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5 07:28:2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泪络桥沐

出自宋代秦觀的《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晖,此恨誰知?譯文及注釋

譯文落花鋪滿了園中小徑,春水溢滿了池塘。細雨霏霏,時停時下,乍晴乍陰,杏園裏春殘花謝隻有杜鵑鳥的聲聲哀啼,好像在無可奈何地慨歎春天已經歸去了。楊柳那邊,她獨自登上了畫樓,手撚着花枝,倚靠在欄杆上。對着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無語,扔掉了手中的花兒,擡頭靜靜地凝望着斜陽,她這滿心的對春光的一往情深,對美好年華的無限眷戀之情,又有誰能知曉呢?

注釋畫堂春:最初見《淮海居士長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山谷琴趣外篇》于兩結句各添一字。水平池:池塘水滿,水面與塘邊持平。弄晴:展現晴天。霏霏:雨雪密也。《詩·小雅·采薇》有“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亦狀雲氣之盛。《楚辭·九歎·遠逝》有“雲霏霏而隕集”。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杏園:園林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大雁塔南。杏園是唐時著名園林,在曲江池西南,爲新進士遊宴之地。《秦中歲時記》:“進士杏花園初會謂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爲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則二使

使皆有罰。”此處以杏園借指北宋汴京之瓊林苑,楊侃《皇畿賦》:“彼池之南,有苑何大。既瓊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其或折桂天庭,花開鳳城,則必有聞喜之新宴,掩杏園之舊名。”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這裏形容暮春花事将盡的景象。杏園憔悴,用杜牧《杏園》詩:“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故知此詞寫落第心情。手撚花枝:古人以爲表示愁苦無聊之動作。“放花”二句:明沈際飛評日:“此恨亦知不得。”因抒落第之恨,事關政治,故雲“知不得”。

賞析

  該詞描寫精美的春歸之景,以惜春之懷,發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盡,可謂這首詞的顯著特點。

  詞的上片寫春歸之景。從落紅鋪徑、水滿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園花殘、杜鵑啼叫,寫來句句景語、情語。清秀柔美,深美婉約。先寫飄零凋落的花瓣已經鋪滿了園間小路,池水上漲已與岸齊平了,再寫說晴不晴,說陰不陰,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樣。觀看杏園已失去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動人景色。它像一個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顔顯得憔悴而沒有光澤了。再聽枝頭杜鵑鳥兒,傳來聲聲“不如歸去”,泣血啼喚,多麽令人傷感。杜牧詩有:“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這句可能化用小杜詩意。作者從所見所聞之春

歸的景物寫起,不用重筆,寫“落花”隻是“鋪徑”,寫“水”隻是“平池”,寫“小雨”隻是“霏霏”,第三句寫“杏園”雖用了“憔悴”二字,明寫出春光之遲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斂的意緻。片末,總括一句“無奈春歸”,其無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寫中得到充分表現。但也隻是一種“無奈”之情,而并沒有斷腸長恨的呼號,這樣就見出一種纖柔婉麗之美。

  詞的下片,側重寫人。寫她獨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樹枝頭的畫樓,斜倚欄杆,手撚花枝。這句似由馮延巳《谒金門》:“閑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詞意化來。緊接着又寫下一句“放花無語對斜晖”,真是神來之筆。因爲一般人寫到對花愛賞多隻不過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對花的愛賞之情變成了帶有某種目的性的一種理性之處理了。而從“手撚花枝”,接以“放花無語”,又對“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動人,充分體現了少遊詞出于心性之本質的纖柔婉約的特點。

  秦觀這首詞所寫從“手撚花枝”到“放花無語”,是如此自然,如此無意,如此不自覺,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種敏銳深微的感動。當其“撚”着花枝時,其愛花是何等深情,當其“放”卻花枝時,其惜花又是何等無奈。而“放花”之

下,乃繼之以“無語”,正是因爲此種深微細緻的由愛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種幽微的感動,原不是粗糙的語言所能夠表達的。而又繼之以“對斜晖”三個字,便更增加了一種傷春無奈之情。“放花無語對斜晖”,七個字中隻是極爲含蓄地寫了一個“放花無語”的輕微動作,和“對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卻隐然有一縷極深幽的哀感襲人而來。所以繼之以“此恨誰知”,才會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幽微之深恨。

  誠然,詞人沒有寫她“恨”什麽。但從詞人描繪的這幅春歸圖裏,分明看見她面對春歸景色,正在慨歎春光速人易老,感傷人生離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詞蘊藉含蓄,寄情悠遠。真是義蘊言中,韻流弦外,具有言盡而意無窮的餘味。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秦觀應禮部試,落第罷歸,賦《畫堂春》。這首詞就是他落第後心情不快之作春之作。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别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遊祠,麗水的秦少遊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

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台。

出自宋代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译文及注释

译文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注释画堂春: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弄晴:展现晴天。霏霏:雨雪密也。《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亦状云气之盛。《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

使皆有罚。”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赏析

  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

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捻”着花枝时,其爱花是何等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其惜花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

下,乃继之以“无语”,正是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放花无语对斜晖”,七个字中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他落第后心情不快之作春之作。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

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34459.html

上一篇: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蔷薇花谢绿窗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