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3 07:17:25
譯文曾經到臨過滄海,别處的水就不足爲顧;若除了巫山,别處的雲便不稱其爲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爲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爲曾經擁有過的你。
注釋①曾經:曾經到臨。經:經臨,經過。②難爲:這裏指“不足爲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③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爲: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處的雲便不稱其爲雲。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段戀情。④取次:草草,倉促,随意。這裏是“匆匆經過”“倉促經過”或“漫不經心地路過”的樣子。不應解釋爲“按次序走過”。例:宋陸遊《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腸斷處,取次作别離。”⑤花叢:這裏并非指自然界的花叢,乃借喻美貌女子衆多的地方,暗指青樓妓館。⑥半緣:此指“一半是因爲……”。⑦修道:指修煉道家之術。此處闡明的是修道之人講究清心寡欲。⑧君:此指曾經心儀的戀人。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緻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幾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筆意所在。“曾經滄海難爲水”。是從孟子“觀于海者難爲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詩句表面上是說,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裏的。它是用大海與河水相比。海面廣闊,滄茫無際,雄渾無比,可謂壯觀。河水,隻不過是舉目即可望穿的細流,不足爲觀。寫得意境雄渾深遠。然而,這隻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蘊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賦》裏“巫山雲雨”的典故。《高唐賦》序說:戰國時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懷王),曾遊雲夢高唐之台,“怠而晝寝,夢見一婦人……願薦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離楚王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楚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因此就爲她立廟號曰“朝雲”。顯而易見,宋玉所謂“巫山之雲”,——“朝雲”,不過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謂“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是說: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其實,他是巧妙地使用“朝雲”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詩人表明,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隻有那個女子,才能使他傾心相愛。寫得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是說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裏,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觀看。而他無心去觀賞印入眼簾的盛開花朵的原因,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說他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原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爲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統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爲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說,隻不過是遁辭罷了。
作者在這首詩裏采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後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描寫對歌女的留戀和思慕的複雜心情,感情跳躍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寫往昔的“輕别”;忽而寫今日“故地重遊”,樓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寫幻想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其中省略許多銜接,思緒奔騰飛躍,令人頗費尋覓。當然,這并不是說,可以用感情跳躍幅度的大小,來作爲評價作品優劣的标準。辛棄疾這首詞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審美價值極高。
在描寫愛情的古典詩詞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爲人們喜聞樂見,引起人們的共鳴。譬如,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鮮明的紅豆,象征美好而堅貞的愛情。李商隐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的詩句,是用一種執着到底的精神,表達對愛情堅貞不渝、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的衷情。“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則與王、李寫愛情的詩不同,它是用一種絕對肯定與否定的生動比喻。來表達對愛情的至誠和專一。正由于它與衆不同,所以能引起因爲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鳴。有人把這兩句詩寫在文學作品裏。也有人寫在書信中,用來表達對對方的癡情。這就充分說明元稹這首詩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陽一帶)人。幼年喪父,家境比較貧困。十五歲參加科舉考試,明經及第。唐憲宗元和初,應制策第一,任左拾遺,曆監察禦史等職。曾因劾奏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砺等人的不法行爲,得罪權貴,被貶爲江陵士曹參軍。他遭到這次打擊後,轉與宦官和權貴妥協,并通過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薦,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調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時,任武昌軍節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們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文學主張與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無複倚傍」的精神,推動了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寫過一些《樂府古題》和《新題樂府》,借用樂府的體裁,自出新意,借以「諷當時之事,以贻後代之人」。他還寫過不少古詩和律詩,其中也有諷刺現實的,稱作「古諷」、「律諷」。此外,他也還寫過不少古今體豔詩和悼亡詩,言淺情深,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他的詩在當時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元稹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層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廣度都不及白居易。詩的風格與白居易相近,都有語淺情深的特點。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③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而他无心去观赏印入眼帘的盛开花朵的原因,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学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精神,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写过一些《乐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他还写过不少古诗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此外,他也还写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他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广度都不及白居易。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上一篇: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下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