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7 23:18:45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血色水晶

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園記》

  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裏,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幹河沿。河未幹時,清涼山爲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稱金陵之勝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鍾山,東曰冶城,東北曰孝陵,曰雞鳴寺。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雲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巅,構堂皇,缭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遊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随園。因其姓也。後三十年,餘宰江甯,園傾且頹弛,其室爲酒肆,輿台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妪伏,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餘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牆剪園,易檐改途。随其高,爲置江樓;随其下,爲置溪亭;随其夾澗,爲之橋;随其湍流,爲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側也,爲綴峰岫;随其蓊郁而曠也,爲設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随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歎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園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随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則餘之仕

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随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餘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己巳三月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金陵(今南京)從北門橋向西走二裏路,有個小倉山,山從清涼山起源,分成兩個山嶺向下延伸,到橋才消失。山嶺蜿蜒狹長,中間有個清池、水田,俗稱幹河沿。河沒有幹涸的時候,清涼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當時的繁盛可想而知。稱得上金陵名勝的,南邊的有雨花台,西南有莫愁湖,北邊有鍾山,東邊有冶城,東北有孝陵,叫做雞鳴寺。登上小倉山,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來一樣。江湖這麽大,雲煙變幻那麽快,不是山擁有的景緻,都被山擁有了。  康熙年間,織造(官職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圍牆,種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裏人來遊玩的,盛極一時,人們給這座園林起名叫做隋園,是因爲主人姓隋。三十年後,我主持江甯政事,園林傾塌而且荒蕪,裏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館,樓台喧嚣,禽鳥讨厭這個地方不來栖息,百花荒蕪,春天也不開花。我感到悲涼怆然,詢問園林之多少錢,說值三百兩銀子,我拿薪水買下來。修補圍牆修剪花草,更換房檐改變用途。高的地方,建成臨江樓閣;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

的地方,修了橋;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險峻的地方,點綴它的氣勢;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設置了觀賞設施。有的風景加強,有的風景抑制,都随它的豐盛蕭殺繁茂貧瘠情況而定,因勢取景,不是他們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園,和隋圓同音,但意思變了。  建成以後感歎說:“讓我在這裏做官,則一個月來一次;讓我居住在這裏,則每天都來。兩者不可兼得,所以辭官而要園子。”于是托病辭官,帶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圖書居住在随園裏。聽蘇轼說過:“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坐不做官,和住這個園子的長久與否,是相依賴的。兩個事物能夠交換,肯定其中的一個足以勝過另一個。我竟拿官職換這個園子,這個園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寫此文。

注釋清涼:山名,在南京市西。又名石頭山。山上昔建有清涼寺,南唐建有清涼道場。相傳爲避暑官。寺已廢。胚胎:此指小倉山爲清涼山餘脈。雨花台:在南京市中華門外。相傳南朝梁時期天監年間(502—519)雲光法師講經于此,感天雨花,因而得名。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門外,相傳爲南齊時莫愁女居處而名。然而莫愁湖之名實始見于宋代。鍾山:在南京市中山門外。又名金陵山、紫金山、蔣山、北山。

是南京主要山脈。冶城:故址在南京市水西門内朝天宮附近,相傳吳王夫差冶鐵于此,故名。孝陵:在南京市中山門外鍾山南麓,爲明太祖朱元璋陵墓。雞鳴寺:在南京市區北雞鳴山,梁時與此始建同泰寺,後屢毀屢建。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在其舊址建雞鳴寺。堂皇:廣大的堂廈。荻:即“楸”。落葉喬木,幹直樹高。“樹之荻千章”是說楸樹千株,“章”通“橦”,大木林。輿台:地位低賤的人。嚾呶,叫喊吵鬧。妪伏:原指鳥孵卵,引申爲栖息。蓊(wěng)郁:茂盛濃密貌。宦(yí)窔(yǎo):房屋的東北角與東南角。古代建房,多在東南角設溷廁,東北角設廚房。此即代指這些設施。夭阏(è):《莊子·逍遙遊》。“背負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後乃今将圖南。”夭謂折,阏爲阻塞之意。此指沒有改變山原來的形勢。香亭:袁枚弟袁樹。湄君:袁枚外甥陸建,字湄君,號豫庭。蘇子:宋朝大文學家蘇轼。下面的引文出自蘇轼《靈壁張氏園亭記》。相易:互換。己巳:1749年(乾隆十四年)。

賞析

  《随園記》寫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1745年(乾隆十年),袁枚買下了原江甯織造隋赫德的隋園。加以葺治,改名随園。1748年(乾隆十三年),他辭官居園中。從此以後,退出仕途,徜徉于山水煙霞之中,吟詩作文,結交士子權貴

,幾乎長達半個世紀。

  随園的興建,主要出自建築家武龍台的手筆,但全園的布局均出自袁枚的策劃。這篇園記沒有細講園景,隻是記叙治園的經過與取園名“随”的含義,而這些正是随園布局的主導思想。袁枚後來又作了多篇記文,主要也是記述自己享受山水之樂的感受及因此而産生的對人世變化的喟歎。

  這篇記文,先曆叙園的地理位置,顯得鄭重之至。接着便處處扣住“随”字,寫葺園的經過與作者的趣味,表現了作者灑脫放任的處世觀,充滿了初得園的喜悅及對将來悠遊林下的生活的憧憬。

  袁枚的記遊一類文章與他的傳記文不同,一是力求簡潔,一是注重鋪陳場景與刻繪人物。這種相體運筆的方法,正是對韓愈、柳宗元散文作法的繼承。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随園主人、随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曆任溧水、江甯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甯小倉山下築築随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衆。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铨合稱“乾隆三大家”。

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记》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

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译文注释

译文  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称得上金陵名胜的,南边的有雨花台,西南有莫愁湖,北边有钟山,东边有冶城,东北有孝陵,叫做鸡鸣寺。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围墙,种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馆,楼台喧嚣,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感到悲凉怆然,询问园林之多少钱,说值三百两银子,我拿薪水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高的地方,建成临江楼阁;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

的地方,修了桥;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险峻的地方,点缀它的气势;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设置观赏设施。有的风景加强,有的风景抑制,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圆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坐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写此文。

注释清凉:山名,在南京市西。又名石头山。山上昔建有清凉寺,南唐建有清凉道场。相传为避暑官。寺已废。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雨花台:在南京市中华门外。相传南朝梁时期天监年间(502—519)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天雨花,因而得名。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门外,相传为南齐时莫愁女居处而名。然而莫愁湖之名实始见于宋代。钟山:在南京市中山门外。又名金陵山、紫金山、蒋山、北山。

是南京主要山脉。冶城:故址在南京市水西门内朝天宫附近,相传吴王夫差冶铁于此,故名。孝陵:在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南麓,为明太祖朱元璋陵墓。鸡鸣寺:在南京市区北鸡鸣山,梁时与此始建同泰寺,后屡毁屡建。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在其旧址建鸡鸣寺。堂皇:广大的堂厦。荻:即“楸”。落叶乔木,干直树高。“树之荻千章”是说楸树千株,“章”通“橦”,大木林。舆台:地位低贱的人。嚾呶,叫喊吵闹。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蓊(wěng)郁:茂盛浓密貌。宦(yí)窔(yǎo):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古代建房,多在东南角设溷厕,东北角设厨房。此即代指这些设施。夭阏(è):《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夭谓折,阏为阻塞之意。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香亭:袁枚弟袁树。湄君:袁枚外甥陆建,字湄君,号豫庭。苏子:宋朝大文学家苏轼。下面的引文出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相易:互换。己巳:1749年(乾隆十四年)。

赏析

  《随园记》写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1745年(乾隆十年),袁枚买下了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园。加以葺治,改名随园。1748年(乾隆十三年),他辞官居园中。从此以后,退出仕途,徜徉于山水烟霞之中,吟诗作文,结交士子权贵

,几乎长达半个世纪。

  随园的兴建,主要出自建筑家武龙台的手笔,但全园的布局均出自袁枚的策划。这篇园记没有细讲园景,只是记叙治园的经过与取园名“随”的含义,而这些正是随园布局的主导思想。袁枚后来又作了多篇记文,主要也是记述自己享受山水之乐的感受及因此而产生的对人世变化的喟叹。

  这篇记文,先历叙园的地理位置显得郑重之至。接着便处处扣住“随”字,写葺园的经过与作者的趣味,表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充满了初得园的喜悦及对将来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

  袁枚的记游一类文章与他的传记文不同,一是力求简洁,一是注重铺陈场景与刻绘人物。这种相体运笔的方法,正是对韩愈、柳宗元散文作法的继承。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61627.html

上一篇:物有以盖之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