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6-23 00:25:0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风在喃我在听

出自兩漢賈誼的《論積貯疏》

  管子曰:“倉廪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衆,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産何得不蹶!

  漢之爲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爲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裏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衆,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争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将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餘,何爲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廪廪也,竊爲陛下惜之。

  節

節自《漢書·食貨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事。古代的人說:“一個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餓;一個女子不織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凍。”生産東西有時節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麽社會财富一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爲細緻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現在人們棄農經商(不生産而)吃糧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國家的命運将要覆滅,沒有人去挽救;生産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錯過季節不下雨,百姓就将憂慮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納不了稅,朝廷就要出賣爵位,百姓就要出賣兒女。這樣的事情皇上已經耳有所聞了,哪有治理國家已經危險到這種地步而皇上不震驚的呢?

  世上有災荒,這是自然界常有的現象,夏禹、商湯都曾遭受過。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裏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麽去救濟災區?如果突然邊境上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麽去發放糧饷?假若

兵災旱災交互侵襲,國家财富極其缺乏,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歹徒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政治的力量還沒有完全達到各地,邊遠地方敢于同皇上對抗的人,就一同舉兵起來造反了。于是皇上才驚慌不安地謀劃對付他們,難道還來得及嗎?

  積貯,是國家的命脈。如果糧食多财力充裕,幹什麽事情會做不成?憑借它去進攻就能攻取,憑借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借它去作戰就能戰勝。使敵對的人歸降,使遠方的人順附,招誰而不來呢?現在如果驅使百姓,讓他們歸向農業,都附着于本業,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工商業者和不勞而食的遊民,都轉向田間從事農活,那麽積貯就會充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本來可以做到使國家富足安定,卻竟造成了這種令人危懼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注釋管子:即管仲。後人把他的學說和依托他的著作,編輯成《管子》一書,共二十四卷。倉:貯藏谷物的建築物。《呂氏春秋·仲秋》:“修囷(qūn)倉。”高誘注:“圓曰囷,方曰倉。”廪:米倉。實:充實,滿。而:同“則”,就,連詞。禮節:禮儀法度。不足:指衣食不足,缺吃少穿。治:治理,管理。及:到。未之嘗聞:即“未嘗聞之”,沒有聽說過這回事。未嘗,不曾。副詞。之,指“民不足

而可治”,代詞在否定句中作賓語,一般要前置。古之人:亦指管子,以下四句引自《管子·輕重甲》,與原文略有出入。夫:古代對成年男子的通稱。或:有的人,代詞。生之有時:生産有時間的限制。之,指物資财富,代詞。亡:同“無”。度:限制,節制。則:那麽,連詞。物力:指财物,财富。屈:竭,窮盡。至:極,副詞。孅(xiān):通“纖”,細緻。悉:詳盡,周密。畜:同“蓄”,積聚,儲藏。恃:依賴,依靠。背本趨末:放棄根本的事,去做不重要的事,此處是指放棄農業而從事工商業。古代以農桑爲本業,工商爲末業。背,背離,背棄。是:這,代詞,作主語。殘:害,危害,禍害。淫侈(chǐ)之俗:奢侈的風氣。淫,過分,副詞。以:連詞。長(zhǎng):增長。賊:害,危害,禍害。公行;公然盛行。即“莫或止之”,沒有人去稍微制止它一下。莫,沒有人,代詞。之,代詞,指“殘賊公行”之事。是“止”的賓語,前置。或,副詞,有“稍微”、“稍稍”之意。大命:國家的命運。将:将要,副詞。泛:通“覂”,翻覆,覆滅。振救,拯救,挽救。生之者:生産糧食、财物的人。靡:耗費。漢之爲漢:意謂漢朝自從建立政權以來。這是個主謂短語,“之”是用于短語主、謂之間的助詞。爲,成爲

,動詞幾:将近,副詞。公私:國家和個人。猶:還,仍然,副詞。可哀痛:指積蓄少得使人痛心。失時:錯過季節。雨:下雨,動詞。且:将,副詞。狼顧:狼性多疑,行走時常回頭看,以防襲擊,比喻人有後顧之憂。此處形容人們看到天不下雨的憂慮不安。歲惡:年景不好。惡,壞。不入:指納不了稅。“入”是“納”的意思。請賣爵(jué)子:即請爵賣子。指富者向國家繳糧買爵位,貧者賣兒女爲生。漢朝有公家出賣爵位以收取錢财的制度。既:已經,副詞。聞耳:聞于耳,指上述嚴重情況傳到了皇帝的耳中。安:哪裏,副詞。爲:治理。阽危:危險。阽,臨近。若是:如此,象這個樣子。上:皇上,皇帝。饑穰:荒年和豐年。此處爲偏義複詞,隻指荒年。饑,災荒,《墨子·七患》:“五谷不收謂之饑。”穰,莊稼豐熟。天之行也:是自然界的固有現象。天,大自然。行,常道,規律。禹、湯被之:禹,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原爲夏後氏部落領袖,奉舜命治水有功,舜死後繼其位。湯,商朝的開國君主。被:遭,受。之:代詞,指“饑穰”。傳說禹時有九年的水災,湯時有七年的旱災。即:如果,假如,連詞。方二三千裏:縱橫各二三千裏。胡以:何以,用什麽。胡,代詞。以,介詞。相:副詞,兼有指

代接受動作一方的作用,此處指“方二三千裏”的災區。恤:周濟,救濟。卒然:突然。卒,通“猝”。急:緊急情況,指突然爆發的戰争。饋:進食于人,此處指發放糧饷,供養軍隊。兵:兵災,戰禍,戰争。乘:因,趁。大:非常,十分,副詞。屈:缺乏。徒:同夥。衡擊:橫行劫掠攻擊。衡,通“橫”。罷(pí):通“疲”。羸(léi):瘦弱。易:交換。畢:完全,副詞。通:達。能:是衍文。疑者:指對朝廷反抗的人。疑:同“拟”,指與皇帝相比拟,較量。并:一同,副詞。舉:舉兵。争起:争先起來鬧事。乃:才,副詞。駭:受驚,害怕。圖:謀劃,想辦法對付。豈:難道,副詞。夫:助詞,用在全句之前,表示一種要闡發議論的語氣。大命:大命脈,猶言“頭等大事”。苟:如果,假如,連詞。粟:此處泛指糧食。何爲:做什麽事。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爲,動詞。以:憑,靠,介詞,後面省略賓語“之”。則:就,連詞。懷敵:使敵對者來歸順。懷,歸向,使動用法。附遠:使遠方的人順附。附,使動用法。招:招撫。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毆:通“驅”,驅使。歸之農:使動雙賓語,使之歸農。著:“着”的本字,附着。食其力:靠自己的勞力吃飯。末技:不值得重視的技能,此處指

與“本業”相對的“末業”,即工商業。遊食之民:遊手好閑,不勞而食的人。遊食,坐食,不勞而食。《荀子·成相》:“臣下職,莫遊食。”楊倞注:“遊食謂不勤于事,素餐遊手也。”緣南畝:走向田間,從事農業。緣,因,循,此處有趨向之意。南畝,泛指農田。樂其所:以其所爲樂,即樂于從事自己的本業(農業)。樂,以……爲樂,意動用法。所,名詞。可以:助動詞。爲:做到。富安天下:使天下富足安定。富安,使動用法。富,指食用充足;安,指政治安定。而:但,卻,連詞。直:竟然,副詞。爲:造成,動詞。廪廪:同“懔懔”,危懼的樣子。指令人害怕的局面。竊:私下,副詞,表示自謙。爲:替,介詞。陛下:對帝王的尊稱。

創作背景

  《論積貯疏》選自《漢書·食貨志》。文題爲後人所加。是賈誼23歲時(前178)給漢文帝劉恒的一篇奏章。他從太平盛世的背後看到了嚴重的社會危機,這在他向文帝上的《論積貯疏》中做了大膽的揭露,并提出了他的改革政治的主張。

作者簡介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字太傅。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爲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爲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

忌恨,被貶爲長沙王的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爲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如《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著名。

出自两汉贾谊的《论积贮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

节自《汉书·食货志》

译文注释

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

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注释管子:即管仲。后人把他的学说和依托他的著作,编辑成《管子》一书,共二十四卷。仓:贮藏谷物的建筑物。《吕氏春秋·仲秋》:“修囷(qūn)仓。”高诱注:“圆曰囷,方曰仓。”廪:米仓。实:充实,满。而:同“则”,就,连词。礼节:礼仪法度。不足:指衣食不足,缺吃少穿。治:治理,管理。及:到。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没有听说过这回事。未尝,不曾。副词。之,指“民不足

而可治”,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一般要前置。古之人:亦指管子,以下四句引自《管子·轻重甲》,与原文略有出入。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或:有的人,代词。生之有时:生产有时间的限制。之,指物资财富,代词。亡:同“无”。度:限制,节制。则:那么,连词。物力:指财物,财富。屈:竭,穷尽。至:极,副词。孅(xiān):通“纤”,细致。悉:详尽,周密。畜:同“蓄”,积聚,储藏。恃:依赖,依靠。背本趋末:放弃根本的事,去做不重要的事,此处是指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古代以农桑为本业,工商为末业。背,背离,背弃。是:这,代词,作主语。残:害,危害,祸害。淫侈(chǐ)之俗:奢侈的风气。淫,过分,副词。以:连词。长(zhǎng):增长。贼:害,危害,祸害。公行;公然盛行。即“莫或止之”,没有人去稍微制止它一下。莫,没有人,代词。之,代词,指“残贼公行”之事。是“止”的宾语,前置。或,副词,有“稍微”、“稍稍”之意。大命:国家的命运。将:将要,副词。泛:通“覂”,翻覆,覆灭。振救,拯救,挽救。生之者:生产粮食、财物的人。靡:耗费。汉之为汉:意谓汉朝自从建立政权以来。这是个主谓短语,“之”是用于短语主、谓之间的助词。为,成为

,动词几:将近,副词。公私:国家和个人。犹:还,仍然,副词。可哀痛:指积蓄少得使人痛心。失时:错过季节。雨:下雨,动词。且:将,副词。狼顾: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回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此处形容人们看到天不下雨的忧虑不安。岁恶:年景不好。恶,坏。不入:指纳不了税。“入”是“纳”的意思。请卖爵(jué)子:即请爵卖子。指富者向国家缴粮买爵位,贫者卖儿女为生。汉朝有公家出卖爵位以收取钱财的制度。既:已经,副词。闻耳:闻于耳,指上述严重情况传到了皇帝的耳中。安:哪里,副词。为:治理。阽危:危险。阽,临近。若是:如此,象这个样子。上:皇上,皇帝。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为偏义复词,只指荒年。饥,灾荒,《墨子·七患》:“五谷不收谓之饥。”穰,庄稼丰熟。天之行也:是自然界的固有现象。天,大自然。行,常道,规律。禹、汤被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水有功,舜死后继其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被:遭,受。之:代词,指“饥穰”。传说禹时有九年的水灾,汤时有七年的旱灾。即:如果,假如,连词。方二三千里:纵横各二三千里。胡以:何以,用什么。胡,代词。以,介词。相:副词,兼有指

代接受动作一方的作用,此处指“方二三千里”的灾区。恤:周济,救济。卒然:突然。卒,通“猝”。急:紧急情况,指突然爆发的战争。馈:进食于人,此处指发放粮饷,供养军队。兵:兵灾,战祸,战争。乘:因,趁。大:非常,十分,副词。屈:缺乏。徒:同伙。衡击:横行劫掠攻击。衡,通“横”。罢(pí):通“疲”。羸(léi):瘦弱。易:交换。毕:完全,副词。通:达。能:是衍文。疑者:指对朝廷反抗的人。疑:同“拟”,指与皇帝相比拟,较量。并:一同,副词。举:举兵。争起:争先起来闹事。乃:才,副词。骇:受惊,害怕。图:谋划,想办法对付。岂:难道,副词。夫:助词,用在全句之前,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大命:大命脉,犹言“头等大事”。苟:如果,假如,连词。粟:此处泛指粮食。何为:做什么事。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为,动词。以:凭,靠,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则:就,连词。怀敌:使敌对者来归顺。怀,归向,使动用法。附远:使远方的人顺附。附,使动用法。招:招抚。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殴:通“驱”,驱使。归之农:使动双宾语,使之归农。著:“着”的本字,附着。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力吃饭。末技:不值得重视的技能,此处指

与“本业”相对的“末业”,即工商业。游食之民: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游食,坐食,不劳而食。《荀子·成相》:“臣下职,莫游食。”杨倞注:“游食谓不勤于事,素餐游手也。”缘南亩:走向田间,从事农业。缘,因,循,此处有趋向之意。南亩,泛指农田。乐其所:以其所为乐,即乐于从事自己的本业(农业)。乐,以……为乐,意动用法。所,名词。可以:助动词。为:做到。富安天下:使天下富足安定。富安,使动用法。富,指食用充足;安,指政治安定。而:但,却,连词。直:竟然,副词。为:造成,动词。廪廪:同“懔懔”,危惧的样子。指令人害怕的局面。窃:私下,副词,表示自谦。为:替,介词。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创作背景

  《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前178)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他从太平盛世的背后看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在他向文帝上的《论积贮疏》中做了大胆的揭露,并提出了他的改革政治的主张。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

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786.html

上一篇: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王鴡鸝黄,正冥楚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