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0 09:52:52
“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是人們對“情”的疑惑;
“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這是人們對“情”的一種诠釋;
“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反應所表現出喜怒哀樂等的心理狀态”,這是字典裏對“情”字的注解;
“人生有情淚沾臆”這是杜甫對“情”的一種概括,這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情;
“蠟燭有情還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是杜牧對情的一種歌詠,這是一種男女之情。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這是韓愈對無情的鞭撻,是他對不幸者的一種同情,這是一種透徹、強烈、深刻的情。
凡此種種……
情作爲一種生理現象,是一切生命的本能,又是對一切認知的必然,也是精神感受的結果。但是,由于人們和其他生命的千差萬别,反應和接受的形式、狀态、程度、結果不會完全相同。而且又因爲在對待、聯系、延伸、處理的不同,最終的結局也就會千差萬别。在人們千百年來對“情”的感知梳理中,歸納出:情理、情感、情形、情欲、情愛、情愫、情商……等一系列的概念,用來規範和指導情的發展方向。
情作爲心理反應,不僅僅反映在生命之間,也反映在生命對生命之外。例如鄉情,民族情,愛國之情,還有對自然之情……這種情,也是人們特别重視的。所以,情之廣大無邊,
情之高深無極,遠非雲天浩海所喻。
情作爲一種心理素質,它是世界存在的前提,更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基礎。不可否定,
在一個沒有情的世界中,能夠有人類的存在。無論愛情、親情、友情,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平時所說的“有情”或“無情”,都是比較而言的。魯迅先生所說的“無情未必真豪傑”,
就是指這種比較。
這幾段晦澀而呆板的文字,可能使人陷入了更加朦胧而迷離的境地,本人恕不贅述。這裏着重剖析一下男女之情。
自從有了人,就有了男女之情。
男女之情從遠古到中古,從古代到現代,從寒冷的極地到酷熱的沙漠,從高山之巅到無邊的大海,從天上到地下,隻要有人,就有這種情。這裏,我或許很武斷地說,脫離了孩子時代之後,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有形式不同、程度不同、态度不同、從而結果也不同的男女之情。
男女之情不是愛情的同義語,男女之間的感情也是複雜的,它既包含着愛情,也包含着友情和親情。我們知道,男女之間首先是性的區别,而男女之間性的取向和含量,正是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分水嶺。其中,親情中的性含量最少,友情中的性含量次之,而愛情基本完全是性取向。然而,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他們之中的性含量的增減,愛情可以轉化爲親情和友情,友情和親情又可以轉化爲愛情,對後者大部分人毫無異義,但是,對愛情轉化爲親情和友情,絕大部分人是難于接受或根本不接受的。
比如說,處于同鄉、同民族、同國籍、同語種的男女,在特殊的情況下是會有親情的,後來就成爲朋友,毫無疑問又完全可以發展爲愛情;而經過戀愛結爲夫妻的男女之情,經過生兒育女、性觀念的變化、衰老或移情别戀,把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當成親人和朋友,這種變化,雖然在情的質量和愛的含量上有所貶值,但對兩個人的關系威脅不大。即使是移情别戀,也往往屬于“外面彩旗飄飄,家裏紅旗不倒”那種較多。這種性含量的減少,使其中另一方在他(或她)的心目中親情和友情的質也有了一定的上升變化,他或她視自己的對方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不會輕易地抛棄自己的對方。即使是這樣,這種情對兩人的關系也是一種威脅。當受到被移情人壓力、外界壓力、某種誘惑力、其他外力的作用,也很容易改變兩個人的關系。即使不是受到外界的影響或壓力,由于環境、愛好、情趣、地位等的變化,也會造成這三者之間關系的變化。
對男女之情,所謂的第三方的情況又是很關鍵的一環。其地位、年齡、相貌、财力、
社會地位、思想、品德、才學、倫理觀念等各方面都在起着作用。這裏所以不用第三者而用第三方,是因爲這方和這夫妻中的一方的親情或友情還沒有上升爲愛情。但不是說這種變化是必然的,是會很迅速的。另外,不能不強調,主觀意識還是起作用的,然而任何男女之情,在控制過程中,都是比較艱難的,更何況對那些意志薄弱這更是艱難。
這也不是說感情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也不是說隻要有了男女之情,就會有後果,就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麻煩。因爲男女之情的産生、發展、變化是受很多因素的制約的。這既有主觀的,也有外界的,既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又有心理素質的限制,更有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何況人的感情程度也不見得都是那麽強烈,它能生成,也會消失,能聚來,也能散去,
隻是要把握好尺度就行了。
記得姜育恒唱過一首歌,叫做《梅花三弄》,其中一段歌詞是:“人間自有癡情者,莫道癡情太癡狂。若非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這是對癡情者的贊揚。我以爲,對癡情者要具體的分析,要有所選擇,既不能一概肯定,又不能一概否定,必須要看對誰、對什麽、對哪個對象的情;是什麽樣的情,是好情還是壞情,是真情還是假情;要審視對方,還要審視自己,是否有那個權力,在好多的情況下,情是一把雙刃劍,是害人害己的魔鬼,是惡煞,是鴉片,是劇毒。這就又要談到愛情。
愛情是男女感情的最高極。
愛情的本質是真實,愛情的基礎是信任,愛情的核心是給與,而不是索取。愛情作爲一種感情的形式,它本身又是一個過程,它的結果不是一個,而是好多。有的愛情向正常的方向發展,最終走向了婚姻,到達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結果,這種愛情也就是成功的愛情;有的愛情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波折,波折之後,一部分夭折,一部分受傷痊愈之後,繼續存在,繼續發展;有的愛情,停留下來,永遠定格在愛情的階段,這也是人們最期望的,是好多人所追求的,這即是永恒的愛情。所以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表現了人們對于永恒愛情的期望。這裏要強調一下,婚姻是愛情的一個長期的驿站,也不是愛情的終極。有一首歌,叫做《最浪漫的事》歌詞是: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聽聽音樂聊聊願望。你希望我越來越溫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你說想送我個浪漫的夢想,謝謝你帶我找到天堂。哪怕用一輩子才能完成,隻要我講你就記住不忘;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着搖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裏的寶……這種愛情,應該說是最圓滿的愛情,也是最浪漫的愛情。從這個意義上說,婚姻又是愛情的一個驿站。
但是,那種最圓滿的、最浪漫的愛情,卻又不是流傳最廣的、流傳時間最長的愛情。而流傳最廣、時間最長的、影響最大的愛情往往是愛情的悲劇。就以中國流傳的故事來說吧,
沒有結果的愛情以唐朝元稹的《崔莺莺傳奇》爲代表,就是後來的王實甫寫的《西廂記》;
版本較多、結果不同的是《鐵弓緣》後來又叫《孟麗君》或《孟麗君與皇甫少華》這個故事。
結果較好的有《薛平貴與王寶钏》、這是流傳較廣的。因爲王寶钏雖然苦守寒窯一十八載,畢竟等回了薛平貴,而且雙方都真情未變;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也還可以;此外有“舉案齊眉”的梁宏與孟光的故事;還有爲妻子畫眉的張敞,這都流傳的不廣;還有四大美女中的西施,曆史上有“範蠡偕西施泛五湖”之說,但情節記載還不夠詳細;倒是貌醜德高的醜女美滿幸福的多。這是因爲古代一直把美女看成是“紅顔禍水”,對愛情是采取禁锢的态度。即使是婚姻,也必須是“三媒六證”,根本沒有“戀愛”之說。
由于種種的原因,古代流傳最多、最廣、最遠的是愛情的悲劇。這些故事,或在唐宋以後的“勾欄瓦舍”由說書人講述,或在民間口頭流傳,或在小曲中傳唱,或在舞台上演出,
或由一些文人寫成傳奇與故事,一代代地流傳下來。
影響最遠、最廣、最大的愛情故事就是“梁山伯與祝英台”了。這個故事,經過考古學專家、戲劇史專家、曆史學家的考證,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它的具體年代還不是很詳細的,還是衆說紛纭的。大約時代是東晉往上推至漢代之間。故事的情節是:
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随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之才學,恨家無良師,故一心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之,英台求學心切,僞裝賣蔔者,對其父曰:"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其女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爲不忍使其失望,隻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赴杭求學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于草橋亭上撮土爲香,義結金蘭。不日,二人至杭州城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窗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其是女子,隻念及兄弟之情,并無特殊感受。祝父思女心切,催歸甚急,英台隻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裏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将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别。臨别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爲鄞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複合攏,風停雨霁,彩虹高懸,梁祝化爲彩蝶,在人間蹁跹飛舞。
這是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其核心是:“生不同床死同穴”。而且,化成了一對翩翩起舞的飛蝶,在朗朗的碧空中,比翼齊飛。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人們對這一對情人寄予了極大的同情。經曆了一千多年曆朝曆代的流傳,故事被演繹爲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直到今天,各式各樣的戲曲,各種藝術形式,都把故事作爲内容演出。特别是交響曲《梁祝》演遍全世界。
孟姜女與範喜良的故事,也是一個特别凄婉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的出現,要比“梁祝”早得多。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
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古代着名的民間傳說之一。據說,在秦始皇的時候,有一對新婚夫婦,男的叫範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結婚剛三天,範喜良就被征去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和勞累而死去。盂姜女曆盡艱辛,萬裏尋夫到長城,得知丈夫已死,便放聲大哭,嘩啦一下就哭倒了長城八百裏。從此,山海關被指定爲“孟姜女哭長城"之地,在那裏蓋起了“盂姜女廟”。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了。有人認爲。盂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爲山海關所存的長城是秦朝以後才築起的,而秦始皇所築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裏。曆史上有過哭倒城牆的記載,但故事發生的時間比秦統一六國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考證史籍,“哭城”一事首見于《左傳》:春秋初期齊莊公時(前794年~前781年在位),齊國人杞梁在攻莒(今山東莒縣)戰役中陣亡。杞梁沒有兒子,他的妻子無依無靠.撲在杞粱的屍體上,在城下痛哭,哭了七天七夜,城牆也崩塌了。這大概就是“盂姜女哭長城”的原始資料了。其後,西漢劉向在《說苑》、《列女傳》中又增加了杞梁的妻子連哭“十日”後,“赴淄水而死”的細節。晉人崔豹的《古今注》一書記載,内容與《左傳》大體相似。但上述各書中并沒有指明杞梁姓範,更沒有出現過“盂姜女”的名字。直至敦煌石窟發現唐朝曲子詞,才見到最早記載盂姜女送寒衣赴長城,爲“盂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增添了“送寒衣”的情節。
唐末《杞梁妻》一詩,說杞梁妻爲秦國人,她去長城哭吊丈夫,“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被廣爲流傳的杞梁開始有了姓,不過說法不一,有說姓範,有說姓萬,有說叫杞郎的,還有說叫喜良的。南宋鄭樵日:“杞梁之妻,于經傳所言者,數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通志·樂略》)看來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變而來的,而故事的最後形成大緻是在北宋年間。
宋代以後,盂姜女的故事被編成評詞話本,譜成歌曲雜彈,“盂姜女廟”裏四時香火不斷,前來立碑獻匾、拜廟賦詩的上自皇帝,下至仕宦,孟姜女随之成爲“貞烈女神”,被列人“二十四孝”的第十一孝,神化成“七仙女下凡”。明代中葉。各地盛行爲孟姜女立廟之風。
盂姜女故事經曆了2000多年的流傳和演變.其故事本身内容差異,說法不一,如何看待這一故事,則更衆說紛纭。莫衷一是。有的說,盂姜女哭長城是根據曆代時勢和風俗的不斷變化而變更的。戰國時,齊都中盛行哭調,杞梁戰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盛行天人感應之說,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壞山的感應。六朝、隋唐間,樂府中有送農之曲,于是又增加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見它的故事是順應了文化演變而遷流,承受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憑借了民衆的情感和想象而發展的。
但也有人否定孟姜女即《左傳》中的“杞梁之妻”。有的認爲在封建社會的中國,戰事連綿,民不聊生,哭夫的題材十分常見.《左傳》中也不無記載,因此單憑哭夫這一論據,不能令人信服。有的說,好端端的長城,竟然被一位婦女哭塌了城牆,未免流于荒誕。再說,把齊國的盂姜捏造成秦國的孟姜女,把攻打莒城改爲修築長城,是有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贓。對于孟姜女哭長城故事的意義及其評價,也有過争論。有的認爲,作爲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反映了人民對沉重徭役的反抗精神,是秦始皇“爲政不仁”的曆史見證。可笑的是。在“四害”橫行時,孟姜女也被列入“大批判專欄”,說這個故事是爲了欺騙和煽動老百姓來罵秦始皇,名爲“孟姜女廟”,實爲儒家招魂廟;名爲表彰孟姜女“貞德節烈”,實爲攻擊秦始皇“暴虐無道”,并說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完全是孔孟之徒出于尊儒反法的需要。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的編造,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2000多年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以故事、歌謠、戲曲等多種形式流傳于我國廣大地區,并爲外國學術界所注目。顧颉剛先生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發表的着名學術着作——《孟姜女故事研究》.則是一部搜集了大量文獻上的記錄、見解成熟、體系完整的論着。
但無論如何,這個故事,還是反映了人們對生死不渝的愛情的追求與向往。
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是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中國人民最早關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裏有這麽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缣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爲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白蛇傳的故事,盡人皆知。他所放映的愛情故事過去、現在都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浪漫的。
但是和《孟姜女》及《梁祝》比起來,似乎不是那麽悲慘。
此外,像“陸遊和唐婉”的故事,及至我們現代的電影《女驸馬》、《天仙配》等好多的愛情悲劇故事都是特别動人的。
在南北朝樂府民歌中,有一首《孔雀東南飛》的民歌。民歌叙述了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和他的戀人劉蘭芝之間的愛情悲劇。是說兩人結婚後,本來是特别美滿幸福,可焦仲卿的母親,卻特别反感劉蘭芝,逼着焦仲卿休掉了劉蘭芝。劉的本意是等到其母下世後,再娶回劉蘭芝。
但劉被休後,其母兄逼她再嫁,劉被逼無奈,在再嫁之夜投河而死。焦聞訊後,也自挂東南枝,上吊自殺。後來,兩家把他們埋在了一起,墳上長出了兩棵樹,這樹長得很快,長大以後,兩棵樹的枝葉相交通,宛如互相擁抱一樣。上面還有一對鴛鴦,比翼齊飛,相依相随,
同出同入,鳴叫聲音凄楚動人,夜夜直到五更天。
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和陸遊與唐婉的愛情故事差不多但結局更加悲慘,他們雙雙爲愛情而死,以身殉情,表達了對愛的忠誠,用生命與封建勢力作殊死的抗争,顯現了愛情的力量,從而更加突出了千年以來,人們希望愛情、追求愛情,爲了愛情不惜粉身碎骨的勇氣。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感情是人的自然屬性,有感情所帶來的友誼、親情和愛,也是很自然的結果。問題是我們在感情的道路上,怎麽走好,怎麽正确處理,怎麽在愛護别人的前提條件下,保護好自己,又不傷害别人,正确處理鄉情、親情、愛情,正确的看待男女之情,正确地處理友誼和愛的關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讓我們的青春和愛,更加美麗而健康,是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度過我們每一個人的美好的一生。
特别是我們的年輕的朋友們,我衷心的祝願你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人们对“情”的疑惑;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这是人们对“情”的一种诠释;
“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反应所表现出喜怒哀乐等的心理状态”,这是字典里对“情”字的注解;
“人生有情泪沾臆”这是杜甫对“情”的一种概括,这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情;
“蜡烛有情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杜牧对情的一种歌咏,这是一种男女之情。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韩愈对无情的鞭挞,是他对不幸者的一种同情,这是一种透彻、强烈、深刻的情。
凡此种种……
情作为一种生理现象,是一切生命的本能,又是对一切认知的必然,也是精神感受的结果。但是,由于人们和其他生命的千差万别,反应和接受的形式、状态、程度、结果不会完全相同。而且又因为在对待、联系、延伸、处理的不同,最终的结局也就会千差万别。在人们千百年来对“情”的感知梳理中,归纳出:情理、情感、情形、情欲、情爱、情愫、情商……等一系列的概念,用来规范和指导情的发展方向。
情作为心理反应,不仅仅反映在生命之间,也反映在生命对生命之外。例如乡情,民族情,爱国之情,还有对自然之情……这种情,也是人们特别重视的。所以,情之广大无边,
情之高深无极,远非云天浩海所喻。
情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它是世界存在的前提,更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定,
在一个没有情的世界中,能够有人类的存在。无论爱情、亲情、友情,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情”或“无情”,都是比较而言的。鲁迅先生所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
就是指这种比较。
这几段晦涩而呆板的文字,可能使人陷入了更加朦胧而迷离的境地,本人恕不赘述。这里着重剖析一下男女之情。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男女之情。
男女之情从远古到中古,从古代到现代,从寒冷的极地到酷热的沙漠,从高山之巅到无边的大海,从天上到地下,只要有人,就有这种情。这里,我或许很武断地说,脱离了孩子时代之后,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有形式不同、程度不同、态度不同、从而结果也不同的男女之情。
男女之情不是爱情的同义语,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它既包含着爱情,也包含着友情和亲情。我们知道,男女之间首先是性的区别,而男女之间性的取向和含量,正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分水岭。其中,亲情中的性含量最少,友情中的性含量次之,而爱情基本完全是性取向。然而,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他们之中的性含量的增减,爱情可以转化为亲情和友情,友情和亲情又可以转化为爱情,对后者大部分人毫无异义,但是,对爱情转化为亲情和友情,绝大部分人是难于接受或根本不接受的。
比如说,处于同乡、同民族、同国籍、同语种的男女,在特殊的情况下是会有亲情的,后来就成为朋友,毫无疑问又完全可以发展为爱情;而经过恋爱结为夫妻的男女之情,经过生儿育女、性观念的变化、衰老或移情别恋,把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当成亲人和朋友,这种变化,虽然在情的质量和爱的含量上有所贬值,但对两个人的关系威胁不大。即使是移情别恋,也往往属于“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那种较多。这种性含量的减少,使其中另一方在他(或她)的心目中亲情和友情的质也有了一定的上升变化,他或她视自己的对方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不会轻易地抛弃自己的对方。即使是这样,这种情对两人的关系也是一种威胁。当受到被移情人压力、外界压力、某种诱惑力、其他外力的作用,也很容易改变两个人的关系。即使不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压力,由于环境、爱好、情趣、地位等的变化,也会造成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
对男女之情,所谓的第三方的情况又是很关键的一环。其地位、年龄、相貌、财力、
社会地位、思想、品德、才学、伦理观念等各方面都在起着作用。这里所以不用第三者而用第三方,是因为这方和这夫妻中的一方的亲情或友情还没有上升为爱情。但不是说这种变化是必然的,是会很迅速的。另外,不能不强调,主观意识还是起作用的,然而任何男女之情,在控制过程中,都是比较艰难的,更何况对那些意志薄弱这更是艰难。
这也不是说感情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也不是说只要有了男女之情,就会有后果,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因为男女之情的产生、发展、变化是受很多因素的制约的。这既有主观的,也有外界的,既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又有心理素质的限制,更有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何况人的感情程度也不见得都是那么强烈,它能生成,也会消失,能聚来,也能散去,
只是要把握好尺度就行了。
记得姜育恒唱过一首歌,叫做《梅花三弄》,其中一段歌词是:“人间自有痴情者,莫道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这是对痴情者的赞扬。我以为,对痴情者要具体的分析,要有所选择,既不能一概肯定,又不能一概否定,必须要看对谁、对什么、对哪个对象的情;是什么样的情,是好情还是坏情,是真情还是假情;要审视对方,还要审视自己,是否有那个权力,在好多的情况下,情是一把双刃剑,是害人害己的魔鬼,是恶煞,是鸦片,是剧毒。这就又要谈到爱情。
爱情是男女感情的最高极。
爱情的本质是真实,爱情的基础是信任,爱情的核心是给与,而不是索取。爱情作为一种感情的形式,它本身又是一个过程,它的结果不是一个,而是好多。有的爱情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了婚姻,到达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结果,这种爱情也就是成功的爱情;有的爱情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波折,波折之后,一部分夭折,一部分受伤痊愈之后,继续存在,继续发展;有的爱情,停留下来,永远定格在爱情的阶段,这也是人们最期望的,是好多人所追求的,这即是永恒的爱情。所以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表现了人们对于永恒爱情的期望。这里要强调一下,婚姻是爱情的一个长期的驿站,也不是爱情的终极。有一首歌,叫做《最浪漫的事》歌词是: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谢谢你带我找到天堂。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种爱情,应该说是最圆满的爱情,也是最浪漫的爱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姻又是爱情的一个驿站。
但是,那种最圆满的、最浪漫的爱情,却又不是流传最广的、流传时间最长的爱情。而流传最广、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爱情往往是爱情的悲剧。就以中国流传的故事来说吧,
没有结果的爱情以唐朝元稹的《崔莺莺传奇》为代表,就是后来的王实甫写的《西厢记》;
版本较多、结果不同的是《铁弓缘》后来又叫《孟丽君》或《孟丽君与皇甫少华》这个故事。
结果较好的有《薛平贵与王宝钏》、这是流传较广的。因为王宝钏虽然苦守寒窑一十八载,毕竟等回了薛平贵,而且双方都真情未变;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也还可以;此外有“举案齐眉”的梁宏与孟光的故事;还有为妻子画眉的张敞,这都流传的不广;还有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历史上有“范蠡偕西施泛五湖”之说,但情节记载还不够详细;倒是貌丑德高的丑女美满幸福的多。这是因为古代一直把美女看成是“红颜祸水”,对爱情是采取禁锢的态度。即使是婚姻,也必须是“三媒六证”,根本没有“恋爱”之说。
由于种种的原因,古代流传最多、最广、最远的是爱情的悲剧。这些故事,或在唐宋以后的“勾栏瓦舍”由说书人讲述,或在民间口头流传,或在小曲中传唱,或在舞台上演出,
影响最远、最广、最大的爱情故事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这个故事,经过考古学专家、戏剧史专家、历史学家的考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它的具体年代还不是很详细的,还是众说纷纭的。大约时代是东晋往上推至汉代之间。故事的情节是:
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之才学,恨家无良师,故一心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之,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其父曰:"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其女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不忍使其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赴杭求学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于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日,二人至杭州城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窗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其是女子,只念及兄弟之情,并无特殊感受。祝父思女心切,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彩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这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其核心是:“生不同床死同穴”。而且,化成了一对翩翩起舞的飞蝶,在朗朗的碧空中,比翼齐飞。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这一对情人寄予了极大的同情。经历了一千多年历朝历代的流传,故事被演绎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直到今天,各式各样的戏曲,各种艺术形式,都把故事作为内容演出。特别是交响曲《梁祝》演遍全世界。
孟姜女与范喜良的故事,也是一个特别凄婉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出现,要比“梁祝”早得多。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民间传说之一。据说,在秦始皇的时候,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结婚刚三天,范喜良就被征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和劳累而死去。盂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寻夫到长城,得知丈夫已死,便放声大哭,哗啦一下就哭倒了长城八百里。从此,山海关被指定为“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在那里盖起了“盂姜女庙”。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了。有人认为。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所存的长城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历史上有过哭倒城墙的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秦统一六国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考证史籍,“哭城”一事首见于《左传》:春秋初期齐庄公时(前794年~前781年在位),齐国人杞梁在攻莒(今山东莒县)战役中阵亡。杞梁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无依无靠.扑在杞粱的尸体上,在城下痛哭,哭了七天七夜,城墙也崩塌了。这大概就是“盂姜女哭长城”的原始资料了。其后,西汉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的妻子连哭“十日”后,“赴淄水而死”的细节。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一书记载,内容与《左传》大体相似。但上述各书中并没有指明杞梁姓范,更没有出现过“盂姜女”的名字。直至敦煌石窟发现唐朝曲子词,才见到最早记载盂姜女送寒衣赴长城,为“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增添了“送寒衣”的情节。
唐末《杞梁妻》一诗,说杞梁妻为秦国人,她去长城哭吊丈夫,“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被广为流传的杞梁开始有了姓,不过说法不一,有说姓范,有说姓万,有说叫杞郎的,还有说叫喜良的。南宋郑樵日:“杞梁之妻,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通志·乐略》)看来孟姜女哭长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变而来的,而故事的最后形成大致是在北宋年间。
宋代以后,盂姜女的故事被编成评词话本,谱成歌曲杂弹,“盂姜女庙”里四时香火不断,前来立碑献匾、拜庙赋诗的上自皇帝,下至仕宦,孟姜女随之成为“贞烈女神”,被列人“二十四孝”的第十一孝,神化成“七仙女下凡”。明代中叶。各地盛行为孟姜女立庙之风。
盂姜女故事经历了2000多年的流传和演变.其故事本身内容差异,说法不一,如何看待这一故事,则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盂姜女哭长城是根据历代时势和风俗的不断变化而变更的。战国时,齐都中盛行哭调,杞梁战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剧的材料。西汉时,盛行天人感应之说,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坏山的感应。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农之曲,于是又增加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见它的故事是顺应了文化演变而迁流,承受各时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象而发展的。
但也有人否定孟姜女即《左传》中的“杞梁之妻”。有的认为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哭夫的题材十分常见.《左传》中也不无记载,因此单凭哭夫这一论据,不能令人信服。有的说,好端端的长城,竟然被一位妇女哭塌了城墙,未免流于荒诞。再说,把齐国的盂姜捏造成秦国的孟姜女,把攻打莒城改为修筑长城,是有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赃。对于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意义及其评价,也有过争论。有的认为,作为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反映了人民对沉重徭役的反抗精神,是秦始皇“为政不仁”的历史见证。可笑的是。在“四害”横行时,孟姜女也被列入“大批判专栏”,说这个故事是为了欺骗和煽动老百姓来骂秦始皇,名为“孟姜女庙”,实为儒家招魂庙;名为表彰孟姜女“贞德节烈”,实为攻击秦始皇“暴虐无道”,并说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完全是孔孟之徒出于尊儒反法的需要。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编造,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2000多年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以故事、歌谣、戏曲等多种形式流传于我国广大地区,并为外国学术界所注目。顾颉刚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表的着名学术着作——《孟姜女故事研究》.则是一部搜集了大量文献上的记录、见解成熟、体系完整的论着。
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还是反映了人们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白蛇传的故事,尽人皆知。他所放映的爱情故事过去、现在都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浪漫的。
但是和《孟姜女》及《梁祝》比起来,似乎不是那么悲惨。
此外,像“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及至我们现代的电影《女驸马》、《天仙配》等好多的爱情悲剧故事都是特别动人的。
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首《孔雀东南飞》的民歌。民歌叙述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和他的恋人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是说两人结婚后,本来是特别美满幸福,可焦仲卿的母亲,却特别反感刘兰芝,逼着焦仲卿休掉了刘兰芝。刘的本意是等到其母下世后,再娶回刘兰芝。
但刘被休后,其母兄逼她再嫁,刘被逼无奈,在再嫁之夜投河而死。焦闻讯后,也自挂东南枝,上吊自杀。后来,两家把他们埋在了一起,坟上长出了两棵树,这树长得很快,长大以后,两棵树的枝叶相交通,宛如互相拥抱一样。上面还有一对鸳鸯,比翼齐飞,相依相随,
同出同入,鸣叫声音凄楚动人,夜夜直到五更天。
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和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差不多但结局更加悲惨,他们双双为爱情而死,以身殉情,表达了对爱的忠诚,用生命与封建势力作殊死的抗争,显现了爱情的力量,从而更加突出了千年以来,人们希望爱情、追求爱情,为了爱情不惜粉身碎骨的勇气。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感情是人的自然属性,有感情所带来的友谊、亲情和爱,也是很自然的结果。问题是我们在感情的道路上,怎么走好,怎么正确处理,怎么在爱护别人的前提条件下,保护好自己,又不伤害别人,正确处理乡情、亲情、爱情,正确的看待男女之情,正确地处理友谊和爱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让我们的青春和爱,更加美丽而健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度过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的一生。
特别是我们的年轻的朋友们,我衷心的祝愿你们!
感觉就像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心好冷。 本来,我为了快乐去娱乐,却变成了不快乐,我真的令人太失望了。 我应该大量的去接受一切,但是我还是像以往一样,不顺心就发...[全文阅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无法用文字来记载我的爱情。是文字太过无力不足以表达我的爱,还是我忘记了我的爱情。 看着曾经用文字记录的甜蜜,想起那时的他...[全文阅读]
一 后来 我满世界奔跑 寻找你的影子 你一直在闪躲 我恍悟 我把你放错位置 那一夜 走完同一条街 回到两个世界 二...[全文阅读]
四十五度角的上方...[全文阅读]
女孩说,我要个包包。男孩说恩,这个号看,适合你买这个吧!女孩说我要新鞋子,男孩说,不行,人家说了买鞋子你会跑的,我可不想你离开我。女孩说我就要嘛,男孩说好,咱买! ...[全文阅读]
在这样的时刻醒来,5点36分 猝不及防的就想起了记忆里的那个他,还有曾经的那个自己。曾经也是异地狗的我,总会在周末的大清晨,踏上去另一座城市的列车,即使...[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谈情说爱(康有山)
上一篇:献给既将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下一篇:轻叩流年梦墨润缱绻情(康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