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发布时间:2021-11-04 08:17:29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帏寂寞無人伴。愁悶一番新,雙蛾隻舊颦。
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處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見,近處水上的樓台盡入眼底。一個人躺在帷帳之中,無人相伴。雙眉上還是舊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轉身起來,坐在窗前,眼前不時有流螢飛過。擡着望着天空一輪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憐惜我的憂愁,不忍變圓滿。

注釋
①菩薩蠻:原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後二句與上片後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②榭(xiè):建于高台或水面(或臨水)之木屋。
③鳳帏(wéi):閨中的帷帳。
④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塗眉之顔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細如蛾須,乃謂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⑤颦(pín):作動詞爲皺眉,作形容詞爲憂愁。
⑥繡戶:解釋華麗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
⑦疏螢:指螢火點點,忽明忽暗。

【賞析】

  春秋多佳日,而“山亭水榭”的風光當分外迷人,但詞人卻以極冷漠的筆調作出此詞,因爲“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鳳帏”中之“寂寞”——獨處無郎,便沒有什麽賞心樂事可言。“鳳帏”句使人聯想到李商隐《無題》詩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有意味的是,詞人使“愁悶”與“颦眉”分屬于“新”“舊”二字。“舊”字以見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長“新”字則表現其愁情之與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 ,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與相思有關,這又是“舊”。“新”“舊”二字相映成趣,更覺情深。

  輾轉反側,失眠多時,于是乃有“起來”而“臨繡戶 ”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來。然而戶外所見,隻不過“時有疏螢度”而已,其人望來終不來。此時,女主人公空虛寂寞的情懷,是難以排遣的。在這關鍵處,詞人又卻又寫出了一絲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詞人給她一點安慰,一輪缺月,高挂中天,并賦予它人情味,說它因憐憫閨中人的孤栖,不忍獨圓。“多謝”二字,癡極妙極。同是寫孤獨情懷,蘇東坡在圓月上做文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别時圓”;朱淑真則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移情于物,怨謝由我,真有異曲同工同妙。此詞最有興味之所在正是結尾兩句。

  •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帏寂寞無人伴。 相關内容:
  • 婿爲燕國王,身被诏獄加。
  • 聞道皇華使,方随皂蓋臣。
  • 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
  • 相州晝錦堂廚醞,衛國淇川岸竹萌。
  • 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風。
  • 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
  • 天與三台座,人當萬裏城。
  • 野臣潛随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 詩詞名句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注释
①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②榭(xiè):建于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之木屋。
③凤帏(wéi):闺中的帷帐。
④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⑤颦(pín):作动词为皱眉,作形容词为忧愁。
⑥绣户:解释华丽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
⑦疏萤:指萤火点点,忽明忽暗。

【赏析】

  春秋多佳日,而“山亭水榭”的风光当分外迷人,但词人却以极冷漠的笔调作出此词,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凤帏”中之“寂寞”——独处无郎,便没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凤帏”句使人联想到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有意味的是,词人使“愁闷”与“颦眉”分属于“新”“旧”二字。“旧”字以见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长“新”字则表现其愁情之与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 ,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与相思有关,这又是“旧”。“新”“旧”二字相映成趣,更觉情深。

  辗转反侧,失眠多时,于是乃有“起来”而“临绣户 ”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来。然而户外所见,只不过“时有疏萤度”而已,其人望来终不来。此时,女主人公空虚寂寞的情怀,是难以排遣的。在这关键处,词人又却又写出了一丝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词人给她一点安慰,一轮缺月,高挂中天,并赋予它人情味,说它因怜悯闺中人的孤栖,不忍独圆。“多谢”二字,痴极妙极。同是写孤独情怀,苏东坡在圆月上做文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朱淑真则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移情于物,怨谢由我,真有异曲同工同妙。此词最有兴味之所在正是结尾两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5966.html

上一篇: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下一篇: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