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古别离吴融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杂曲歌辞·古别离吴融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发布时间:2021-12-28 20:06:5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陌颜
雜曲歌辭·古别離 - 聶夷中
欲别牽郎衣,問郎遊何處。不恨歸日遲,莫向臨邛去。【注釋】:
  這首小詩,情真意蘊,質樸自然。

  開頭“欲别”二字,扣題中的“别離”,也爲以下人物的言行點明背景。“牽郎衣”的主語自然是詩中的女主人公,有人認爲這個動作是表現不忍分别,雖不能說毫無此意,不過從全詩來看,這一動作顯然是爲了配合語言的,那麽它的含意也就不能離開人物語言和說話的背景去理解。她之所以要“牽郎衣”,主要是爲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停一停,好靜靜地聽一聽自己的話;就她自己而言,也從這急切、嬌憨的動作中,流露出一種鄭重而又親昵的情态。這一切當然都是爲了增強語言的分量、情感的分量,以便引起對方的重視。

  女主人公一邊牽着郎衣,一邊就開口說話了:“郎今到何處”?在一般情況下,千言萬語都該在臨别之前說過了,至少也不會等到“欲别”之際才問“到何處”,這似乎令人費解。但是,要聯系第四句來看,便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處”的問題,而是擔心他走到一個“可怕”的去處──“臨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說而又一直難于啓齒的話。“郎今到何處”,此時此言,看似不得要領,但這個“多餘的彎子”,又是多麽傳神地畫出了她此刻心中的慌亂和矛盾啊!

  第三句放開一筆,轉到歸期。按照常情,該是盼郎早歸,遲遲不歸豈非“恨”事!然而她卻偏說“不恨歸來遲”。要體會這個“不恨”,也必須聯系第四句──“莫向臨邛去”。臨邛,即今四川省邛崃縣,也就是漢代司馬相如在客遊中,與卓文君相識相戀之處。這裏的“臨邛”不必專指,而是用以借喻男子覓得新歡之處,到了這樣的地方,對于她來說,豈不更爲可恨,更爲可怕嗎?可見“不恨歸來遲”,是以“歸來遲”與“臨邛去”比較而言。不是根本上對“歸遲”而不怨,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之謂。這句詩不是反語,也不是矯情,而是真情,是隐忍着痛苦的真情,是願以兩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遠相愛的真情。她先這麽真誠地讓一步,獻上一顆深情綿綿之心,最後再道出那難以啓齒的希望和請求──“莫向臨邛去”!以己之情,動人之情,那該是更能打動對方的吧?情深意摯,用心良苦,誠所謂“詩從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蘇轼《讀孟郊詩》)。

  詩的前三句拐彎抹角,都是爲了引出、襯托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謎底”,才是全詩的出發點和歸宿,隻有抓住它方能真正地領會前三句,咀嚼出全詩的情韻。詩人用這種回環婉曲、欲進先退、搖曳生情的筆觸,洗練而又細膩地刻畫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滿愛情生活的同時又隐含着憂慮不安的心理,并從這個矛盾之中顯示出她的堅貞誠摯、隐忍克制的品格,言少意多,隽永深厚,耐人尋味。它與“不知移舊愛,何處作新恩”(白居易《怨詞》);“常恐新聲發,坐使故聲殘”(孟郊《古妾薄命》);“不畏将軍成久别,隻恐封侯心更移”(薛道衡《豫章行》)等詩句一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可悲的處境,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詩用短促的仄聲韻,亦有助于表現人物急切、不安的神情。

  (趙其鈞)【作品評述雜曲歌辭·古别離
欲别牽郎衣,問郎遊何處。不恨歸日遲,莫向臨邛去。
杂曲歌辞·古别离 - 聂夷中
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注释】:
  这首小诗,情真意蕴,质朴自然。

  开头“欲别”二字,扣题中的“别离”,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有人认为这个动作是表现不忍分别,虽不能说毫无此意,不过从全诗来看,这一动作显然是为了配合语言的,那么它的含意也就不能离开人物语言和说话的背景去理解。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停一停,好静静地听一听自己的话;就她自己而言,也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流露出一种郑重而又亲昵的情态。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分量、情感的分量,以便引起对方的重视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就开口说话了:“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别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令人费解。但是,要联系第四句来看,便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走到一个“可怕”的去处──“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此时此言,看似不得要领,但这个“多余的弯子”,又是多么传神地画出了她此刻心中的慌乱和矛盾啊!

  第三句放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迟迟不归岂非“恨”事!然而她却偏说“不恨归来迟”。要体会这个“不恨”,也必须联系第四句──“莫向临邛去”。临邛,即今四川邛崃县,也就是汉代司马相如在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处。这里的“临邛”不必专指,而是用以借喻男子觅得新欢之处,到了这样的地方,对于来说,岂不更为可恨,更为可怕吗?可见“不恨归来迟”,是以“归来迟”与“临邛去”比较而言。不是根本上对“归迟”而不怨,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之谓。这句诗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隐忍着痛苦的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这么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绵绵之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莫向临邛去”!以己之情,动人之情,那该是更能打动对方的吧?情深意挚,用心良苦,诚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衬托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方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洗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言少意多,隽永深厚,耐人寻味。它与“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白居易《怨词》);“常恐新声发,坐使故声残”(孟郊《古妾薄命》);“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薛道衡《豫章行》)等诗句一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可悲的处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诗用短促的仄声韵,亦有助于表现人物急切、不安的神情。

  (赵其钧)【作品评述杂曲歌辞·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杂曲歌辞·古别离吴融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53913.html

上一篇:李白越中秋怀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下一篇:《杂歌谣辞·步虚词》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