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我怀念的,是过去的年_经典日志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日志>经典日志

莫言:我怀念的,是过去的年

发布时间:2017-01-27 02:49:17

分类:经典日志发布者:留有余香

“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過去的孩子都是哼唱着這樣的順口溜盼年、迎年的,讀作家莫言《過去的年》,重溫那時的濃濃年味兒。

那時,在我們心目中,隻有春節才是年

退回去幾十年,在我們鄉下,是不把陽曆年當年的。那時,在我們的心目中,隻有春節才是年。這一是與物質生活的貧困有關──因爲多一個節日就多一次奢侈的機會,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觀念問題。

小孩子掰着指頭盼望過年,大人們感歎着懼怕過年

我小的時候特别盼望過年,往往是一過了臘月涯,就開始掰着指頭數日子,好像春節是一個遙遠的、很難到達的目的地。對于我們這種焦急的心态,大人們總是發出深沉的感歎,好像他們不但不喜歡過年,而且還懼怕過年。他們的态度令當時的我感到失望和困惑,現在我完全能夠理解了。我想我的長輩們之所以對過年感慨良多,一是因爲過年意味着一筆開支,而拮據的生活預算裏往往沒有這筆開支,二是飛速流逝的時間對他們構成的巨大壓力。小孩子可以興奮地說:過了年,我又長大了一歲;而老人們則歎息:嗨,又老了一歲。過年意味着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過程中的輝煌時期進步,而對于大人,則意味着正向衰朽的殘年滑落。

臘月初八,盼年第一站。我常幻想自己可以排隊領粥,雖然饑餓寒冷,但心中充滿歡樂

熬到臘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這天的早晨要熬一鍋粥,粥裏要有八樣糧食──其實隻需七樣,不可缺少的大棗算一樣。據說在解放前的臘月初八淩晨,廟裏或是慈善的大戶都會在街上支起大鍋施粥,叫花子和窮人們都可以免費喝。我曾經十分地向往着這種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無比的鍋,支設在露天裏,成麻袋的米豆倒進去,黏稠的粥在鍋裏翻滾着,鼓起無數的氣泡,濃濃的香氣彌漫在淩晨清冷的空氣裏。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們排着隊焦急地等待着,他們的臉凍得通紅,鼻尖上挂着清鼻涕。爲了抵抗寒冷,他們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經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領粥的隊伍裏,雖然饑餓,雖然寒冷,但心中充滿了歡樂。後來我在作品中,數次描寫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場面,但寫出來的遠不如想象中的輝煌。

爲了等待辭竈日晚上的餃子,我早飯和午飯吃得很少

過來臘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辭竈日。我們那裏也把辭竈日叫做小年,過得比較認真。早飯和午飯還是平日裏的糙食,晚飯就是一頓餃子。爲了等待這頓餃子,我早飯和午飯吃得很少。那時候我的飯量大得實在是驚人,能吃多少個餃子就不說出來吓人了。辭竈是有儀式的,那就是在餃子出鍋時,先盛出兩碗供在竈台上,然後燒半刀黃表紙,把那張竈馬也一起焚燒。焚燒完畢,将餃子湯淋一點在紙灰上,然後磕一個頭,就算祭竈完畢。這是最簡單的。比較富庶的人家,則要買來些關東糖供在竈前,其意大概是讓即将上天彙報工作的竈王爺嘗點甜頭,在上帝面前多說好話。也有人說是用關東糖粘住竈王爺的嘴。這種說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壞話固然是不能說了,但好話不也說不了了嘛!

竈馬頭兒上的竈王爺是白臉,讓我覺得有些矛盾

祭完了竈,就把那張從竈馬上裁下來的竈馬頭兒貼到炕頭上,所謂竈馬頭,其實就是一張農曆的年曆表,一般都是拙劣的木版印刷,印在最廉價的白紙上。最上邊印着一個小方臉、生着三绺胡須的人,他的兩邊是兩個圓臉的女人,一猜就知道是他的兩個太太。當年我就感到竈王爺這個神祇的很多矛盾之處,其一就是他整年累月地趴在鍋竈裏受着煙熏火燎,肯定是個黑臉的漢子──鄉下人說某人臉黑:看你像個竈王爺似的──但竈馬頭上的竈王爺臉很白。竈馬頭上都印着來年幾龍治水的字樣。一龍治水的年頭主澇,多龍治水的年頭主旱,“人多亂,龍多旱”這句俗語就是從這裏來的,其原因與“三個和尚沒水吃”是一樣的。

除夕下午,女人們在家包餃子,男人們去給祖先上墳

過了辭竈日,春節就迫在眉睫了。但在孩子的感覺裏,這段時間還是很漫長。終于熬到了年除夕,這天下午,女人們帶着女孩子在家包餃子,男人們帶着男孩子去給祖先上墳。而這上墳,其實就是去邀請祖先回家過年。上墳回來,家裏的堂屋牆上,已經挂起了家堂軸子,軸子上畫着一些冠冕堂皇的古人,還有幾個像我們在憶苦戲裏見到過的那些财主家的戴着瓜皮小帽的小崽子模樣的孩子,正在那裏放鞭炮。軸子上還用墨線起好了許多的格子,裏邊填寫着祖宗的名諱。軸子前擺着香爐和蠟燭,還有幾樣供品。無非是幾顆糖果,幾頁餅幹。講究的人家還做幾個碗,碗底是白菜,白菜上面擺着幾片油炸的焦黃的豆腐之類。不可缺少的是要供上一把斧頭,取其諧音“福”字。這時候如果有人來借斧頭,那是要遭極大的反感的。院子裏已經撒滿了幹草,大門口放一根棍子,據說是攔門棍,攔住祖宗的騾馬不要跑出去。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真正的開始過年了。孩子不能亂說話,因爲關系到一家人來年的運道

那時候不但沒有電視,連電都沒有,吃過晚飯後還是先睡覺。睡到三星正晌時被母親悄悄地叫起來。起來穿上新衣,感覺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齒嘚嘚地打着戰。家堂軸子前的蠟燭已經點燃,火苗顫抖不止,照耀得軸子上的古人面孔閃閃發光,好像活了一樣。院子裏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仿佛有許多的高頭大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見不到了,現在的夜不如過去黑了。這是真正的開始過年了。這時候絕對不許高聲說話,即便是平日裏脾氣不好的家長,此時也是柔聲細語。至于孩子,頭天晚上母親已經反複地叮囑過了,過年時最好不說話,非得說時,也得斟酌詞語,千萬不能說出不吉利的話,因爲過年的這一刻,關系到一家人來年的運道。

做年夜飯,下餃子,點鞭炮,一片歡聲笑語

做年夜飯不能拉風箱──呱嗒呱嗒的風箱聲會破壞神秘感──因此要燒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稭。我母親說,年夜裏燒花柴,出刀才,燒豆稭,出秀才。秀才嘛,是知識分子,有學問的人,但刀才是什麽,母親也解說不清。大概也是個很好的職業,譬如武将什麽的,反正不會是屠戶或者是劊子手。因爲草好,竈膛裏火光熊熊,把半個院子都照亮了。鍋裏的蒸汽從門裏洶湧地撲出來。餃子下到鍋裏去了。白白胖胖的餃子下到鍋裏去了。每逢此時我就油然地想起那個并不貼切的謎語:從南來了一群鵝,撲棱撲棱下了河。餃子熟了,父親端起盤子,盤子上盛了兩碗餃子,往大門外走去。男孩子舉着早就綁好了鞭炮的竿子緊緊地跟随着。父親在大門外的空地上放下盤子,點燃了燒紙後,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頭。男孩子把鞭炮點燃,高高地舉起來。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父親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靈的工作。回到屋子裏,母親、祖母們已經歡聲笑語了。

有一年我連吃了三碗都沒能吃到帶錢的餃子,把胃撐壞了,差點要了小命

神秘的儀式已經結束,接下來就是活人們的慶典了。在吃餃子之前,晚輩們要給長輩磕頭,而長輩們早已坐在炕上等待着了。我們在家堂軸子前一邊磕頭一邊大聲地報告着被磕者:給爺爺磕頭,給奶奶磕頭,給爹磕頭,給娘磕頭……長輩們在炕上響亮地說着:不用磕了,上炕吃餃子吧!晚輩們磕了頭,長輩們照例要給一點磕頭錢,一毛或是兩毛,這已經讓我們興奮得想雀躍了。年夜裏的餃子是包進了錢的,我家原來一直包清朝時的銅錢,但包了銅錢的餃子有一股濃烈的銅鏽氣,無法下咽,等于浪費了一個珍貴的餃子,後來就改用硬币了。現在想起來,那硬币也髒得厲害,但當時我們根本想不到這樣奢侈的問題。我們盼望着能從餃子裏吃出一個硬币,這是歸自己所有的财産啊,至于吃到帶錢餃子的吉利,孩子們并不在意。有一些孝順兒媳白天包餃子時就在餃子皮上做了記號,夜裏盛餃子時,就給公公婆婆的碗裏盛上了帶錢的,借以博得老人的歡喜。有一年我爲了吃到帶錢的餃子,一口氣吃了三碗,錢沒吃到,結果把胃撐壞了,差點要了小命。

沒了吃的吸引,過年的興趣失去大半。現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歡樂,隻有我們在懷念那種過年

現在,如果願意,餃子可以天天吃,沒有了吃的吸引,過年的興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時光的難留,每過一次年,就好像敲響了一次警鍾。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秘的氣氛、沒有純潔的童心,就沒有過年的樂趣,但這年還是得過下去,爲了孩子。我們所懷念的那種過年,現在的孩子不感興趣,他們自有他們的歡樂的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去的孩子都是哼唱着这样的顺口溜盼年、迎年的,读作家莫言《过去的年》,重温那时的浓浓年味儿

那时,在我们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

退回去几十年,在我们乡下,是不把阳历年当年的。那时,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这一是与物质生活的贫困有关──因为多一个节日就多一次奢侈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

小孩子掰着指头盼望过年,大人们感叹着惧怕过年

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涯,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像他们不但不喜欢过年,而且还惧怕过年。他们的态度令当时的我感到失望和困惑,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了。我想我的长辈们之所以对过年感慨良多,一是因为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而拮据的生活预算里往往没有这笔开支,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小孩子可以兴奋地说:过了年,我又长大了一岁;而老人们则叹息:嗨,又老了一岁。过年意味着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进步,而对于大人,则意味着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月初八,盼年第一站。我常幻想自己可以排队领粥,虽然饥饿寒冷,但心中充满欢乐

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其实只需七样,不可缺少的大枣算一样。据说在解放前的腊月初八凌晨,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喝。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他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后来我在作品中,数次描写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场面,但写出来的远不如想象中的辉煌。

为了等待辞灶日晚上的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

过来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上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是用关东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了了嘛!

灶马头儿上的灶王爷是白脸,让我觉得有些矛盾

祭完了灶,就把那张从灶马上裁下来的灶马头儿贴到炕头上,所谓灶马头,其实就是一张农历的年历表,一般都是拙劣的木版印刷,印在最廉价的白纸上。最上边印着一个小方脸、生着三绺胡须的人,他的两边是两个圆脸的女人,一猜就知道是他的两个太太。当年我就感到灶王爷这个神祇的很多矛盾之处,其一就是他整年累月地趴在锅灶里受着烟熏火燎,肯定是个黑脸的汉子──乡下人说某人脸黑:看你像个灶王爷似的──但灶马头上的灶王爷脸很白。灶马头上都印着来年几龙治水的字样。一龙治水的年头主涝,多龙治水的年头主旱,“人多乱,龙多旱”这句俗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其原因与“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样的。

除夕下午,女人们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去给祖先上坟

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了。但在孩子的感觉里,这段时间还是很漫长。终于熬到了年除夕,这天下午,女人们带着女孩子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给祖先上坟。而这上坟,其实就是去邀请祖先回家过年。上坟回来家里的堂屋墙上,已经挂起了家堂轴子,轴子上画着一些冠冕堂皇的古人,还有几个像我们在忆苦戏里见到过的那些财主家的戴着瓜皮小帽的小崽子模样的孩子,正在那里放鞭炮。轴子上还用墨线起好了多的格子,里边填写着祖宗的名讳。轴子前摆着香炉和蜡烛,还有几样供品。无非是几颗糖果,几页饼干讲究的人家还做几个碗,碗底是白菜,白菜上面摆着几片油炸的焦黄的豆腐之类。不可缺少的是要供上一把斧头,取其谐音“福”字。这时候如果有人来借斧头,那是要遭极大的反感的。院子里已经撒满了干草,大门口放一根棍子,据说是拦门棍,拦住祖宗的骡马不要跑出去

在伸手不见指的黑夜里,真正的开始过年了。孩子不能乱说话,因为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

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后还是先睡觉。睡到三星正晌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嘚嘚地打着战。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这是真正的开始过年了。这时候绝对不许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

年夜饭,下饺子,点鞭炮,一片欢声笑语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我母亲说,年夜里烧花柴,出刀才,烧豆秸,出秀才。秀才嘛,是知识分子,有学问的人,但刀才是什么,母亲也解说不清。大概也是个很好的职业,譬如武将什么的,反正不会是屠户或者是刽子手。因为草好,灶膛里火光熊熊,把半个院子都照亮了。锅里的蒸汽从门里汹涌地扑出来。饺子下到锅里去了。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每逢此时我就油然地想起那个并不贴切的谜语:从南来了一群鹅,扑棱扑棱下了河。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竿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回到屋子里,母亲、祖母们已经欢声笑语了。

有一年我连吃了三碗都没能吃到带钱的饺子,把胃撑坏了,差点要了小命

神秘的仪式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活人们的庆典了。在吃饺子之前,晚辈们要给长辈磕头,而长辈们早已坐在炕上等待着了。我们在家堂轴子前一边磕头一边大声地报告着被磕者:给爷爷磕头,给奶奶磕头,给爹磕头,给娘磕头……长辈们在炕上响亮地说着:不用磕了,上炕吃饺子吧!晚辈们磕了头,长辈们照例要给一点磕头钱,一毛或是两毛,这已经让我们兴奋得想雀跃了。年夜里的饺子是包进了钱的,我家原来一直包清朝时的铜钱,但包了铜钱的饺子有一股浓烈的铜锈气,无法下咽,等于浪费了一个珍贵的饺子,后来就改用硬币了。现在想起来,那硬币也脏得厉害,但当时我们根本想不到这样奢侈的问题。我们盼望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硬币,这是归自己所有的财产啊,至于吃到带钱饺子的吉利,孩子们并不在意。有一些孝顺儿媳白天包饺子时就在饺子皮上做了记号,夜里盛饺子时,就给公公婆婆的碗里盛上了带钱的,借以博得老人的欢喜。有一年我为了吃到带钱的饺子,一口气吃了三碗,钱没吃到,结果把胃撑坏了,差点要了小命。

没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失去大半。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欢乐,只有我们在怀念那种过年

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带月的诗句飞花令

也许【带月的诗句飞花令】正好与您此时的心情一致,为您整理了36条有关的精美说说,这些说说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这条最为经典,下面一起来欣赏吧!1、当时明...[全文阅读]

六月的说说心情短语句子

六月你好,愿我们所有的汗水都有收获,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辜负,愿我们的六月如夏花般绚烂。 下面为大家精选了44条有关六月的说说心情短语句子,希望大家喜欢。1、六月,你...[全文阅读]

有关父亲节的祝福语

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是爸爸的肩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30条有关父亲节的祝福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做父亲名正言顺,做一家之主则图有虚名,有老妈呢;在外...[全文阅读]

复活节英文祝福邮件 复活节说什么祝福语

吉祥复活,好运复出,活出完美自我。下面为大家精选了38条有关复活节英文祝福邮件复活节说什么祝福语,希望大家喜欢。1、复活节,思念在萌芽,想你,朋友!2、复活节到了,愿快乐...[全文阅读]

美到窒息的古典诗句

也许【美到窒息的古典诗句】正好与您此时的心情一致,为您整理了41条有关的精美说说,这些说说以:【小池荷净雨初晴,世念……】这条最为经典,下面一起来欣赏吧!1、辛勤...[全文阅读]

世界地球日变废为宝说说

在圣湖中,我们应该节省水,爱护树木,保护小动物。下面为大家精选了41条有关世界地球日变废为宝说说,希望大家喜欢。1、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2、世界地球...[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莫言:我怀念的,是过去的年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316927.html

上一篇:又见炊烟,燃在家的方向

下一篇:故乡.乡愁.春节

经典日志相关文章
更多经典日志文章

精选经典日志

经典日志分类阅读

经典日志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