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6 13:47:29
出自唐代李珣的《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譯文及注釋譯文神女寺依舊傍着青山,楚王的細腰宮依舊枕着碧綠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岚環繞着昔日梳妝的樓台,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萬千。巫山從早到晚雨迷雲輕,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聲聲傳向孤舟,遠行的旅客自有許多憂愁。
注釋巫山一段雲:唐教坊曲,原詠巫山神女事。後用爲詞牌。雙調小令,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古廟:指巫山腳下供奉神女的祠廟。青嶂(zhàng):即十二峰。嶂:形勢高險象屏障的山峰。行宮: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此處指楚細腰宮遺址。枕(zhěn)碧流:意爲行宮臨水而建。妝樓(zhuāng lóu):寝樓,指細腰宮中宮妃所居。雲雨:指宋玉《高唐賦序》楚懷王夢中幽會巫山神女之事。煙花:泛指自然界豔麗的景物。啼猿(tí yuán):巫峽多猿,猿聲凄厲如啼。
賞析上片寫望中所見。“古廟”二句,寫古廟和行宮所處環境。“依”、“枕”都是拟人化的寫法,不僅寫位置形勢,也富于感情色彩,有依戀不舍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并使整個畫面富于靈感,處于動态之中。“水
水聲山色鎖妝樓”句中所寫“妝樓”,用一“鎖”字,烘托出一種幽深孤寂的氣氛。這裏以樂景寫哀情,青山綠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獨處山水,無人作陪,自然引發愁思。由此也引發詞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寫舟中所感。開言緊承“往事思悠悠”寫到“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雲雨”、“煙花”既以自然之景喻歲月無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雲雨之夢,煙花之景與時俱逝。語意雙關,愁思萦繞。詞人聯想,無論是神女還是宮妃,朝去暮來,春秋交替,總會引起孤寂難耐之感。結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詞人抒寫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意境悠遠凄迷,情思低回留連。
全詞表現出歲月流逝,世事變幻和“行客自多愁”的個人身世之感,将吊古與傷今結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摯的感情、曲折蘊藉的筆調抒發出深沉的今昔興亡之感,完全擺脫了纏綿悱恻的“兒女之情”。
創作背景該詞當 寫于前蜀覆滅(公元925年)後不久。詞人乘一葉扁舟漂流三峽,憑吊巫山細腰宮遺迹時,遙想千年往事,聯想起有關的傳說和史事,受宋玉《高唐賦》的啓示,有感而發寫下了兩首具有詠史性質的詞篇。本詞是其中的第二首。
作者簡介李珣
(855?-930?),五代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爲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甯中前後在世。少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爲王衍昭儀,他嘗以秀才預賓貢。又通醫理,兼賣香藥,可見他還不脫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瓊瑤集,已佚,今存詞五十四首,(見《唐五代詞》)多感慨之音。)
出自唐代李珣的《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译文及注释译文神女寺依旧傍着青山,楚王的细腰宫依旧枕着碧绿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岚环绕着昔日梳妆的楼台,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万千。巫山从早到晚雨迷云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声声传向孤舟,远行的旅客自有许多忧愁。
注释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后用为词牌。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古庙:指巫山脚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青嶂(zhàng):即十二峰。嶂:形势高险象屏障的山峰。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此处指楚细腰宫遗址。枕(zhěn)碧流:意为行宫临水而建。妆楼(zhuāng lóu):寝楼,指细腰宫中宫妃所居。云雨:指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之事。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啼猿(tí yuán):巫峡多猿,猿声凄厉如啼。
赏析上片写望中所见。“古庙”二句,写古庙和行宫所处环境。“依”、“枕”都是拟人化的写法,不仅写位置形势,也富于感情色彩,有依恋不舍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并使整个画面富于灵感,处于动态之中。“水
水声山色锁妆楼”句中所写“妆楼”,用一“锁”字,烘托出一种幽深孤寂的气氛。这里以乐景写哀情,青山绿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独处山水,无人作陪,自然引发愁思。由此也引发词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创作背景该词当 写于前蜀覆灭(公元925年)后不久。词人乘一叶扁舟漂流三峡,凭吊巫山细腰宫遗迹时,遥想千年往事,联想起有关的传说和史事,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具有咏史性质的词篇。本词是其中的第二首。
作者简介李珣
(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啼猿何必近孤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