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馆晋侯,馈七牢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7 23:39:0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酸楚沾满心房

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陰饴甥對秦伯》

  十月,晉陰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也。曰:‘必報仇,甯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爲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爲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館晉侯,饋七牢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魯僖公十五年十月,晉國的陰饴甥會見秦伯,兩國在王城結盟。秦穆公問他:“你們晉國内部意見和協嗎?”陰饴甥說“不和。小人以失去國君爲恥,又因喪失親人而悲傷,不怕多征賦稅,舍得花錢添置武器盔甲,并且擁立太子姬圉繼任國君。他們說:‘甯肯奉事戎狄,也得報這個仇。’君子則愛護自己的國君,但也知道他的罪過。他們也不怕多征賦稅,舍得花錢添置武器盔甲,卻是爲了等待秦國的命令。他們說:‘甯可犧牲,一定得報答秦國的恩德。’這樣,意見就不一緻。”  秦穆

穆公又問:“你們對國君的命運有什麽看法?”陰饴甥說:“小人發愁,認爲國君不免災禍;君子寬心,以爲國君必定回來。小人說:‘我對秦國太無情了,秦國豈肯還我國君?’君子說:‘我已認罪了,秦國必定還我國君。’他背叛了,就抓起來;他認罪了,就放回來。恩德再沒有比這更厚的了,刑罰也沒有比這更威嚴的了。内心臣服的自然感恩懷德,那懷有二心的也會畏懼刑罰。這一仗如此了結,秦國真可成就霸業了。不然的話,當初幫他回國登位,又不讓他安于其位;後來廢了他的君位,又不讓他複位,以緻原來施的恩德,反變成仇恨,秦國總不會出此下策吧!”  秦穆公說:“你講的正合我心啊!”馬上就讓晉侯改住賓館,贈送七牢,以諸侯之禮相待。

注釋陰饴甥:名饴,甥,指他爲晉侯的外甥。因封于陰(今河南陝縣至陝西商縣一帶),故又稱陰饴甥。晉大夫。秦伯:指秦穆公。王城:今陝西朝邑縣西南。小人:指缺乏遠見的人。君:指晉惠公。他借秦穆公的力量才做了國君,後來和秦發生矛盾,在戰争中被俘。憚:怕。征繕:征集财賦,修繕兵器,準備打仗。圉:晉惠公的太子名。君子:指晉國的有遠見的貴族。待秦命:這是委婉的說法。真正意思是:如果秦不送回我們的國君,就不惜一切,再打一仗。必

報德,有死無二:報答秦國對晉的恩德,至死沒有二心。戚:憂愁、悲哀。毒:毒害,得罪。指晉惠公與秦爲敵。以前晉國發生災荒,秦國輸送了糧食;後來秦國發生災荒,晉國一點也不給。貳:背叛。舍:釋放。改館:換個住所,改用國君之禮相待。饋:贈送。七牢:牛、羊、豬各一頭,叫做一牢。七牢是當時款待諸侯的禮節。

賞析

  春秋時期至此,齊桓公已成霸業,但楚成王獨樹一幟,宋襄公雖說氣力不濟,也自命不凡想弄個頭頭當當。不過諸侯間認得的隻是實力!西北的秦穆公在百裏傒等的輔佐下,國力日漸強盛。在外交上對近鄰晉國更是傾注了心血。晉獻公死後他輔佐夷吾入主。但是已成了晉惠公的夷吾背信棄義,最後導緻秦晉韓原大戰,他也當了俘虜。

  本文的兩位主人公,對于晉國幾次蒙秦國的幫助,一屆屆的國君輪番上台,從國内混戰殘殺到自亂而治,直至最後晉文公稱霸諸侯,都緊密相關,所以必須予以簡介;而且本文所述的事件,在秦晉關系、晉國的變遷中也較重要。說明這一段曆史的來龍去脈,對于理解本文,以至後面的許多文章,如《寺人披見文公》、《介之推不言祿》、《公子重耳對秦客》、《晉獻公殺世子申生》等等的時代背景,也确實是不可或缺。

  陰饴(yi)甥,即史籍所說的呂

省,有的稱其爲呂甥,是晉國大夫,晉惠公的重要大臣。他并不是姓陰,陰是他封邑的名稱,其複姓瑕呂。陰饴甥所扶保的晉惠公,是晉獻公之子名夷吾。獻公在其父統一晉國後的第二年繼位,征伐骊戎時虜得了骊姬姐妹,獻公很寵愛她們,二人生公子奚齊和悼子,骊姬爲了能使奚齊繼位,谮惡太子,其實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都很有賢名,得知消息後申生不辨也不走,在曲沃自殺,重耳和夷吾逃亡。跟随重耳的名人不少,而呂省、(郤xi)芮跟随着夷吾。奚齊則被立爲太子,但是這隻給他帶來了厄運。晉獻公死後,裏克、邳鄭殺太子奚齊和悼子,使人迎接重耳入朝,重耳經過斟酌後拒絕了,他們就改迎夷吾。

  在回晉國前,呂省認爲内亂未定,另外還有其他公子在外,必須依靠強國的輔助,才能确保無虞。離晉國最近的強國就是秦,于是夷吾派郤芮前往懇求,還應許以焦、瑕二城答謝。秦穆公答應了并立即出兵護送,正遇齊桓公也派出隰朋率軍來安定晉國,因申生之母是齊女,桓公是諸侯霸主,此次也是盡舅家的情義。齊秦共扶晉惠公上台。但是晉惠公繼位後卻殺了裏克、邳鄭,又反悔了當初的許諾,拒絕曾答應劃出的土地,開始和秦國交惡。晉國後來遭遇大災,百裏傒等力勸秦穆公不計前嫌,給予了赈濟,使晉國平

安度過了饑荒。幾年後秦大旱歉收,自然也向晉懇求幫助,但是晉惠公不僅不賣給糧食,反而大舉發兵伐秦。爲此,秦穆公大怒,親自率領大軍讨伐晉國。兩國軍隊戰于韓原(山西芮城,也有人認爲是陝西韓城)。秦穆公的戰車陷入重圍,在他仰天長歎的時候,一群晉國的流浪漢救了他,并繼續沖鋒陷陣,結果是晉軍大敗,晉惠公當了俘虜。秦穆公拟殺了他祭祀天地。秦穆公的夫人,即是申生的姐姐,爲了夷吾生命身穿孝服向穆公哀求。秦穆公答應了,讓晉國派使臣到王城會盟。

  在晉惠公背信棄義、和被傷害的秦國交鋒又喪師辱國被俘後,陰饴甥作爲戰敗國的代表,面對仁厚的秦穆公,理屈不容置疑,但是他并未詞窮。他利用回答問題的機會,巧妙地表述了晉國國内的輿論傾向,向秦穆公施加壓力;引用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認識,喻請秦穆公權衡利弊,以博大的胸懷寬恕罪人。能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卑不亢并使得晉惠公臉面尚存,陰饴甥的外交辭令可謂典範。

  文中所述陰饴甥的辯詞,确實很精彩。但是須注意,這并非是談判的開始,而是事件的整體結果已經明确,他的辯詞不過是尾聲随筆而已。不是陰饴甥保住了晉惠公的命。秦穆公沒有殺晉惠公祭祀神明,絕非是被陰饴甥吓住了,而是周天子的幹涉。天子以晉

和周同宗爲由,不允許殺。而申生的姐姐,也即穆公的夫人穆姬“衰絰涕泣”,也是功不可沒。最重要的,還有晉惠公的态度。當兩國國君會盟,秦穆公許可他回國時,晉惠公先派陰饴甥回晉,說明他已經沒有面目再回國拜社稷,請諸臣立太子圉(yu),這就使得“晉人皆哭”。于是在陰饴甥回到王城後,才有了本文的問答。

  晉惠公的态度,已經埋下了他與秦穆公無法真正和解、也是秦晉将繼續爲敵的伏筆。實際上他回國後,兩家都未停止行動。晉惠公馬上殺了親秦的重臣,秦穆公也消滅了梁國。這梁國是夷吾逃亡避難的處所,也是太子圉母親的娘家,得知這一信息,作爲會盟後的晉國人質,太子圉就産生了逃跑回國的念頭,并很快地付諸行動。他的逃走和繼位後的作爲,促使秦穆公下定了決心,輔助重耳!

  秦晉韓原之戰正值春秋諸侯争霸全面展開的時候,形勢是瞬息萬變。文中的人物,其命運也變幻莫測,對此,下面再作一簡略的交待。

  這一時期,鄭莊公的霸業不複存在,齊桓公早已經成爲各諸侯的首領;但是楚成王在中南獨樹一幟,擴展版圖夯實了基礎,軍事上也和齊桓公能平分秋色;宋襄公雖說氣力不濟,隻因爲封爵最高,再滿口仁義道德,就自命不凡想弄個頭頭當當,不過諸侯間認得的隻是實力!

沒有人肯買宋襄公的賬。齊桓公有楚成王掣肘,手就不能伸得太長,于是,西北的秦穆公在百裏傒、蹇叔、孟明視的輔佐下,發展經濟、精兵厲武,國力日漸強盛。在外交上,他安定周邊諸侯小國,平剿作亂侵擾的諸戎少數民族武裝,對于近鄰晉國,則更是傾注了心血。晉武公統一後就撒手西去,其子晉獻公平順沒有幾年,便因家事紛争禍起蕭牆。秦穆公因是女婿,在晉獻公死後,即輔佐夷吾入主。俨然一派霸主形象。但晉惠公背信棄義反與秦爲敵,最後導緻韓原大戰。經陰饴甥努力,晉惠公獲釋,兩國締結了盟約,晉惠公的兒子太子圉到秦國爲人質。秦穆公仍然力求與晉的和平共處,就将宗室女子許配給姬圉,這就是懷赢——後來姬圉繼位,稱晉懷公,女爲赢姓故稱。但是姬圉卻一直對秦囚惠公事耿耿于懷,他是偷偷逃回晉國的,懷赢作爲妻子、女兒,決定不負任何一方,姬圉逃走時她沒有聲張,也拒絕同行,所以很得秦穆公賞識。晉懷公繼位後決心鏟除重耳,令跟随重耳的諸臣立即回國,否則滅其家族!晉國國内大開殺戒,秦穆公也下定了決心,從楚國招重耳。楚成王認定“楚遠秦近,秦君賢,子其勉行”,禮送重耳到秦國。秦穆公将懷赢嫁給重耳,她因改嫁,以及重耳後來掌國成爲晉文公,就改稱文赢。秦穆公

發兵送重耳入晉,殺晉懷公立重耳。陰饴甥即呂甥陰謀燒宮殿刺殺晉文公,文公得知後逃走,和秦穆公會于王城。陰饴甥引兵沒能殺了晉文公,反被秦穆公所殺。

  陰饴甥在這時奉命到秦國求和,實在是既理屈又尴尬。但是他在回答秦穆公的時候,陰饴甥巧妙地将國人分爲“君子”、“小人”兩部分,一正一反,既承認晉侯過錯,向秦服罪;又表明晉國的士氣不可輕侮,态度軟硬兼施,不亢不卑,把話說的恰到好處。這個時候的他不但沒有詞窮,反而能振振有詞地把秦穆公說服,以自己的莊重自持、氣節凜然、才智縱橫,既赢得了秦穆公的尊重與款待,又不辱使命,達到了營救自己國君的目的。這真是一篇飽含思想智慧的的外交辭令。陰饴甥的精彩辯詞,讓他的外交辭令可稱典範。

作者簡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爲魯國太史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

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阴饴甥对秦伯》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译文注释

译文  鲁僖公十五年十月,晋国的阴饴甥会见秦伯,两国在王城结盟。秦穆公问他:“你们晋国内意见和协吗?”阴饴甥说“不和。小人以失去国君为耻,又因丧失亲人悲伤,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并且拥立太子姬圉继任国君。他们说:‘宁肯奉事戎狄,也得报这个仇。’君子则爱护自己的国君,但也知道他的罪过。他们也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却是为了等待秦国的命令。他们说:‘宁可牺牲,一定得报答秦国的恩德。’这样,意见就不一致。”  秦穆

穆公又问:“你们对国君的命运有什么看法?”阴饴甥说:“小人发愁,认为国君不免灾祸;君子宽心,以为国君必定回来。小人说:‘我对秦国太无情了,秦国岂肯还我国君?’君子说:‘我已认罪了,秦国必定还我国君。’他背叛了,就抓起来;他认罪了,就放回来。恩德再没有比这更厚的了,刑罚也没有比这更威严的了。内心臣服的自然感恩怀德,那怀有二心的也会畏惧刑罚。这一仗如此了结,秦国真可成就霸业了。不然的话,当初帮他回国登位,又不让他安于其位;后来废了他的君位,又不让他复位,以致原来施的恩德,反变成仇恨,秦国总不会出此下策吧!”  秦穆公说:“你讲的正合我心啊!”马上就让晋侯改住宾馆,赠送七牢,以诸侯之礼相待。

注释阴饴甥:名饴,甥,指他为晋侯的外甥。因封于阴(今河南陕县至陕西商县一带),故又称阴饴甥。晋大夫。秦伯:指秦穆公。王城:今陕西朝邑县西南。小人:指缺乏远见的人。君:指晋惠公。他借秦穆公的力量才做了国君,后来和秦发生矛盾,在战争中被俘。惮:怕。征缮:征集财赋,修缮兵器,准备打仗。圉:晋惠公的太子名。君子:指晋国的有远见的贵族。待秦命:这是委婉说法。真正意思是:如果秦不送回我们的国君,就不惜一切,再打一仗。必

报德,有死无二:报答秦国对晋的恩德,至死没有二心。戚:忧愁、悲哀。毒:毒害,得罪。指晋惠公与秦为敌。以前晋国发生灾荒,秦国输送了粮食;后来秦国发生灾荒,晋国一点也不给。贰:背叛。舍:释放。改馆:换个住所,改用国君之礼相待。馈:赠送。七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做一牢。七牢是当时款待诸侯的礼节。

赏析

  春秋时期至此,齐桓公已成霸业,但楚成王独树一帜,宋襄公虽说气力不济,也自命不凡想弄个头头当当。不过诸侯间认得的只是实力!西北的秦穆公在百里傒等的辅佐下,国力日渐强盛。在外交上对近邻晋国更是倾注了心血。晋献公死后他辅佐夷吾入主。但是已成了晋惠公的夷吾背信弃义,最后导致秦晋韩原大战,他也当了俘虏。

  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对于晋国几次蒙秦国的帮助,一届届的国君轮番上台,从国内混战残杀到自乱而治,直至最后晋文公称霸诸侯,都紧密相关,所以必须予以简介;而且本文所述的事件,在秦晋关系、晋国的变迁中也较重要。说明这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对于理解本文,以至后面的许多文章,如《寺人披见文公》、《介之推不言禄》、《公子重耳对秦客》、《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等等的时代背景,也确实是不可或缺。

  阴饴(yi)甥,即史籍所说的吕

省,有的称其为吕甥,是晋国大夫,晋惠公的重要大臣。他并不是姓阴,阴是他封邑的名称,其复姓瑕吕。阴饴甥所扶保的晋惠公,是晋献公之子名夷吾。献公在其父统一晋国后的第二年继位,征伐骊戎时虏得了骊姬姐妹,献公很宠爱她们,二人生公子奚齐和悼子,骊姬为了能使奚齐继位,谮恶太子,其实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都很有贤名,得知消息后申生不辨也不走,在曲沃自杀,重耳和夷吾逃亡。跟随重耳的名人不少,而吕省、(郤xi)芮跟随着夷吾。奚齐则被立为太子,但是这只给他带来了厄运。晋献公死后,里克、邳郑杀太子奚齐和悼子,使人迎接重耳入朝,重耳经过斟酌后拒绝了,他们就改迎夷吾。

  在回晋国前,吕省认为内乱未定,另外还有其他公子在外,必须依靠强国的辅助,才能确保无虞。离晋国最近的强国就是秦,于是夷吾派郤芮前往恳求,还应许以焦、瑕二城答谢。秦穆公答应了并立即出兵护送,正遇齐桓公也派出隰朋率军来安定晋国,因申生之母是齐女,桓公是诸侯霸主,此次也是尽舅家的情义。齐秦共扶晋惠公上台。但是晋惠公继位后却杀了里克、邳郑,又反悔了当初的许诺,拒绝曾答应划出的土地,开始和秦国交恶。晋国后来遭遇大灾,百里傒等力劝秦穆公不计前嫌,给予了赈济,使晋国平

安度过了饥荒。几年后秦大旱歉收,自然也向晋恳求帮助,但是晋惠公不仅不卖给粮食,反而大举发兵伐秦。为此,秦穆公大怒,亲自率领大军讨伐晋国。两国军队战于韩原(山西芮城,也有人认为是陕西韩城)。秦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在他仰天长叹的时候,一群晋国的流浪汉救了他,并继续冲锋陷阵,结果是晋军大败,晋惠公当了俘虏。秦穆公拟杀了他祭祀天地。秦穆公的夫人,即是申生的姐姐,为了夷吾生命身穿孝服向穆公哀求。秦穆公答应了,让晋国派使臣到王城会盟。

  在晋惠公背信弃义、和被伤害的秦国交锋又丧师辱国被俘后,阴饴甥作为战败国的代表,面对仁厚的秦穆公,理屈不容置疑,但是他并未词穷。他利用回答问题机会,巧妙地表述了晋国国内的舆论倾向,向秦穆公施加压力;引用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认识,喻请秦穆公权衡利弊,以博大的胸怀宽恕罪人。能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卑不亢并使得晋惠公脸面尚存,阴饴甥的外交辞令可谓典范。

  文中所述阴饴甥的辩词,确实很精彩。但是须注意,这并非是谈判的开始,而是事件的整体结果已经明确,他的辩词不过是尾声随笔而已。不是阴饴甥保住了晋惠公的命。秦穆公没有杀晋惠公祭祀神明,绝非是被阴饴甥吓住了,而是周天子的干涉。天子以晋

和周同宗为由,不允许杀。而申生的姐姐,也即穆公的夫人穆姬“衰絰涕泣”,也是功不可没。最重要的,还有晋惠公的态度。当两国国君会盟,秦穆公许可他回国时,晋惠公先派阴饴甥回晋,说明他已经没有面目再回国拜社稷,请诸臣立太子圉(yu),这就使得“晋人皆哭”。于是在阴饴甥回到王城后,才有了本文的问答。

  晋惠公的态度,已经埋下了他与秦穆公无法真正和解、也是秦晋将继续为敌的伏笔。实际上他回国后,两家都未停止行动。晋惠公马上杀了亲秦的重臣,秦穆公也消灭了梁国。这梁国是夷吾逃亡避难的处所,也是太子圉母亲的娘家,得知这一信息,作为会盟后的晋国人质,太子圉就产生了逃跑回国的念头,并很快地付诸行动。他的逃走和继位后的作为,促使秦穆公下定了决心,辅助重耳!

  秦晋韩原之战正值春秋诸侯争霸全面展开的时候,形势是瞬息万变。文中的人物,其命运也变幻莫测,对此,下面再作一简略的交待。

  这一时期,郑庄公的霸业不复存在,齐桓公早已经成为各诸侯的首领;但是楚成王在中南独树一帜,扩展版图夯实了基础,军事上也和齐桓公能平分秋色;宋襄公虽说气力不济,只因为封爵最高,再满口仁义道德,就自命不凡想弄个头头当当,不过诸侯间认得的只是实力!

没有人肯买宋襄公的账。齐桓公有楚成王掣肘,手就不能伸得太长,于是,西北的秦穆公在百里傒、蹇叔、孟明视的辅佐下,发展经济、精兵厉武,国力日渐强盛。在外交上,他安定周边诸侯小国,平剿作乱侵扰的诸戎少数民族武装,对于近邻晋国,则更是倾注了心血。晋武公统一后就撒手西去,其子晋献公平顺没有几年,便因家事纷争祸起萧墙。秦穆公因是女婿,在晋献公死后,即辅佐夷吾入主。俨然一派霸主形象。但晋惠公背信弃义反与秦为敌,最后导致韩原大战。经阴饴甥努力,晋惠公获释,两国缔结了盟约,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到秦国为人质。秦穆公仍然力求与晋的和平共处,就将宗室女子许配给姬圉,这就是怀赢——后来姬圉继位,称晋怀公,女为赢姓故称。但是姬圉却一直对秦囚惠公事耿耿于怀,他是偷偷逃回晋国的,怀赢作为妻子、女儿,决定不负任何一方,姬圉逃走时她没有声张,也拒绝同行,所以很得秦穆公赏识。晋怀公继位后决心铲除重耳,令跟随重耳的诸臣立即回国,否则灭其家族!晋国国内大开杀戒,秦穆公也下定了决心,从楚国招重耳。楚成王认定“楚远秦近,秦君贤,子其勉行”,礼送重耳到秦国。秦穆公将怀赢嫁给重耳,她因改嫁,以及重耳后来掌国成为晋文公,就改称文赢。秦穆公

发兵送重耳入晋,杀晋怀公立重耳。阴饴甥即吕甥阴谋烧宫殿刺杀晋文公,文公得知后逃走,和秦穆公会于王城。阴饴甥引兵没能杀了晋文公,反被秦穆公所杀。

  阴饴甥在这时奉命到秦国求和,实在是既理屈又尴尬。但是他在回答秦穆公的时候,阴饴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部分,一正一反,既承认晋侯过错,向秦服罪;又表明晋国的士气不可轻侮,态度软硬兼施,不亢不卑,把话说的恰到好处这个时候的他不但没有词穷,反而能振振有词地把秦穆公说服,以自己的庄重自持、气节凛然、才智纵横,既赢得了秦穆公的尊重与款待,又不辱使命,达到了营救自己国君的目的。这真是一篇饱含思想智慧的的外交辞令。阴饴甥的精彩辩词,让他的外交辞令可称典范。

作者简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

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改馆晋侯,馈七牢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7962.html

上一篇: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