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历史小故事 关于辣椒的书籍_爱情诗歌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爱情诗歌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 关于辣椒的书籍

发布时间:2023-06-02 14:40:32

分类:爱情诗歌发布者:陌颜
有的!推薦《中國食物辣史:辣椒在中國的四百年》,這是一本是由學術論文改寫成大衆向科普讀物的辣椒曆史書。
《中國食物辣史》封面書的主要内容講述了辣椒從明代進入中國,由慢到快地改變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面貌的過程,記錄和考證了關于辣椒的很多重要時間節點,也分析了辣椒在中國文化中的内涵。
俗話說的好“湖南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在很多外國人的印象中,辣味也是中餐的标志性味道之一,根據中國農業部發布的資料,中國的辣椒産量(含蔬菜類辣椒)世界第一。
我們的身邊中有衆多的辣味飲食,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濃郁的辣文化,吃辣椒驅寒,挂辣椒辟邪。《中國食物辣史》是一本頗有趣味的大衆向科普讀物,記錄和考證了關于辣椒的很多重要時間節點,講述了辣椒的前世今生。作者曹雨是曆史學博士,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後。
一、辣椒的起源中國是辛香料的種植大國以及使用大國,中國飲食是調味料的集大成者。所謂“一菜多味,百菜千味”正是對中餐菜系最形象的形容,而辣椒是當今中國九大菜系中川菜、雲貴菜、湖北菜、湘菜等四種地域菜系中最重要的調味品。
辣椒原産于美洲。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辣椒作爲香辛料被帶回了歐洲,然後經由通商、海盜、走私等等各種渠道,走向世界。
明朝萬曆末期(大約1590年代)辣椒進入中國内陸,當時正值中國白銀貨币化,開放對外貿易,辣椒,番茄,茄子,馬鈴薯,番薯,菠蘿,玉米,花生,葵花,南瓜,腰果,豆角,煙草等等原産于美洲的作物紛紛來到中國。
辣椒在中國先後有多種叫法,流傳較廣的分别有番椒,海椒,辣子等等,番椒就和番茄、番薯一樣,帶個“番”字,也可以說明它“外來者”的身份。
二、辣椒在中國的發展曆程我國與辣椒結緣至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曹雨在《中國食物辣史》中,結合大量資料,闡述了辣椒在中國的發展曆程:。
第一階段:作爲“觀賞植物”。
辣椒進入中國的最初100年,并不被當成一種調味品,而是一種作爲奇特的觀賞植物,偶爾也作爲一種藥用植物(僅外用),似乎它的食用方法并未一同傳入,就像得到硯台但沒有得到使用方法的歐洲人,隻能将硯台當做一塊奇怪的石頭擺件。
第二階段:開始進入中國人的飲食,貴州首先“辣椒代鹽”。
康熙年間(大約1690年代),辣椒才開始進入中國人的飲食之中,但是食用辣椒的地理範圍還很小,僅限于貴州東部和湘黔交界的山區。
最早的辣椒食用記錄出現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編著的貴州《思州府志》中。
長期的糧食緊缺,形成了中國老百姓少肉食,多菜蔬、重調味的飲食風格。百味鹹爲先,醬菜、豆腐乳等傳統調味醬料的制作需要使用大量的鹽,但貴州沒有鹽井,交通也并不便利,因而鹽價高昂,嘗試辣椒替代食鹽是貴州土民和苗民嚴重缺鹽的無奈之舉,在辣椒代鹽之前,他們已經嘗試過多種代鹽方法。
《中國食物辣史》第49頁插圖第三階段:從貴州緩慢擴散。
自清朝康熙末年以來,曆經雍正、乾隆年間(1723-1795年)貴州各地已經普遍大量地食用辣椒了,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中醫對辣椒的認知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發展。
東部沿海地區也出現了零星的、不成片的區域食辣習俗,曹雨在《中國食物辣史》中傾向認爲這些局部的食俗是獨自發生的,隻是因爲條件限制未能擴散開來。
第四階段:在中國西南山區迅速擴散,奠定“食辣版圖”。
清朝嘉慶年(1796-1820年)以後,貴州、湖南、四川、江西幾省開始普遍種植辣椒,辣椒在中國西南山區迅速擴散,到二十世紀初(大約1900年代),已經形成一個以貴州爲地理中心,北至陝西關中,南至廣西柳州,東至浙江衢州,西至藏區的“長江中下遊重辣地區”。
本人根據《中國食辣史》56頁内容繪制不過此時,即使是在重辣區的大型城市(如成都、武漢、長沙、西安)的富裕階層中,辣味飲食仍被視爲一種貧窮的飲食習慣而遭到抗拒;但鄉村中的富農和地主已養成吃辣習慣。
第五階段:打破“飲食階層”藩籬。
辣椒在南方山區貧農中頗受歡迎,給辣椒打上了“窮人的副食”的階級烙印。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接踵而至的一連串革命使中國舊有的階級飲食格局出現碎片化的情況,使得辣椒有了被社會各階層接受的前提。
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開始了當代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迅速的城市化使得數以億計的移民進入城市,廉價而熱烈的辣味,首先在滿地碎片的飲食文化中被挑選出來,伴随着中國人熱火朝天的現代化建設進程走遍中華大地。
到2000年左右,辣椒在中國飲食中已基本完成全面蔓延。辣條、小魚仔、豆幹、鴨脖、泡椒鳳爪等一系列辣味小零食也是在這一時期出現并盛行全國的。
第六階段:移民創造的“辣味飲食文化”席卷全國。
中國飲食的辣味特征在近二十年中越來越強烈,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2%劇增到2016年的56.10%,中國急速成長的大型城市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受到了辣味飲食的沖擊。
大型城市流動人口主要集中在20-45歲之間,他們也是辣味飲食的主要消費年齡段,辣味飲食屬于相對廉價的飲食,更符合移民、年輕人群的消費能力,而當辣味飲食成爲流行時,又能帶動社交團體消費。
于是伴随着城鎮化的高速發展,移民們創造了“城市辣味飲食文化”。
三、吃辣“又痛又快樂”吃辣是一件“痛”并“快樂”的事情,這可不是随便說說。
辣椒屬于茄科,就科屬來說,馬鈴薯、茄子、枸杞都是辣椒的親戚。
但辣椒中含有一種獨特的辣素,名爲辣椒素(Capsaicin),蒜、韭菜等含有的辣素是蒜辣素(Allicin),兩者分子式不同,嘗起來有相近的刺激感,但蒜辣素受熱時易分解,因此蒜和蔥燒熟了就不太辣了;而辣椒素則很穩定。因此,辣椒就非常适合習慣将食材與調味料一同烹煮的中餐。
于是在辣椒進入中國的400多年間,它超越了花椒、茱萸、胡椒、芥辣等“本土辣”,成爲最受歡迎的辣味調味品。
辣椒素作爲辣椒的活性成分,不會激活味蕾,實際上嘗起來是沒味道的,但可以産生一種灼熱的痛感。
皮膚等沒有味蕾的部位接觸辣椒也會感到“火辣辣”,所以說辣味其實是一種痛覺。
人體有自我保護機制,在身體感到疼痛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内啡肽”,一種自分泌的類嗎啡物質,能起到鎮痛和産生快感的作用。
辣椒使人産生痛覺,但又沒有實際的危險,卻能欺騙大腦産生令人愉悅的内啡肽,感覺非常“爽”。
愛吃辣就和喜歡坐過山車,或是熱衷看恐怖電影一樣,都是欺騙大腦釋放内啡肽而産生愉悅感的行爲,又不處于真正的危險當中,是一種良性自虐機制。
吃辣椒的能力實際上是一種忍受痛苦的能力,人長期吃辣椒,對疼痛的耐受力就增強,反之,長期不吃辣椒,忍痛能力下降,吃辣能力自然也就下降。
四、辣椒在中國的文化内涵我們說起“辣椒”時,除了作爲食物的辣椒,還會聯想起它的“文化符號”,例如性格身材火辣的“辣妹”;湘菜館、川菜館火紅的裝飾元素;過年家門口懸挂紅辣椒串兒;或是宋祖英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辣妹子》。
随着辣椒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也賦予辣椒越來越多的隐喻,這種來自美洲的作物漸漸變成了文化意義上的“中國的辣椒”。
辣椒在中國的隐喻體系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經驗性的“熱”。
辣椒嘗起來“熱”,這是一種直接的感受,這一層隐喻與姜、蒜等其他辣味的食材是共享的。
第二層次:聯想到的“辛熱”。
因爲辣椒嘗起來“熱”,聯想到“火”,經過想象與涵化轉變爲中醫體系中的“辛熱”,這是一個抽象概念。
第三層次:引申出的隐喻,如“上火”、“祛濕”、“革命”、“辟邪”等。
這一層次是由第二層的抽象概念“辛熱”引申出來的,例如“上火”與“祛濕”是民間對辣椒常見的食療認知。
辣椒的文化含義多寡,因地區而不同,重辣區的湖南、貴州,辣椒有關的俗語就很多,廣東、福建等清淡飲食地區則很少,南北差異也很大。
本人根據《中國食辣史》内容繪制的思維導圖曹雨在《中國食物辣史》中用平實的語言,深入淺出了介紹了辣椒在中國的起源和發展曆程,不僅展示了辣椒與中國結緣的長長畫卷,也分析了辣椒在中國文化中的内涵。辣椒從明代進入中國,由慢到快地改變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面貌,有的人“無辣不歡”,有人認爲辣椒破壞了食材本來的味道,無論你如何看它,它都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如果你對辣椒有更多的好奇,不妨親自翻開《中國食物辣史》,讀完後會對辣椒在中國的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TheEnd-。
我是聶梓吟,分享原創書評,歡迎與我多多交流喔~^0^。


以上就是經典的曆史小故事 關于辣椒的書籍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有的!推荐《中国食物辣史: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这是一本是由学术论文改写成大众科普读物的辣椒历史书。
《中国食物辣史》封面书的主要内容讲述了辣椒从明代进入中国,由慢到快地改变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面貌的过程,记录和考证了关于辣椒的很多重要时间节点,也分析了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
俗话说的好“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在很多外国人的印象中,辣味也是中餐的标志性味道之一,根据中国农业部发布的资料,中国的辣椒产量(含蔬菜类辣椒)世界第一。
我们的身边中有众多的辣味饮食,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浓郁的辣文化,吃辣椒驱寒,挂辣椒辟邪。《中国食物辣史》是一本颇有趣味的大众向科普读物,记录和考证了关于辣椒的很多重要时间节点,讲述了辣椒的前世今生。作者曹雨是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后。
一、辣椒的起源中国是辛香料的种植大国以及使用大国,中国饮食是调味料的集大成者。所谓“一菜多味,百菜千味”正是对中餐菜系最形象的形容,而辣椒是当今中国九大菜系中川菜、云贵菜、湖北菜、湘菜等四种地域菜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
辣椒原产于美洲。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辣椒作为香辛料被带回了欧洲,然后经由通商、海盗、走私等等各种渠道,走向世界。
明朝万历末期(大约1590年代)辣椒进入中国内陆,当时正值中国白银货币化,开放外贸易,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番薯,菠萝,玉米,花生,葵花,南瓜腰果豆角,烟草等等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纷纷来到中国。
辣椒在中国先后有多种叫法,流传较广的分别有番椒,海椒,辣子等等,番椒就和番茄、番薯一样,带个“番”字,也可以说明它“外来者”的身份。
二、辣椒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国与辣椒结缘至今已经四百多年了,曹雨在《中国食物辣史》中,结合大量资料,阐述了辣椒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作为“观赏植物”。
辣椒进入中国的最初100年,并不被当成一种调味品,而是一种作为奇特的观赏植物,偶尔也作为一种药用植物(仅外用),似乎它的食用方法并未一同传入,就像得到砚台但没有得到使用方法的欧洲人,只能将砚台当做一块奇怪的石头摆件。
第二阶段:开始进入中国人的饮食,贵州首先“辣椒代盐”。
康熙年间(大约1690年代),辣椒才开始进入中国人的饮食之中,但是食用辣椒的地理范围还很小,仅限于贵州东部和湘黔交界的山区。
最早的辣椒食用记录出现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编著的贵州《思州府志》中。
长期的粮食紧缺,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少肉食,多菜蔬、重调味的饮食风格。百味咸为先,酱菜、豆腐乳等传统调味酱料的制作需要使用大量的盐,但贵州没有盐井,交通也并不便利,因而盐价高昂,尝试辣椒替代食盐是贵州土民和苗民严重缺盐的无奈之举,在辣椒代盐之前,他们已经尝试过多种代盐方法。
《中国食物辣史》第49页插图第三阶段:从贵州缓慢扩散
自清朝康熙末年以来,历经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年)贵州各地已经普遍大量地食用辣椒了,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中医对辣椒的认知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也出现了零星的、不成片的区域食辣习俗,曹雨在《中国食物辣史》中倾向认为这些局部的食俗是独自发生的,只是因为条件限制未能扩散开来。
第四阶段:在中国西南山区迅速扩散,奠定“食辣版图”。
清朝嘉庆年(1796-1820年)以后,贵州、湖南、四川、江西几省开始普遍种植辣椒,辣椒在中国西南山区迅速扩散,到二十世纪初(大约1900年代),已经形成一个以贵州为地理中心,北至陕西关中,南至广西柳州,东至浙江衢州,西至藏区的“长江中下游重辣地区”。
本人根据《中国食辣史》56页内容绘制不过此时,即使是在重辣区的大型城市(如成都、武汉、长沙、西安)的富裕阶层中,辣味饮食仍被视为一种贫穷的饮食习惯而遭到抗拒;但乡村中的富农和地主已养成吃辣习惯。
第五阶段:打破“饮食阶层”藩篱。
辣椒在南方山区贫农中颇受欢迎,给辣椒打上了“穷人的副食”的阶级烙印。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接踵而至的一连串革命使中国旧有的阶级饮食格局出现碎片化的情况,使得辣椒有了被社会各阶层接受的前提。
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了当代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迅速的城市化使得数以亿计的移民进入城市,廉价而热烈的辣味,首先在满地碎片的饮食文化中被挑选出来,伴随着中国人热火朝天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走遍中华大地。
到2000年左右,辣椒在中国饮食中已基本完成全面蔓延。辣条小鱼仔、豆干、鸭脖泡椒凤爪等一系列辣味小零食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并盛行全国的。
第六阶段:移民创造的“辣味饮食文化”席卷全国。
中国饮食的辣味特征在近二十年中越来越强烈,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剧增到2016年的56.10%,中国急速成长的大型城市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辣味饮食的冲击。
大型城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他们也是辣味饮食的主要消费年龄段,辣味饮食属于相对廉价的饮食,更符合移民、年轻人群的消费能力,而当辣味饮食成为流行时,又能带动社交团体消费。
于是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移民们创造了“城市辣味饮食文化”。
三、吃辣“又痛又快乐”吃辣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这可不是随便说说。
辣椒属于茄科,就科属来说,马铃薯、茄子、枸杞都是辣椒的亲戚
但辣椒中含有一种独特的辣素,名为辣椒素(Capsaicin),蒜、韭菜等含有的辣素是蒜辣素(Allicin),两者分子式不同,尝起来有相近的刺激感,但蒜辣素受热时易分解,因此蒜和葱烧熟了就不太辣了;而辣椒素则很稳定。因此,辣椒就非常适合习惯将食材与调味料一同烹煮的中餐。
于是在辣椒进入中国的400多年间,它超越了花椒、茱萸、胡椒、芥辣等“本土辣”,成为最受欢迎的辣味调味品。
辣椒素作为辣椒的活性成分,不会激活味蕾,实际上尝起来是没味道的,但可以产生一种灼热的痛感。
皮肤等没有味蕾的部位接触辣椒也会感到“火辣辣”,所以说辣味其实是一种痛觉。
人体有自我保护机制,在身体感到疼痛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内啡肽”,一种自分泌的类吗啡物质,能起到镇痛和产生快感的作用。
辣椒使人产生痛觉,但又没有实际的危险,却能欺骗大脑产生令人愉悦的内啡肽,感觉非常“爽”。
爱吃辣就和喜欢坐过山车,或是热衷看恐怖电影一样,都是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而产生愉悦感的行为,又不处于真正的危险当中,是一种良性自虐机制。
吃辣椒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忍受痛苦的能力,人长期吃辣椒,对疼痛的耐受力就增强,反之,长期不吃辣椒,忍痛能力下降,吃辣能力自然也就下降。
四、辣椒在中国的文化内涵我们说起“辣椒”时,除了作为食物的辣椒,还会联想起它的“文化符号”,例如性格身材辣的“辣妹”;湘菜馆、川菜馆火红的装饰元素;过年家门口悬挂红辣椒串儿;或是宋祖英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辣妹子》。
随着辣椒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也赋予辣椒越来越多的隐喻,这种来自美洲的作物渐渐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中国的辣椒”。
辣椒在中国的隐喻体系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经验性的“热”。
辣椒尝起来“热”,这是一种直接的感受,这一层隐喻与姜、蒜等其他辣味的食材是共享的。
第二层次:联想到的“辛热”。
因为辣椒尝起来“热”,联想到“火”,经过想象与涵化转变为中医体系中的“辛热”,这是一个抽象概念
第三层次:引申出的隐喻,如“上火”、“祛湿”、“革命”、“辟邪”等。
这一层次是由第二层的抽象概念“辛热”引申出来的,例如“上火”与“祛湿”是民间对辣椒常见的食疗认知。
辣椒的文化含义多寡,因地区而不同,重辣区的湖南、贵州,辣椒有关的俗语就很多,广东、福建等清淡饮食地区则很少,南北差异也很大。
本人根据《中国食辣史》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曹雨在《中国食物辣史》中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了介绍了辣椒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不仅展示了辣椒与中国结缘的长长画卷,也分析了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辣椒从明代进入中国,由慢到快地改变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面貌,有的人“无辣不欢”,有人认为辣椒破坏了食材本来的味道,无论你如何看它,它都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对辣椒有更多的好奇,不妨亲自翻开《中国食物辣史》,读完后会对辣椒在中国的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TheEnd-。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喔~^0^。


以上就是经典的历史小故事 关于辣椒的书籍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无名碎词之深藏

听闻不了你的近况也无法知晓我的惆怅以为两相忘,是谁在心上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日常时间去衡量,缘分去定夺现实无法阻挡,情意放肆流淌还是深藏,让它过往最好忘记,不再...[全文阅读]

抚摸碎片

耽搁到今日的,是前世未写完的情书。风来不及想念,便匆忙的不见。回望往昔的背影太多的碎片散落在时间的雾里,被一层层落叶掩埋。是金色的芬芳年华,枫叶飘飘零,人间仿苦...[全文阅读]

形容女人胸大诗句

看来我在知乎诗词圈只能回答这种不正经的问题了么?坐等掉粉!。隐约兰胸,菽发初匀,玉脂暗香。似罗罗翠叶,新垂桐子;盈盈紫药,乍擘莲房。窦小含泉,花翻露蒂,两两巫峰最断肠。...[全文阅读]

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

望着你望着你的走来望着你的走去总感觉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你和我相聚难离别就容易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相聚欢喜容易分离爱分离难相聚是你我的感觉容易悲哀容易...[全文阅读]

描写女孩子的外貌段,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传神的人物外貌描写?

美女篇:。林黛玉_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全文阅读]

太史慈

我一直很喜欢的,或者在没看三国演义之前就听说过的,不知道算不算名句:。1.。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这句话其实没说完,但我喜欢前...[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经典的历史小故事 关于辣椒的书籍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31145.html

上一篇:描写离别的诗句古诗(精选10篇)

下一篇:更多爱情诗歌

爱情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爱情诗歌文章

精选爱情诗歌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爱情诗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