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杂诗原文及赏析 古诗集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王维的杂诗原文及赏析 古诗集

发布时间:2021-05-23 17:06:5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陌颜
雜詩 -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注釋:

  1.雜詩:寫随時産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2.來日:來的那一天。

  3.绮窗:雕刻花紋的窗子。绮,有花紋的絲織品。

  4.寒梅:冬天開的梅花。

  5.著花:著(zhu),開放;著花,開花。

  賞析:

  詩歌一開頭,詩人以近似講話一樣的語氣,不加修飾地表現了一個久住他鄉異
地的人,一旦見到自己家裏的親友,欲知家鄉情事分外熱烈、急切的心情。那麽,
身在異地的異客,最想知道什麽樣的事呢?最令詩中主人公親切懷想的卻是花窗前
那枝梅花開了沒有。用梅花作爲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詩化了
最普通的家務事,同時又體現了詩人獨鍾梅花那種清高超脫的品性。全詩質樸平淡
而詩味濃郁。


文:朱麗雲?

  《人民日報海外版》  〔19981024№G〕
———————————————
【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狀态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叠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雲雲,迹近噜?,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于“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羁心隻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
  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态。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着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征。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着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叙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于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劉學锴)【作品評述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以上就是王維的雜詩原文及賞析 古詩集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杂诗 -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注释: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著花:著(zhu),开放;著花,开花

  赏析:

  诗歌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
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那么,
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
那枝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
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全诗质朴平淡
而诗味浓郁。


文:朱丽云?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81024№G〕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刘学锴)【作品评述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以上就是王维的杂诗原文及赏析 古诗集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王维的杂诗原文及赏析 古诗集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1832.html

上一篇:《锦瑟》

下一篇:《逢雪宿芙蓉山》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