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石竹花的段落,古人关于石竹的诗词撷拾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描写石竹花的段落,古人关于石竹的诗词撷拾

发布时间:2022-06-15 21:10:0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陌颜
古人關于石竹的詩詞撷拾。
枯木整理。
石竹是我國古代名花之一,在我國各地都有分布,有的在山頂河谷,有的在沙地山坡,有的草甸平川,是春秋常見花卉之一,石竹株型低矮,莖稈似竹,葉叢青翠,花期特長,從暮春季節可開至仲秋,在溫室盆栽藝養可以花開四季。花朵繁茂,此起彼伏,花色有白、粉、紅、粉紅、大紅、紫、淡紫、黃、藍等,五彩缤紛,變化萬端。因此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
古人評梅、蘭、竹、菊爲四君子,竹子作爲其中之一,經常作爲書畫内容,陳挂于書房客廳,不少人則将梅蘭竹菊用花盆藝養,修身養性,曆經日月,造化之功,非常惬意。竹子屬于叢生,一般盆養比較困難,更多則在庭院池沼旁邊栽植,而石竹株型矮小,莖節膨脹,頗似竹子,再加上花色豔麗,次第開放,暮春至深秋,花開不敗,因此,古人用石竹命名,并且盆栽玩賞。
石竹盆栽藝養曆史悠久,現在流傳下來的不少文人墨客關于石竹的詩詞,就是一個明證。石竹花色漂亮,花樣可人,花團錦簇,因此很早就被服裝制作者們把圖案印染在絲綢上,尤其是女式服裝,整齊排列,非常美觀,體現了古人的審美觀。
“詩仙”李白的《宮中行樂詞其一》裏面前四句:“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說明最遲在唐朝就把石竹印在絲織品上。
唐朝詩人“東臯子”王績的《石竹詠》:“萋萋結綠枝,晔晔垂朱英。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歎息聊自思,此生豈我情。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用石竹的鮮豔,轉瞬凋零,進而歎息人生,略有頹廢,轉而坦然,樂觀面對。
唐朝詩人陸龜蒙的《石竹花詠》:“曾看南朝畫國娃,古蘿衣上碎明霞。而今莫共金錢鬥,買卻春風是此花。”,就說明了在絲織品上印染石竹圖樣,鮮豔得就像朝霞一般。
唐代司空曙在《雲陽寺石竹花》寫道:“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争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描寫石竹花期很長,從春到秋,顔色豔麗,白色紅色都嬌豔于其他花卉。
宋代政治家詩人王安石愛慕石竹之美,又憐惜它不被人們所賞識,寫下《石竹花二首》:“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退公詩酒樂華年,欲取幽芳近绮筵。種玉亂抽青節瘦,刻缯輕染绛花圓。風霜不放飄零早,雨露應從愛惜偏。已向美人衣上繡,更留佳客賦婵娟。”,可見石竹花用作女子服裝印花習俗在宋代也很普遍。
宋朝大詞人蘇轼的也有關于石竹的詩,《奉和成伯兼戲禹功》:“金錢石竹道傍秋,翠帶紅裙馬上讴。無限小兒齊拍手,山公又作習池遊。”,成伯是蘇轼的朋友,習池是湖北著名景點,秋天石竹開放,天真爛漫,人們出遊的景象。
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詩人張耒,有一首《石竹》:““真竹乃不華,爾獨豔暮春。何妨兒女眼,謂爾勝霜筠。世無王子猷,豈有知竹人。粲粲好自持,時來稱此君。”。贊賞石竹更勝竹,隻可惜人們不識欣賞,用石竹來自喻,希望有賞識之人。
號稱“梅妻鶴子”的宋朝詞人和靖先生林逋的《山舍小軒有石竹二叢鬨然秀發因成二章》:“麝香眠後露檀勻,繡在羅衣色未真。斜倚細叢如有恨,冷搖數朵欲生春。階前紅藥推詞客,籬下黃花重古人。今日含毫與題品,可憐殊不愧清新。”。把石竹描寫的清新脫俗,用書畫難以描述其色彩鮮豔,竟連芍藥和菊花都要輸其一分。
愛國詩人陸遊也有不少關于石竹的詩詞,其中一首《秋思》:“身似龐翁不出家,一窗自了淡生涯。山姜零落初成子,石竹凄涼半吐花。寒澗挹泉供試墨,堕巢篝火喚煎茶。掩關本意君知否?兩耳衰年不耐嘩。”,用花拟人,描述自己的心态。
古人關于石竹的詩詞很多,難以一一列舉,各因心情而異,描述景物心态以及志向,唯一不變的是石竹的花開鮮豔和爛漫。
2017-9-2榆木齋(yumuzhai)。

以上就是描寫石竹花的段落,古人關于石竹的詩詞撷拾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古人关于石竹的诗词撷拾。
枯木整理。
石竹是我国古代名花之一,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有的在山顶河谷,有的在沙地山坡,有的草甸平川,是春秋常见花卉之一,石竹株型低矮,茎秆似竹,叶丛青翠,花期特长,从暮春季节可开至仲秋,在温室盆栽藝养可以花开四季。花朵繁茂,此起彼伏,花色有白、粉、红、粉红、大红、紫、淡紫、黄、蓝等,五彩缤纷,变化万端。因此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古人评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竹子作为其中之一,经常作为书画内容,陈挂于书房客厅,不少人则将梅兰竹菊用花盆藝养,修身养性,历经日月,造化之功,非常惬意。竹子属于丛生,一般盆养比较困难,更多则在庭院池沼旁边栽植,而石竹株型矮小,茎节膨胀,颇似竹子,再加上花色艳丽,次第开放,暮春至深秋,花开不败,因此,古人用石竹命名,并且盆栽玩赏。
石竹盆栽藝养历史悠久,现在流传下来的不少文人墨客关于石竹的诗词,就是一个明证。石竹花色漂亮,花样可人,花团锦簇,因此很早就被服装制作者们把图案印染在丝绸上,尤其是女式服装,整齐排列,非常美观,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
“诗仙”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其一》里面前四句:“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说明最迟在唐朝就把石竹印在丝织品上。
唐朝诗人“东皋子”王绩的《石竹咏》:“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用石竹的鲜艳,转瞬凋零,进而叹息人生,略有颓废,转而坦然,乐观面对。
唐朝诗人陆龟蒙的《石竹花咏》:“曾看南朝画国娃,古萝衣上碎明霞。而今莫共金钱斗,买却春风是此花。”,就说明了在丝织品上印染石竹图样,鲜艳得就像朝霞一般。
唐代司空曙在《云阳寺石竹花》写道:“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描写石竹花期很长,从春到秋,颜色艳丽,白色红色都娇艳于其他花卉。
宋代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爱慕石竹之美,又怜惜它不被人们所赏识,写下《石竹花二首》:“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风”,“退公诗酒乐华年,欲取幽芳近绮筵。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风霜不放飘零早,雨露应从爱惜偏。已向美人衣上绣,更留佳客赋婵娟。”,可见石竹花用作女子服装印花习俗在宋代也很普遍。
宋朝大词人苏轼的也有关于石竹的诗,《奉和成伯兼戏禹功》:“金钱石竹道傍秋,翠带红裙马上讴。无限小儿齐拍手,山公又作习池游。”,成伯是苏轼的朋友,习池是湖北著名景点,秋天石竹开放,天真烂漫,人们出游的景象。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诗人张耒,有一首《石竹》:““真竹乃不华,尔独艳暮春。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赞赏石竹更胜竹,只可惜人们不识欣赏,用石竹来自喻,希望有赏识之人。
号称“梅妻鹤子”的宋朝词人和靖先生林逋的《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鬨然秀发因成二章》:“麝香眠后露檀匀,绣在罗衣色未真。斜倚细丛如有恨,冷摇数朵欲生春。阶前红药推词客,篱下黄花重古人。今日含毫与题品,可怜殊不愧清新。”。把石竹描写的清新脱俗,用书画难以描述其色彩鲜艳,竟连芍药和菊花都要输其一分。
爱国诗人陆游也有不少关于石竹的诗词,其中一首《秋思》:“身似庞翁不出家,一窗自了淡生涯。山姜零落初成子,石竹凄凉半吐花。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唤煎茶。掩关本意君知否?两耳衰年不耐哗。”,用花拟人,描述自己的心态
古人关于石竹的诗词很多,难以一一列举,各因心情而异,描述景物心态以及志向,唯一不变的是石竹的花开鲜艳和烂漫。
2017-9-2榆木斋(yumuzhai)。

以上就是描写石竹花的段落,古人关于石竹的诗词撷拾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石竹花的段落,古人关于石竹的诗词撷拾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4242.html

上一篇:描写灯笼的小作文,语文老师推荐:小学1-6年级春节作文范文!

下一篇:更多古风词韵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