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2 22:36:06
出自先秦的《載驅》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魯道有蕩,齊子發夕。四骊濟濟,垂辔沵沵。魯道有蕩,齊子豈弟。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蕩,齊子翺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遊遨。
譯文及注釋譯文馬車疾馳聲隆隆,竹簾低垂紅皮蒙。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夜歸急匆匆。四匹黑馬真雄壯,缰繩柔軟上下晃。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動身天剛亮。汶水日夜嘩嘩淌,行人紛紛駐足望。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回齊去遊逛。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紛紛駐足瞧。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回齊去遊遨。
注釋載:發語詞,猶“乃”。驅:車馬疾走。薄薄:象聲詞,形容馬蹄及車輪轉動聲。簟(diàn電):方紋竹席。一說席作車門。茀(fú浮):車簾。一說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車後。鞹(kuò闊):光滑的皮革。用漆上紅色的獸皮蒙在車廂前面,是周代諸侯所用的車飾,這種規格的車子稱爲“路車”。有蕩:即“蕩蕩”,平坦的樣子。齊子:指文姜。發夕:傍晚出發。骊(lí離):黑馬。濟濟:美好貌。辔:馬缰。濔濔(nǐ你):柔軟狀。豈弟(kǎitì凱替):天剛亮。一說歡樂。汶水:流經齊魯兩國的水名,在今山東中部,又名大汶河。湯湯(shāng傷):水勢浩大貌。彭彭:衆多貌。翺翔:指遨遊。滔滔:水流浩蕩。儦儦(biā
āo标):行人往來貌。遊敖:即“遊遨”。
鑒賞夫人之疾驅夕發以如齊者,果誰爲乎?爲襄公也。夫人爲襄公而如齊,則刺夫人即以刺襄公,又何必如舊說‘公盛車服與文姜播淫于萬民’而後謂之刺乎?”講得很有道理。據《春秋》記載,文姜在公元前692年(魯莊公二年)、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87年都曾與齊襄公相會,說明文姜在其夫魯桓公死後仍不顧其子魯莊公的顔面而與齊襄公保持不正當的關系,魯莊公競也無能加以制止,因此人們賦此詩加以譏刺。
此詩最引人注意的是用了許多二字字音相同的聯綿形容詞,如第一章用“薄薄”來描述在大路上疾馳的豪華馬車,字裏行間透露出那高踞在車廂裏的主人公是那樣地趾高氣揚卻又急切無恥。再加上第二章以“濟濟”形容四匹純黑的駿馬高大雄壯,以“濔濔”描寫上下有節律地晃動着的柔韌缰繩,更襯托出乘車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三四兩章用河水的“湯湯”、“滔滔”與行人的“彭彭”、“儦儦”相呼應,借水之滔滔不絕說明大路上行人的熙熙攘攘,往來不斷,他們都對文姜的馬車駐足而觀,側目而視,從而反襯出文姜的膽大妄爲,目中無人。這一系列的聯綿詞在烘托詩中人與物的形、神、聲方面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另外,多用聯綿詞,對加強詩歌的音樂性
、節奏感也有幫助,可起到便于人們反覆詠歎吟誦的功能。
從詩的技巧上看,陳震《讀詩識小錄》的評析很有見地,他說:“(全詩)隻就車說,隻就人看車說,隻就車中人說,露一‘發’字,而不說破發向何處,但以‘魯道’、‘齊子’四字,在暗中埋針伏線,亦所謂《春秋》之法,微而顯也。”因此雖然此詩純用賦體而沒有比興成分,卻仍是婉而多諷,韻味濃厚。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譏刺齊襄公與文姜淫亂的詩。據《春秋》記載,文姜在魯莊公二年(前692年)、魯莊公四年(前690年)、魯莊公五年(前689年)、魯莊公七年(前687年)都曾與齊襄公相會,說明文姜在其夫魯桓公死後仍不顧其子魯莊公的顔面而與齊襄公保持不正當的關系,魯莊公竟也無能加以制止,因此人們賦此詩加以譏刺。
出自先秦的《载驱》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译文及注释译文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注释载:发语词,犹“乃”。驱:车马疾走。薄薄:象声词,形容马蹄及车轮转动声。簟(diàn电):方纹竹席。一说席作车门。茀(fú浮):车帘。一说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车后。鞹(kuò阔):光滑的皮革。用漆上红色的兽皮蒙在车厢前面,是周代诸侯所用的车饰,这种规格的车子称为“路车”。有荡:即“荡荡”,平坦的样子。齐子:指文姜。发夕:傍晚出发。骊(lí离):黑马。济济:美好貌。辔:马缰。濔濔(nǐ你):柔软状。岂弟(kǎitì凯替):天刚亮。一说欢乐。汶水:流经齐鲁两国的水名,在今山东中部,又名大汶河。汤汤(shāng伤):水势浩大貌。彭彭:众多貌。翱翔:指遨游。滔滔:水流浩荡。儦儦(biā
āo标):行人往来貌。游敖:即“游遨”。
鉴赏夫人之疾驱夕发以如齐者,果谁为乎?为襄公也。夫人为襄公而如齐,则刺夫人即以刺襄公,又何必如旧说‘公盛车服与文姜播淫于万民’而后谓之刺乎?”讲得很有道理。据《春秋》记载,文姜在公元前692年(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说明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竞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赋此诗加以讥刺。
此诗最引人注意的是用了许多二字字音相同的联绵形容词,如第一章用“薄薄”来描述在大路上疾驰的豪华马车,字里行间透露出那高踞在车厢里的主人公是那样地趾高气扬却又急切无耻。再加上第二章以“济济”形容四匹纯黑的骏马高大雄壮,以“濔濔”描写上下有节律地晃动着的柔韧缰绳,更衬托出乘车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三四两章用河水的“汤汤”、“滔滔”与行人的“彭彭”、“儦儦”相呼应,借水之滔滔不绝说明大路上行人的熙熙攘攘,往来不断,他们都对文姜的马车驻足而观,侧目而视,从而反衬出文姜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这一系列的联绵词在烘托诗中人与物的形、神、声方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另外,多用联绵词,对加强诗歌的音乐性
从诗的技巧上看,陈震《读诗识小录》的评析很有见地,他说:“(全诗)只就车说,只就人看车说,只就车中人说,露一‘发’字,而不说破发向何处,但以‘鲁道’、‘齐子’四字,在暗中埋针伏线,亦所谓《春秋》之法,微而显也。”因此虽然此诗纯用赋体而没有比兴成分,却仍是婉而多讽,韵味浓厚。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讥刺齐襄公与文姜淫乱的诗。据《春秋》记载,文姜在鲁庄公二年(前692年)、鲁庄公四年(前690年)、鲁庄公五年(前689年)、鲁庄公七年(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说明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竟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赋此诗加以讥刺。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四骊济济,垂辔沵沵。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