: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称。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气。笔补造化:以诗文弥补造化的不足。庞眉书客:作者自称。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华风: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冥鸿:空中鸿雁。蛇作龙:喻咸鱼翻身,仕途转起。

赏析

  一般说,写应酬诗要受到各种限制诗人的才情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部《全唐诗》,这类作品所占比例不小,然而可以称得上杰作的却少得可怜。李贺此诗写来身手不凡,素来受人称道。

  全诗共分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二人联骑造访。第一句指二人所穿的官服,唐代制度,六品、七品官服绿,八品、九品官服青。第二句指坐骑装饰的华贵。接着写车轮声、马蹄声由远而近,隆隆盈耳,韩愈、皇甫湜入门下马,神态慷慨轩昂。李贺从屋里迎了出来,原来是两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东京才子”,“文章巨公”,指皇甫湜、韩愈。这段实写作者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人物神情俨然可辨,绘声绘色地形容出诗题所规定的内容。

  中间四句为第二段,着重赞颂二人的学识和文名。韩愈及韩门弟子是中唐文坛上的一支生力军,

他们在艺术上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务求奇险。李贺有意仿效韩体,以雄健的笔力,磅礴的气势,概括韩派诗文宏阔雄奇的艺术境界。四句诗说了他们学识的丰富,思想的奇伟,文名的威大,工力的精深。不说满腹经论,偏说胸中罗列满天星斗;不说光焰万丈,偏说天之精气充塞其中;不说声名卓著,偏说声摩空;不说彩笔生花,偏说天无功。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竭力调动神话世界中瑰奇景物来弥补现实世界的贫乏与不足。从这一点上说,李贺此诗与韩愈《调张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钱锺书认为“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这里牵涉到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艺术中造境之美,是自然景物所没有的,所谓“天无功”而有待于“补”(详见《谈艺录》十五),从中可以领会到李贺诗歌创作力避平庸凡近的创作心理。这四句诗对韩愈及韩派诗文作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自己的处境与抱负。这四句诗有一个共同点,即处处写自己的穷愁失意,如“感秋蓬”、“死草”、“垂翅”,又处处暗示自己不甘没落,向往腾达发迹之日,如“生华风”、“附冥鸿”、“作龙

”。其中很大一个愿望是恳请二位名公对自己的困顿援之以手,加以提携,因此,有意识地以自然事物的转折变化,“死草生华风”、“垂翅附冥鸿”、“蛇作龙”,来表达自己迫切希望改变命运强烈渴求。《唐摭言》卷六说:“韩文公、皇甫湜,贞元中名价籍甚,亦一代之龙门也。”意思说韩愈、皇甫湜具有很高的名望,只要是被他们二人接待和援引的人,也就如同“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李白《与韩荆州书》)。原来,唐代文人想要取得功名,在科举考试中获捷,必须遍诣名公贵人,得到他们的荐引,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韩愈、皇甫湜既有名人的头衔,为人又很热心,二人不待李贺诣见,主动上门看访,李贺在深受感动之后,向他们提出恳求,也就成为本诗一个重要的内容了。

  就应酬诗而言,此诗在章句、措辞安排上是十分得体的。全诗十四句,前十句以韩愈、皇甫湜的来访为表现内容,体现了对客人的敬重。第二段四句诗承五、六两句“东京才子,文章巨公”加以生发,对来客作出很高又很得当的赞颂。最后四句以“庞眉书客”过渡,眉目十分清楚。在向客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语辞诚恳,不失身份。诗歌的另一特点,就是句法、音调、气势与朝愈诗歌很相象,比喻奇特,想象丰富,尤其“笔补造

化天无功”一句,议论精辟,千古不易,曾使后人为之击节叹赏(见《苕溪渔隐丛话》引王直方语)。

  这首诗虽然是一气呵成的,但经过精心的构思,感情丰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酬诗,韩愈、皇甫湜二人闻知李贺诗名,特来一会,并要他即景赋诗。就眼前情景当场赋诗,因而排除了宿构的可能,可见二人是有意考考李贺的真诗才。据研究资料表明,此事发生在元和四年(809),韩愈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任侍御史,而李贺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74723.html

上一篇: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云谁之思?美孟弋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