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01 01:01:45
出自唐代徐惠的《長門怨》
舊愛柏梁台,新寵昭陽殿。守分辭芳辇,含情泣團扇。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譯文及注釋譯文柏梁台裏是曾經的舊愛,昭陽殿裏有新寵的美人。我恪守本分,拒絕登上香車與君王同行;我脈脈含淚,吟詠着凄涼的《團扇歌》。載歌載舞的新人一旦得到恩寵,舊人昔日的詩書都變得卑賤。往日的恩寵果真已完全斷絕,失寵的舊人正如潑出去的水,再難重獲歡心。
注釋長門:即長門宮,地址在今陝西長安縣東北。《漢書.東方朔傳》:窦太主獻長門園,武帝更名爲長門宮。武帝陳皇後失寵後,退居此宮。柏(bǎi)梁台:漢代台名,《三軸黃圖·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長安城北門内,《三軸舊事》雲,似香柏爲粲也,帝嘗置清其上,诏群臣和詩,能七言者,乃得上,”台高二十丈,太初元年(453年)毀壞,後世稱七言詩爲“柏梁體”。昭陽殿:漢代殿名,漢成帝時造。芳辇(niǎn):香車,指後妃們乘坐的人挽推車,這句引用了班婕妤辭辇的典故。團扇:即《團扇歌》,見班婕妤《怨歌行》。夙昔:往日。頹恩:恩情已絕之意。誠:果真。此句是說舊日的恩情果真是完全斷絕了。覆水:舊稱被遺棄的婦女。難重薦:難以重薦枕席,此句是說被遺棄
棄的婦女就象潑出去的水難聚那樣難以重薦枕席。
賞析徐惠的《長門怨》是一首五言律詩,是爲班婕妤這位賢妃秋風團扇的悲苦命運鳴不平的作品。作者細緻入微的描述了班婕妤被成帝冷落遺棄後的心理狀态,抒發了主人公被棄後無法言說的怨憤之情,這也是封建時代後宮女性對自身被動命運的無奈慨歎。
綿密的典故和意象是徐惠詩作的特點之一。以此詩爲例,首句中的“柏梁台”是指代漢武帝抛棄陳阿嬌一事,表明女主人公已經落得陳阿嬌一般的下場。“昭陽殿”則是漢成帝寵妃趙飛燕的宮殿,這裏指代新寵之人的居所。此句中“舊愛”和“新寵”的強烈對比,充滿了哀怨。接下來的一句則巧用班婕妤辭辇的典故和她《怨歌行》裏的團扇意象,寫出了女主人公德行高潔卻秋絹見棄的悲劇命運。徐惠身爲妃嫔,深知當年漢成帝寵愛班氏,邀其同坐一辇之上,是何等地榮耀,而其以“聖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之言推辭和勸谏,又是何等賢明。正因如此,班婕妤最後“含情泣團扇”的結局,才更加令人扼腕歎息。
題爲《長門怨》的詩歌一般都是失寵後妃憂傷悲痛的心靈寫照,但徐惠則不然。她詩中的女性,不同于以往被動望幸的嫔妃宮人,而是有思想,有感情,要求獨立個性和平等人格的
女性。她的《長門怨》充滿了人的尊嚴,既“怨”也“怒”。她敢于用“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大膽的表達自己對皇帝的不滿。而一旦失去感情,她有深深的絕望,“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一句,寫得斬釘截鐵,以一種“決絕”态度表達了自己的自尊和傲骨。
徐惠的詩與她的思想是相合的,她看中的是感情。班婕妤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她自己心靈的寫照?在她眼裏,太宗不是至高無上的君王,更是和自己在感情上處于平等地位的丈夫。她在《長門怨》中表達的憤怒和幽怨,正是基于對感情的失望而産生的反抗情緒。雖然這種反抗意識還很模糊,并且她最終以“不醫而卒”爲唐太宗作了殉葬,但這種平等的觀念和有意識的反抗,在以往的宮怨詩裏是從沒有過的,這昭示了宮廷題材詩作新變的方向。而徐惠不凡的才華,思想和政治見解,對當時和以後的女性思想都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從格律上看,此詩的修辭手法對偶運用得尤其突出。如“舊愛”對“新寵”、“柏梁台”對“昭陽殿”、“守分”對“含情”、“芳辇”對“團扇”,“一朝”對“夙昔”,“歌舞榮”對“詩書賤”,“已矣”對“重薦”等,且全詩聲韻和諧。這表明徐惠創作中偶對和律化意識的自覺,也體現了初唐宮廷詩的典型特征。
作者簡介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長城人(今長興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衆。唐太宗聽說後,将她納爲才人。後被封爲婕妤,接着又升爲充容。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谏,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并對她厚加賞賜。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愛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出自唐代徐惠的《长门怨》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译文及注释译文柏梁台里是曾经的旧爱,昭阳殿里有新宠的美人。我恪守本分,拒绝登上香车与君王同行;我脉脉含泪,吟咏着凄凉的《团扇歌》。载歌载舞的新人一旦得到恩宠,旧人昔日的诗书都变得卑贱。往日的恩宠果真已完全断绝,失宠的旧人正如泼出去的水,再难重获欢心。
注释长门:即长门宫,地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北。《汉书.东方朔传》:窦太主献长门园,武帝更名为长门宫。武帝陈皇后失宠后,退居此宫。柏(bǎi)梁台:汉代台名,《三轴黄图·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北门内,《三轴旧事》云,似香柏为粲也,帝尝置清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台高二十丈,太初元年(453年)毁坏,后世称七言诗为“柏梁体”。昭阳殿:汉代殿名,汉成帝时造。芳辇(niǎn):香车,指后妃们乘坐的人挽推车,这句引用了班婕妤辞辇的典故。团扇:即《团扇歌》,见班婕妤《怨歌行》。夙昔:往日。颓恩:恩情已绝之意。诚:果真。此句是说旧日的恩情果真是完全断绝了。覆水:旧称被遗弃的妇女。难重荐:难以重荐枕席,此句是说被遗弃
弃的妇女就象泼出去的水难聚那样难以重荐枕席。
赏析徐惠的《长门怨》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为班婕妤这位贤妃秋风团扇的悲苦命运鸣不平的作品。作者细致入微的描述了班婕妤被成帝冷落遗弃后的心理状态,抒发了主人公被弃后无法言说的怨愤之情,这也是封建时代后宫女性对自身被动命运的无奈慨叹。
绵密的典故和意象是徐惠诗作的特点之一。以此诗为例,首句中的“柏梁台”是指代汉武帝抛弃陈阿娇一事,表明女主人公已经落得陈阿娇一般的下场。“昭阳殿”则是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宫殿,这里指代新宠之人的居所。此句中“旧爱”和“新宠”的强烈对比,充满了哀怨。接下来的一句则巧用班婕妤辞辇的典故和她《怨歌行》里的团扇意象,写出了女主人公德行高洁却秋绢见弃的悲剧命运。徐惠身为妃嫔,深知当年汉成帝宠爱班氏,邀其同坐一辇之上,是何等地荣耀,而其以“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之言推辞和劝谏,又是何等贤明。正因如此,班婕妤最后“含情泣团扇”的结局,才更加令人扼腕叹息。
题为《长门怨》的诗歌一般都是失宠后妃忧伤悲痛的心灵写照,但徐惠则不然。她诗中的女性,不同于以往被动望幸的嫔妃宫人,而是有思想,有感情,要求独立个性和平等人格的
女性。她的《长门怨》充满了人的尊严,既“怨”也“怒”。她敢于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大胆的表达自己对皇帝的不满。而一旦失去感情,她有深深的绝望,“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一句,写得斩钉截铁,以一种“决绝”态度表达了自己的自尊和傲骨。
徐惠的诗与她的思想是相合的,她看中的是感情。班婕妤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她自己心灵的写照?在她眼里,太宗不是至高无上的君王,更是和自己在感情上处于平等地位的丈夫。她在《长门怨》中表达的愤怒和幽怨,正是基于对感情的失望而产生的反抗情绪。虽然这种反抗意识还很模糊,并且她最终以“不医而卒”为唐太宗作了殉葬,但这种平等的观念和有意识的反抗,在以往的宫怨诗里是从没有过的,这昭示了宫廷题材诗作新变的方向。而徐惠不凡的才华,思想和政治见解,对当时和以后的女性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格律上看,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运用得尤其突出。如“旧爱”对“新宠”、“柏梁台”对“昭阳殿”、“守分”对“含情”、“芳辇”对“团扇”,“一朝”对“夙昔”,“歌舞荣”对“诗书贱”,“已矣”对“重荐”等,且全诗声韵和谐。这表明徐惠创作中偶对和律化意识的自觉,也体现了初唐宫廷诗的典型特征。
作者简介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今长兴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末年,唐太宗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爱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