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易经》学“谦”,跟《道德经》学“静”,跟《中庸》学“诚”_经典日志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日志>经典日志

跟《易经》学“谦”,跟《道德经》学“静”,跟《中庸》学“诚”

发布时间:2017-10-17 23:51:22

分类:经典日志发布者:书煮日月

《易經》:謙

《易經》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卦是謙卦。

六十四卦中隻有謙卦是六爻全吉,其餘都是有好也有壞,有吉也有兇。可見《易經》十分重視謙德,“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近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

1謙卑,守住低處

《易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牧”是守的意思,“卑以自牧”就是以謙卑自守,以謙卑的姿态守住低處。

老子說:“上善若水。”

水性趨下,與物無争,向低處流。爲人處事也要如此,低調平靜,謙下自處,時刻保持謙虛卑下的态度。

2謙退,以退爲進

水看似柔弱,但是“滴水穿石”;謙退看似柔弱,其實是以退爲進,以柔克剛。

漢武帝時的丞相公孫弘,生活十分儉樸,吃飯隻有一個葷菜,睡覺隻蓋普通棉被。大臣汲黯就向漢武帝告狀,說公孫弘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故意生活清苦,實質上是使詐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爲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便去詢問公孫弘,公孫弘一句辯解也沒有,全都承認,反倒讓漢武帝認爲他爲人實在,以後再有人說公孫弘的壞話,漢武帝都不以爲然。

公孫弘的做法就是以退爲進,有些事越辯解,越說不清楚,不如幹脆先承認下來,以後一旦事情澄清,反倒給人寬宏大量、忍辱負重的印象。

《道德經》:靜

1歸根曰靜

老子認爲,世界的初始形式是靜的,萬物都處于自然和諧的狀态中,一切事物都毫不遮掩地表現出其本質的真實,經過紛繁變化的成長曆程,他們的最終歸宿依然是靜。

靜是生命的開始,也是生命的終結,是輪回的交彙處,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

2靜爲躁君

老子認爲,動與靜從來就不是截然對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兩種狀态。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都是循環反複的,事物的發展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

在他看來,事物運動到極點,就要向靜的方向轉化,最後歸于靜。靜才是躁動的主宰。

3守靜笃

老子認爲,人應該順應自然,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才能真正回歸生命的本色。

面對塵世的喧鬧,抱以最平靜的眼光與心态去觀賞去品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計較成敗得失,不看重功名利祿與名譽地位,隻追求生命的本質,做最真實的自己。

4濁而靜之徐清

意思是:渾濁的水靜下來,慢慢就會變清。

人心往往充滿欲念,安靜不下來,如同濁水。靜就是讓心不妄動。

水靜下來才會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隻有人心靜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細細品味生活。

《中庸》:誠

1《中庸》:“誠者,天之道。”

“誠”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忠是對國家的誠,孝是對父母的誠,慈是對子女的誠……

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而“誠”是天道,也就是人先天的本性。試想如果沒有父母對子女的“至誠”,人類還能繁衍嗎?

2“誠”與“信”不能等同

《說文解字》裏面說,“誠,信也”,其實兩者還是有本質區别的。

“誠”可以表現爲“信”,一個真誠的人,很容易表現出講信用;但是“信”不一定“誠”,在某件事上講信用的人,不一定是出于内心真誠,也可能是出于功利目的。

“誠”發自于内心,“信”是表現在外面的事,“信”在人際關系中可以驗證,“誠”與否,隻有自己知道,别人無法知道。

3“誠”是自我實現

《中庸》:“誠者自成也。”

“誠”也是“成”,古文中這兩個字是通用的,而“成”就是自我實現。

“誠”首先可以作爲自我的選擇,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出于自己的意志,選擇做一個誠實的人;其次“誠”的實現還需要後天的自我努力,也就是通常說的“修身”。

《易经》:谦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卦是谦卦。

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其余都是有好也有坏,有吉也有凶。可见《易经》十分重视谦德,“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1谦卑,守住低处

《易经·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牧”是守的意思,“卑以自牧”就是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性趋下,与物无争,向低处流。为人处事也要如此,低调平静,谦下自处,时刻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

2谦退,以退为进

水看似柔弱,但是“滴水穿石”;谦退看似柔弱,其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生活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大臣汲黯就向汉武帝告状,说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故意生活清苦,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去询问公孙弘,公孙弘一句辩解也没有,全都承认,反倒让汉武帝认为他为人实在,以后再有人说公孙弘的坏话,汉武帝都不以为然。

公孙弘的做法就是以退为进,有些事越辩解,越说不清楚,不如干脆先承认下来,以后一旦事情澄清,反倒给人宽宏大量、忍辱负重的印象。

《道德经》:静

1归根曰静

老子认为,世界的初始形式是静的,万物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中,一切事物都毫不遮掩地表现出其本质的真实,经过纷繁变化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最终归宿依然是静。

静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终结,是轮回的交汇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2静为躁君

老子认为,动与静从来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两种状态。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反复的,事物的发展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

在他看来,事物运动到极点,就要向静的方向转化,最后归于静。静才是躁动的主宰。

3守静笃

老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才能真正回归生命的本色。

面对尘世的喧闹,抱以最平静的眼光与心态观赏去品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计较成败得失,不看重功名利禄与名誉地位,只追求生命的本质,做最真实的自己。

4浊而静之徐清

意思是:浑浊的水静下来,慢慢就会变清。

人心往往充满欲念,安静不下来,如同浊水。静就是让心不妄动。

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

《中庸》:诚

1《中庸》:“诚者,天之道。”

“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忠是对国家的诚,孝是对父母的诚,慈是对子女的诚……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而“诚”是天道,也就是人先天的本性。试想如果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至诚”,人类还能繁衍吗?

2“诚”与“信”不能等同

《说文解字》里面说,“诚,信也”,其实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诚”可以表现为“信”,一个真诚的人,很容易表现出讲信用;但是“信”不一定“诚”,在某件事上讲信用的人,不一定是出于内心真诚,也可能是出于功利目的。

“诚”发自于内心,“信”是表现在外面的事,“信”在人际关系中可以验证,“诚”与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无法知道。

3“诚”是自我实现

《中庸》:“诚者自成也。”

“诚”也是“成”,古文中这两个字是通用的,而“成”就是自我实现。

“诚”首先可以作为自我的选择,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出于自己的意志,选择做一个诚实的人;其次“诚”的实现还需要后天的自我努力,也就是通常说的“修身”。

带月的诗句飞花令

也许【带月的诗句飞花令】正好与您此时的心情一致,为您整理了36条有关的精美说说,这些说说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这条最为经典,下面一起来欣赏吧!1、当时明...[全文阅读]

有关父亲节的祝福语

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是爸爸的肩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30条有关父亲节的祝福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做父亲名正言顺,做一家之主则图有虚名,有老妈呢;在外...[全文阅读]

复活节英文祝福邮件 复活节说什么祝福语

吉祥复活,好运复出,活出完美自我。下面为大家精选了38条有关复活节英文祝福邮件复活节说什么祝福语,希望大家喜欢。1、复活节,思念在萌芽,想你,朋友!2、复活节到了,愿快乐...[全文阅读]

六月的说说心情短语句子

六月你好,愿我们所有的汗水都有收获,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辜负,愿我们的六月如夏花般绚烂。 下面为大家精选了44条有关六月的说说心情短语句子,希望大家喜欢。1、六月,你...[全文阅读]

世界地球日变废为宝说说

在圣湖中,我们应该节省水,爱护树木,保护小动物。下面为大家精选了41条有关世界地球日变废为宝说说,希望大家喜欢。1、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2、世界地球...[全文阅读]

告别三月迎接四月的句子 2022四月你好说说句子

也许【告别三月迎接四月的句子2022四月你好说说句子】正好与您此时的心情一致,为您整理了34条有关的精美说说,这些说说以:【我真的很怕,没有了你……】这条最为经典,...[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跟《易经》学“谦”,跟《道德经》学“静”,跟《中庸》学“诚”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326626.html

上一篇:今生相遇的每个人

下一篇:心存敬畏:什么都不怕 才最可怕

经典日志相关文章
更多经典日志文章

精选经典日志

经典日志分类阅读

经典日志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